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及合作情况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Cite Space)文献计量分析

2021-07-02董乐陈富成刘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发文裁判联赛

董乐 陈富成 刘全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随着CBA 联赛越快越好的发展,众多学者通过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对CBA 联赛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并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CBA 联赛领域研究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及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 Space V 可视化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CBA 联赛研究学者进行总结和呈现,为科研人员在该领域后续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科学的借鉴。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及总结归纳可知我国学者对CBA 联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制度规则、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文化建设。

颜海波在基于多元协同治理路径的视角下对CBA 裁判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进行分析,指出:CBA 近几赛季陷入裁判公信力流失的危机中,表现为:CBA 赛场暴力和冲突事件频发;裁判执裁质量不高,争议不断;观众对裁判缺乏信任,谩骂、围堵裁判;媒体负面报道增多,记者与裁判发生矛盾,裁判权威丧失。究其成因:CBA 管办不分,业余裁判体制不适宜职业联赛发展;裁判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心理素质差,执裁“弹性空间”过大,权力失范;社会大众心理失衡;媒体急功近利,主观报道增多;缺乏法律保障及有效监管体系等。针对裁判公信力流失原因,提出通过CBA 管理方、裁判自身、俱乐部、新闻媒体、观众等联赛参与者多元协同治理路径对裁判公信力重塑。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将以“高产作者及合作情况”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选取 1996 年至 2017 年期间发表的有关“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相关的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其中关于CBA 联赛的核心期刊共324 篇及硕博论文445 篇,共769 篇文献,运用Cite Space 软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制作以及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我国CBA 联赛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分析

在某一领域作者的发文数量可以直接反映该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力,而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即该领域的主要作者,对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体而言,CBA 联赛的核心作者具有以下两种特征:一在CBA 联赛研究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二在CBA 研究领域中核心或高产作者有不可替代作用。

根据对我国CBA 联赛研究领域作者的统计与整理,得知我国高产作者是姚健和王郓,发文数量都是12 篇,代入普莱斯公式,本文的Nmax=12,M=4.367:

由计算结果可知发文量在3 篇及3 篇以上的30 名作者即为我国CBA 联赛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运行CiteSpace 软件,即可显示1996-2017 年间关于CBA 联赛研究领域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的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间合作的密度,连线越粗,表示作者间的合作越密切。年轮代表作者发表论文的历史,年轮的颜色代表相应的发文时间,一个年轮的厚度与某个时间分区内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成比例。

在1996-2017 年关于我国CBA 联赛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总共有30 位,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广州体育学院的许永刚和武汉体育学院的王郓,各发文10 篇和9 篇,有将近一半的高产作者发文量是3 篇,大多数集中在6-3 篇;从作者单位来看有一半的作者来自于全国的各个体育学院,其中前7 名高产作者都来自我国体育院校。总体来讲,我国CBA 联赛领域的研究学者在对CBA 联赛的研究上初具规模,广州体育学院的许永刚、陈树华和王恒同,武汉体育学院的王郓,北京体育大学的姚健和练碧贞,沈阳体育学院的李成梁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二)我国CBA 联赛研究领域具有团队合作的高产作者

在1996-2017 年期间有14 位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并形成以下几个合作网络:

第一合作团队是由练碧贞为核心的北京体育大学CBA 联赛的研究团队,其成员有李成梁、王新雷、张晓丽,该合作团队主要对我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组织管理机制、市场营销机制、目标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该团队认为:机制存在的前提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存在,协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即机制是以一定的运行方式把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作者们通过CBA 联赛市场营销机制和目标动力机制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这两种矛盾根源的复杂性,并为CBA 联赛市场营销机制和目标动力机制提供改革途径。另外,练碧贞作者合作团队根据我国CBA 联赛的主客场赛制,对我国职业联赛的训练队在准备期和竞赛期的训练特点和训练安排进行研究。

第二合作团队由许永刚、陈树华为核心的广州体育学院研究团队,成员还有宋君毅,该团队主要对我国CBA 联赛品牌塑造和市场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在市场定位上缺乏准确的判断,不断变化的情感定位以及且宣传力度小等原因造成难以引起广大观众关注的现实情况。并提出CBA 联赛品牌塑造策略:(1)确立CBA 品牌理念。(2)注重CBA 联赛市场调查。(3)对CBA 联赛品牌进行设计。(4)注重CBA 联赛品牌传播。(5)加强CBA 联赛品牌管理。在市场开发角度主要对消费主体进行研究,通过降低门票、增加售票渠道、通过媒体大力推广等手段进行市场开发。

第三合作团队是由魏磊和王家宏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该团队中魏磊侧重对CBA 联赛发展的研究,王家宏则侧重对CBA联赛市场开发的研究。魏磊和王家宏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发展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CBA 联赛内外部主要问题的分析,认为制约我国CBA 联赛发展的内部问题是政府主导管理模式根基深厚,长期存在的举国体制对CBA 联赛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MBA 联赛对CBA 发展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CBA 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同化与冲击影响,这种同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行为制度层面上,导致我国CBA 联赛失去了自我特色,并提出应该冷静客观地对待联赛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CBA 联赛发展的特色道路,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解决所面临的“内忧”与“外患”。

第四合作团队有李成梁和崔鲁祥组成的研究团队,该研究团队通过回顾CBA 联赛多年发展历程对联赛球队演变及队员变化进行分析,认为:在CBA 联赛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球队之前加入联赛之后又会退出,部分球队进进出出的原因是受联赛制度的影响,所以联赛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保持球队数量的稳定以及扩大联赛的影响力。随着联赛的发展俱乐部的教练团队、球员数量都在不断壮大,一大批外教、外援被引入国内,但整体来讲大部分的外教在一支球队停留时间较短,并未给球队战绩带来明显的提高;球队引进外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球队战绩,CBA 联赛也对引援进行了相应的政策变化,研究认为:俱乐部在引进高水平外援的同时也要注重国内球员的培养;调查表明:我国CBA 联赛后备人才储备较少,俱乐部应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大胆的培养新人,找准时机锻炼新人,运用合理的方式完成新老交替使球队成绩长期保持在稳定水平。

三、结果与讨论

1.从作者合作网络整体图谱来看,我国CBA 联赛研究的作者之间的合作是一个相对较少的网络,有一半以上的作者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该领域的研究,究其原因可能是区域、地理、研究方向和资源等条件限制了作者们科研合作。

2.通过对两位独立高产作者王郓、姚健的发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1)在我国CBA 联赛的研究历史中对外援的研究一直处于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包括:外援引进与管理、外援的使用政策等方面,关于外援引进一直处于热点话题;(2)CBA 联赛成熟以后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我国学者在NBA 与CBA 之间的比较研究上相对减少,大都投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CBA 联赛研究之中。

猜你喜欢

发文裁判联赛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2017年全国数学联赛A卷第10题另解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