APP下载

有关生涯认知体验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

2021-07-0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祁晓恩

营销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生涯职业生涯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林 蓉 祁晓恩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一般采用大班集中授课的形式开展,以整个班级为授课对象,授课针对性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易被忽视,无法兼顾到学生个体。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的参与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以“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首届职业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主动探索职业环境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生涯认知体验活动介绍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体验式教学作为现在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根据研究,体验式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杜威著名的“做中学”理论[1],后由大卫库伯进行进一步研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体验式学习圈”,经过进一步的演变和发展,成为当下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该模式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自主完成知识构建、知识吸收,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如图1所示)

(二)开展生涯认知体验活动的首要原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与学生间互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以职业生涯启蒙为背景,根据职业生涯理论,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依据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合理规划活动内容,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成效。

图1 体验学习圈及基本的学习方式

(1)主体性原则。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打破以往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在开展职业生涯认知体验活动中,把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游戏互动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思考,让学生回顾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把所学的知识带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到知识的内化,为后续开展职业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

(2)实践性原则。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做到教学知识点和教学体验融入其中,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感。为了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透过游戏了解其中的生涯知识,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踏出职业探索的第一步。现场同时也邀请了智通人才市场、平安普惠公司等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到场,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服务。通过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路径发展和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激励学生开始探索自身的职业路径,有导向性规划自身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3)互动性原则。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互动,关注在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投入度。通过游戏导入生涯知识,提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游戏积分,完成自我的职业探索之旅,通过游戏导入等轻松情景,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融入到学习中,主动探索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职业兴趣。同时为了扩大活动的受益面,活动现场也招募了生涯使者,协助活动的开展,学生从参与者、协助者、志愿者等身份,多角度参与和体验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激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思考。

(三)构建生涯认知体验能力模型

生涯教育,不仅在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开拓自己无限的可能性。培养选择能力,确立各种目标,培养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促进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最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其重点是探索自我、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关于生涯教育,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包括适应过程、探索过程、发展过程、成熟过程这四个方面;有人认为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立目标、计划与路径、自我监控等5个方面;也有人认为生涯规划包括生涯觉醒、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生涯调整等6个方面。基于生涯教育的核心,在设计本次生涯教育活动中提出生涯认知体验能力模型(见图2),包含“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决策行动”三个核心模块,每个核心模块设计三款互动游戏,每个互动游戏对应一个生涯能力知识点。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生涯教育知识点,总结、反思,掌握对应的技能。能力模型的设计科学合理,应用性强。从内容上看,囊括生涯教育必需掌握的技能。从体系上看,兼顾生涯体系的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与联系。

图2 生涯认知体验能力模型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研内容

本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覆盖10个院系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在问卷的设计方面,为了提高问卷的填答率,本研究也采用了在线发放问卷方式,邀请参加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首届生涯认知体验日的学生填写问卷。调研主要探究学生对生涯认知体验日的评价,包括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衡量:一是在校生对生涯认知体验日的评价;二是生涯认知体验日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三是生涯认知体验日对学生职业认知的影响;四是生涯认知体验日对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

(二)调研问卷发放与回收

调查于2019年4月正式发放问卷,持续到2019年5月结束。根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向在校生发放400份问卷,总共回收了390份问卷,回收率为97.50%,进行有效性筛选,最终回收有效问卷达379份(回收率为97.18%)。

(三)数据分析使用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Likert的五点量表,分别从“非常不认同”、“不认同”、“一般”、“认同”、“非常认同”计分,得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评价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问卷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调研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一是从整体上了解在校生对生涯认知体验日的评价;二是生涯认知体验日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三是生涯认知体验日对职业探索的影响;四是生涯认知体验日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四)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本部分主要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从样本基本特质来看,女性的受访者高于男性受访者,其中女性受访者占60.95%,男性受访者占39.05%。其中受访者所在院系情况如下:商学院(20.58%)、计算机与信息学院(14.78%)、文学与传媒学院(14.51%)、金融与贸系学院(13.98%)。

三、调查研究分析结果

(一)活动整体评价:满意度较高

在调研中,调查者对于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的了解情况如下:33.25%调查者表示之前曾参加过类似活动,66.75%表示之前没有过,这是首次参与。对于本次活动的评价,受访者的评价在满意以上(包括满意)占78.37%,参与后有助于回顾到职业规划科上学到的知识(79.42%),整体对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首届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呈现较满意水平。在参与的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中,对受访者影响最大的活动,其中包括人格格子铺(42.22%)、大声告白生涯(41.95%)、价值观天平(41.42%)、旗开得胜(39.05%)。

(二)从自我认知角度分析: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参与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后,78.36%受访者认为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从职业价值观、能力、性格等能力评价上,调查者认为,参与本次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80.47%)、对自身能力(67.02%)和性格(66.23%)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从职业探索角度分析:提升职业探索能力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参与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后,78.78%受访者认为有助于提升行业和职业探索能力,再进一步从职业探索能力中,发现参与活动后,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77.04%)、加强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识(75.72%)。

(四)职业规划角度分析: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规划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和职业探索,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选择与自己兴趣、能力、性格相匹配的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发现,74.94%受访者认同在参与生涯认知体验活动后,有助于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在确定职业发展路径上,行动计划的确定更具有计划性和方向性(78.1%),对于学业规划也产生积极的影响(79.04%)。

四、开展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的教学成效

(一)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学生初步掌握了职业生涯的理论知识,开展职业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围绕职业生涯理论,制定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可以感受到游戏背后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验证基础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学会迁移知识,形成体验分享、评价反思、升华认识、行动践行的学习过程。在游戏的参与中加深学生对自身专业和职业环境的了解,开始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启蒙,尝试规划职业生涯和大学生活。

(二)增加了教学的情境性,有效提升教学的成效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能动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打造出教师和学生间的良好轻松的沟通环境,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良好态势,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成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丰富了教学的主体,多维度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开展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中,学生即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裁判者。在生涯认知体验日活动中,学生在不同的角色参与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安排不同的角色,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台上唯一的主角。通过不同的角色担任,完成自我的体验,学生的能力更够更好的发挥,实现自我的价值,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活动参与中感受、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路径,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启迪。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生涯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吐槽退役生涯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