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招帮您夏养阳

2021-06-30王延群

食品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椎穴膀胱经督脉

王延群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理论,阳气是生命之本,影响着人体的免疫力——阳气越充足,抵抗力就越强;反之,阳气不足的人会经常生病。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顺应四时变化才能做到天人合一,防病延年。“夏养阳”之说出自于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夏季,天之气下降,地之气上腾,二气相交,阳气旺盛,故夏季养生以通调阳气为要。夏季养阳要突出“动静结合”的特点。“静”主要针对精神心境的修养,强调戒怒戒躁、恬淡适从,方能心静自然凉。“动”则是指适度运动有助于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可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以下几个方法,最适合夏季养阳气,每天坚持做一做,能让您“元气”满满。

第一招,拍背部

背部分布有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皮肤肌表为阳,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是阳经之首;督脉总统一身阳气,是阳脉之海。因此拍打背部穴位,可以疏通全身经络,促进周身阳气的运行。阳气循环冲和,自然身强力壮。拍背部对于感冒、肩背疼、神经衰弱、胃疼、腰痛、便秘等疾病的不适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拍打手法: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双手张开,一手拍打颈部及上背部,另一手拍打下背部,拍打50次,然后交换上下手,再拍打50次,每日1~2次。

第二招,滚舒后背

滚背的动作类似穴位按摩,区别是不需要由他人操作,自己就能完成。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弯曲,两手扶膝,整个身体的重心放在尾椎附近,两条腿抬起来,让大腿紧靠腹部,身体后仰,让整个后背在瑜伽垫上滚动。这个动作适合起床后、睡觉前各做一次,每次3~5分钟即可。一般做完以后,整个后背会有热乎乎的感觉,有助于阳气充分升华。

第三招,拍腿部

腿部的经络包括足三阳经,即膀胱经、胆经和胃经,三者皆是阳气较为集中和通行的部位,分布在下肢的后侧和外侧。拍打这些部位具有通利小便、疏肝利胆、和胃化滞的功效,对于头痛、目眩、腹痛、胃痛、肠鸣腹胀、胁肋疼痛、失眠等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拍打手法:坐在椅子上,左脚放在矮凳上,下肢放松;先拍打左腿,按照经络方向,从上到下、由大腿到小腿,用双手拍打腿部的外侧和后侧,然后再换拍右腿。两腿各拍打200次,拍打的力度大小以自己觉得舒适为佳。

第四招,揉按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后颈上,用手摸向后颈最大的凸起处下方即是。大椎穴对于阳气非常重要,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汇之处。可以说,大椎穴是督脉这个“诸阳之海”的出入口。

揉按的方法很简单,双手食指揉按该处即可。也可以用手揉搓整个后颈,以自己感到发热为度。

第五招,拍打命门穴

腰背部的命门穴、腎俞穴是督脉和膀胱经的中间枢纽,对于促进阳气升化很有帮助。自我保健的方法比较简单:两只手掌轻轻拍打后腰脊柱两侧,大致就是系腰带的位置。每次拍打3分钟左右,以腰部感到发热为度。

第六招,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阳气。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叫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从中涌出然后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以助养阳。

第七招,艾灸足三里

夏至节气进行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冬病夏治对于我们预防疾病很有好处。夏季,人体阳气达到一年之中的顶峰,此时有针对性地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使体内阳气得到生发和振奋,从而阻断发病途径,令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将手掌横放于膝下,食指置于外膝眼的边缘,4横指(食、中、无名、小指)的小指边缘即为3寸,再外开(与胫骨垂直)1横指即是该穴。

第八招,多晒太阳

日常多晒太阳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还能将体内的寒气祛除。但是夏季阳光过于曝热,所以晒太阳应尽量选择傍晚,或者早上9点之前。

除此之外,夏季养阳还需要从精神、饮食、起居和运动等各个方面入手: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以护心阳;饮食不可过度贪食寒凉,以免损伤脾胃,导致呕吐、腹泻等胃肠问题;每天清晨应早起,可适当晚睡,但要避免熬夜;夏季运动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增强体质为目的,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游泳、散步等,不宜剧烈运动。

猜你喜欢

大椎穴膀胱经督脉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最方便的健身
通督温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督脉循行考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