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ABC

2021-06-30雨桐

走向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王娜李强

雨桐

人的一生中谁也不会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但现实往往不期而来,不期而遇。于是,不确定因素的ABC就出现在面前。

忙活也是一种享福

前些日子去参加同学聚会,路上遇到老邻居。他笑呵呵地说,该去,该去。现在这个年龄还能聚在一起,再过两年就难了。

老邻居的话让我纳闷。

同学没像预料的来的那么多。这个去了深圳,那个出了国,有的在家看孙子脱不开,有的要给儿子儿媳做饭,实在难抽身。即便是来了的,还有两个带着小外孙。三四岁正是“多动症”时期,忙得两个外婆里外张罗,连跟同学说话的空闲都没有。

饭桌上的话题,没说两句就扯上了孩子,然后就是孙子、外孙。那些当年同窗的话题几乎没有了,偶然提起,也只是一略而过。更多的人,特别是女士,提起下一代,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滔滔不绝。一些男士似乎也受了感染,饶有兴趣地参与进去。于是,同学聚会变成了下一代研讨会。间或,深圳的同学发来了微信,远在美国东部的同学也起了大早,发来视频,一问,两个人都是在帮儿子照看孙子孙女。

分别时大家约定下回见面时间。好几个面露难色、吞吞吐吐,追问方知,有的马上就要有下一代,需要帮忙照看;有的已经与孩子允诺要去外地帮着照料外孙;还有的要与亲家换班,接过接送孙子上幼儿园的“接力棒”。算来算去,没事的不多,有事全是和孩子有关。孩子的事是大事。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以后再说。

想起了老邻居的话,这“以后”实际就是未知数,再聚,不知何年何月了。

按照年龄推进,50岁上下的这些人,一是行将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已经离开),一是儿女成家,有了下一代,新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结束了工作生涯,几十年辛苦下来,人们都说,该歇歇了。“歇歇”的潜台词就是享福。

歇歇是应该的,没有功劳有苦劳。但凡一个人能领取退休金,起码说明此人做出了一定贡献。无论对社会、家庭、个人均如此。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歇下来呢?

有的,退休后的生活完全变成自己的,“随心所欲”“天马行空”。那些整天挎着相机、扛着鱼竿、引吭高歌、泼墨挥毫不亦乐和的人,把爱好当成了“工作”“消遣”“寄托”。这些人“累”,却无比充实快乐拿时尚的话说,是在享清福。

有的也在享福,但不是“清”福。照料孙子、外孙,在有些人的看来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与亲家“争夺”看护权,“面红耳赤”却其乐融融。有的把“伺候”儿子女儿当作“天经地义”。“起早贪黑”、忙忙碌碌,还不一定得到“好评”,却心甘情愿。

还有的也想自由自在,但孩子给“布置”了许多作业,没完没了总做不完,有的比上班还累。牢骚、抱怨、赌气都萌生过,但只是一瞬间。过后一切如旧。谁让是自己孩子呢!

这就是咱们“可爱的老人”。没办法,一代一代就这么传承下来。改不了。

所以,没法用表面现象来给享福下定义。享不享福,天知地知,还有一知,就是自己。

静下心来说话

朋友老卢来电话,问晚上是否在家,说要来拉呱。

太太有些疑惑:是要来家里吗?

我觉得太太问得有点莫名其妙,但转眼又一想,也不是没道理,这年头谁还到家里拉呱聊天啊?

不过这次老卢就是来家里。他在单位上遇到了不痛快,难怪不愿意在外面见面。

客厅里只有我们俩,他无拘无束地讲给我听,指名道姓,没有任何掩饰,也没有半点顾忌,说到激动处,站起来挥手掐腰,偶尔还带两句粗话。

其实,他那些不痛快许多是误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给分析了一番,又开导了一阵,他似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情大好。离别时说,这样的拉呱心里好痛快。

我也同感。

现在人和人之间似乎很难静下心来拉呱,也很难处在一起说点知心话。人们好像都很忙,凑在一起,哪怕是兄弟姊妹、父母,几句礼节性的稱呼之后,便开始经营自己的“私密世界”。手机捧在手,要么看微信,要么查QQ,再要么忙着回复朋友圈。老人问话,“嗯嗯”“啊啊”“是吗”“可能吗”,那副心不在焉的模样让人看了实在不舒服。如果“不识时务”的老人继续问下去,接下来便是透满不耐烦却又强压不敢发作的“等等”二字。“等等”是敷衍的代名词,这一等,可能是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也可能渺无音讯,就此再无下文。至亲长辈都如此,朋友同事之间就更显得“冷漠”了。彼此之间似乎无话可说,势必要说,网络搭桥,微信、QQ 是最受青睐和受用的平台。尽管有时别字连篇,有的甚至词不达意、贻笑大方,但依旧“眉来眼去”,乐在其中。

想起多次接到这样的电话,说好久不见了,约几个好朋友一起凑个饭局拉拉呱吧。真的入了席、开了喝,一句想听的话也听不到,一句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推杯换盏、你敬我敬,完了反复敬、敬反复,等想说什么时,嘴巴被酒拿得只剩下口齿不清、结结巴巴了。下一次再说吧。真到了下一次,故伎重演。好像聚在一起除了吵吵嚷嚷、废话连篇,没有片刻安静能让人说点“正经”话,就是得空可以说,也全被俗气的场面搅了,根本没心情。

想起了儿时,那年月生活条件艰苦,普遍没有家电,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邻居们最大的乐趣是凑在一起拉呱。静谧的夜晚,安静的大院,细声慢语、心平气和,老人跟老人、孩子跟孩子、有工作的跟上班族,间或也会有交叉。今天说了,明天接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拉不够的内容。没有距离感,也没有秘密可言,邻居们像是一个大家庭,不同姓氏、不同门族、不同职业、不同状态,却共同编织着相同的愿望:在沟通和交流中建立淳朴的感情。令人扼腕的是,现在很难再有这样的场面了,洁净的住宅、宽敞的小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方便顺畅的通讯工具,与昔日相比,天翻地覆。然而,许多人却变得心不在焉、唯我独尊、天马行空,邻居之间要么形同陌路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应付敷衍。想说的话,只能闷在心里自言自语。

又想起了当年那些各色“说客”。同学中有人犯了“错误”,班主任立马登门找家长“告状”。挨顿打是小事,重要的是从此不敢再犯。防微杜渐,从家长里短说起,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比现在发微信打电话管用不知多少倍。工厂的师傅胜似兄长,与同事闹了别扭、有了矛盾,师傅便会出面。炕头一坐,喝杯清茶、吸支卷烟,没有大道理、没有豪言壮语,一席诚恳劝导,犹如一缕清风穿心而过,顿觉眼前一片清新。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领导,到下属家如同进朋友家。寒暄、客套一掠而过,直奔主题。有困难说困难、有要求说要求,能解决,当场应诺,解决不了回头研究。质朴的语言、亲情般的关爱,即便怨气再多,面对屈尊降贵、事必躬亲的上司,还有什么样的气不能消?

猜你喜欢

王娜李强
传统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参数化创新设计研究
美颜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适时的爱情
各得其所
家外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