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1-07-02韦学粉贵州民族大学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高台布依族文化遗产

韦学粉 贵州民族大学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文化符号。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在社会转型之前,在马岭镇几乎村村都有舞狮队,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舞狮队急剧减少,如今仅零星地在几个村落勉强生存着。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瓦嘎村布依族高台狮灯舞主要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民间演出等场合出现,它是布依族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文化、宗教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等一系列表达,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台狮灯舞面临生存危机的同时也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制定有效的保护性措施,并且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抢救。

一、有关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涵盖了五个部分,并且对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提出了主要的目标。到2025 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 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彰显[1]。

二、“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发展历程

瓦嘎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瓦嘎村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于东汉时期传入盘江流域,三国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元明清时代,舞狮活动在这一带的布依族中广泛流传。下瓦嘎布依族古寨,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远近闻名的高台狮灯民间文化艺术,每年节日较多,如正月狮灯闹新春、三月三、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祭山等,是为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狮子是人们公认能辟邪、驱瘟、消灾免难、保吉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精神寄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瓦嘎村“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队”主要活动

布依族狮灯文化在特殊时期被视为牛鬼蛇神等封建迷信,曾被禁止且被清查销毁表演的狮灯道具,经过曲折的过程才得以保存下来并且流传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高台舞狮不仅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而且对锻炼人们的意志和身体起着很大作用。具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研究它的历史、弘扬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增进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所以我们要更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布依族高台狮灯舞。

三、“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内在价值剖析

(一)“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健身价值

在一个完整的舞狮队中,有众多的角色且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唐僧、猪八戒、孙猴子、沙和尚、白骨精和众多小猴子等多种角色,其中孙猴子和沙和尚特别谐谑,他们主要用手帕引导和挑逗狮子攀登桌子重叠的高台,在这过程中狮子要使出浑身的本领,正上、倒上、翻上,行动敏捷地盘旋在高台上。每个角色各安其职,在最顶端的桌子四脚朝天,狮子踩在八仙桌脚上表演倒立、翻滚、跳跃等表演,在此过程中没有安全绳保护。通过“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自身的运动特点,使得人体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协调、灵敏等素质得到锻炼。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高度动态的运动风格,在其中还将武术动作和舞蹈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者在喜庆的氛围和伴乐中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

(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价值

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在表演时用的道具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采用六张甚至更多的八仙桌重叠成笔直高台。通过访谈传承人了解到高台的重叠方式有两种,被称为“一根葱”和“牌坊架”,一根葱指的是单桌从低到高重叠;牌坊架指的是“四、三、二、一”等依次重叠。然后狮子在架子上盘旋到顶端,在此过程中完成翻、滚、叠等惊险动作。这些惊险的动作也被形象称为“鲤鱼飙滩”“翻天印”“吊崖”“立青天”“坐凉台”“立肚皮”等动作,表现出高超的功夫。高台狮灯的打击乐器称为“响器”,由马锣、钵、堂锣、鼓等组成,打法有上百种,新颖别致,变化极大。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俗两者的有机结合,既顺应时代潮流的,也生动展示了布依族的风俗习惯、生产现状、宗教信仰和理想追求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人文精神价值

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布依族的民族体育生活息息相关,它从本质上反映了布依族传统体育特征,布依族体育文化规范着本民族的体育行为并在行动上给予指导,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该项目是在特有的历史传统和布依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活态运动项目,极富民族文化内涵。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最早是用于祭祀活动的舞蹈,将体操、杂技、民族鼓乐集于一体,主要出现在布依族的重要节庆日及婚丧嫁娶等场合。它承载着布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节日习俗、智慧精髓、民族生存和理想追求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通过狮灯舞祈求平安,驱凶避祸,寄托了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满足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保护与发展思路设计

(一)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号召

市场经济是导致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现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传承绵延下去,除了要坚持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的前提,也要积极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响应国家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所以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保护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市场经济的运作,加大对狮舞的投资力度,使传承人能够靠自身的高超技艺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解决了传承人工作方面的问题。

(二)职能部门加强研究,专业人员挖掘保护

职能部门要专门组织人才,集中财力物力,系统的整理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技术理论体系,加强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拾遗补漏,充分挖掘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原貌加以保留。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版传统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理论书籍与演练光碟。建立具有官方威信的网站,打破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思想作风。通过挖掘和整理,在保持原貌的同时加以改造,以项目的形式参加贵州省省运会以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全新的面貌向全国人民展示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独特魅力,达到宣传和传承的作用。

(三)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公开现有的成果,与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爱好者共同挖掘并将其印刷成册,同时选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民间舞狮高手到大、中、小学进行任教,特别是体育院系可为该项目提供身体素质优秀的人才,再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要对狮舞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了解。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武术馆或一些专门的武术院校在中小学开设传统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课程,培养优秀的项目传承人。

(四)因地制宜,回归民间

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都极力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满足,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只对丰富多彩的健身、修身、娱乐项目感兴趣,对类似于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不会太关注,别说用来锻炼,就算是欣赏也成问题。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可通过练习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和观看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表演来丰富娱乐生活。

(五)人文旅游

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针瓦嘎村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自成体系,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和外在形式,加之兴义市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现了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因素,将它与现代竞技体育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全新的面貌,使其更加发扬光大,在与世界融合中推广。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高度浓缩了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观念和行为。我们以布依族高台狮灯舞为媒介,以其的独特民族文化,助力民族精神振奋,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1.根据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访谈传承人了解到高台的重叠方式有两种,被称为“一根葱”和“牌坊架”,一根葱指的是单桌从低到高重叠;牌坊架指的是“四、三、二、一”等依次重叠。然后狮子在架子上盘旋到顶端,在此过程中完成翻、滚、叠等惊险动作。这些惊险的动作也被形象称为“鲤鱼飙滩”“翻天印”“吊崖”“立青天”“坐凉台”“立肚皮”等动作,表现出高超的功夫。

2.通过使布依族高台狮灯舞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对该项目的发掘整理和创造性转化,进行学术研究和推广,引入学校教学当中,还原到民间活动当中,以人文旅游等多种方式对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进行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高台布依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布依“三月三”
Tough Nut to Crack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危如累卵
通海高台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