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构建与推进策略
——以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项目为例

2021-06-30杨健

园艺与种苗 2021年5期
关键词:二者园区协同

杨健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恰恰是顺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增收致富、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和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一方面虽然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在目前来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另一方面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也为市场带来诸多机遇,易于发展出许多为老服务的新生业态。相关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具有互补互促的耦合发展关系,但目前学界尚缺乏二者协同发展理论构建,由此笔者以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项目为个案,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剖析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渊源;其次,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出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再次,结合个案分析当前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针对现实困境,提出促进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推进策略。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有关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术观点上存在一定分野。其中一派学者大多站在城市老龄化问题的角度,从传统城市养老的不足加以入手,通过数据分析,论证当前城市养老存在老龄化形式严峻,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的养老保障存在形式单一、保障水平不均等问题,即难以应对当前的老龄化趋势,又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1],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城市家庭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城市老人在轻松满足生存需求之后,会开始自然而然的追求精神享受和休闲娱乐[2]。而依据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农村地区在空气、水源、饮食、景观方面较比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当下大多数城市老年人群体均有过一定的乡村生活经验,对乡村生活怀有深厚的感情[3],进而认为通过工商资本下乡开发农村资源,农村地区有条件吸纳城市老人下乡养老,进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养老院”[1]。而另一派学者则是这是更多站在农村发展的角度,论证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这些学者大多从乡村旅游、田园养老、旅游养老、休闲养老等概念入手[4],分析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模式,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剖析出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农民收入增长、城乡文化交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5],并认为通过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城郊农村地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适老化再生”,进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具有积极意义[6]。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不难发现,当前国内学界对于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这一主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少数的研究成果也大多围绕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概念、意义、功能等方面展开定性分析,而缺乏对于二者协同发展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和与案例联系密切的实证分析。

2 理论框架

协同理论起源于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高等协同学》一书,后经过社会学家的改造,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区域协同等社会发展问题之上[7]。该理论在本质上是强调协同效用的发挥,认为通过各子系统、各要素功能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整个系统产生“1+1>2”的效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开放的大系统,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2个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协同效应,这一问题尚未被学界充分关注。因此,本节将基于协同理论,结合实地调研取得的一手资料,深入剖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基本要素,进而探索性构建出二者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2.1 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外部环境

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优良的外部环境支持,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项目的区位、政策、产业以及自然、人文环境均为该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1 政策扶持。2016、2017、201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分别提出要在农村地区发展适应城市居民需要的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而伴随着安徽省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早在2011年11月,安徽省林业厅和安徽省旅游局就联合颁布了《安徽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通过强化森林旅游产业开发与森林资源利用的整合力度,意图把安徽建成“中东地区最著名的森林旅游目的地”。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不仅肯定了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合理性,扫清了二者协同发展的政策障碍,同时也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制度环境。

2.1.2 业态支撑。业态是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载体。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项目中规划有人文历史片区、自然景观片区和休闲养生片区,分别结合各类自然人文景观培育有农家乐、度假别墅、林中乐园、观光采摘园、林海茶苑、水上鲜食坊等业态,同时园区内尚存居民点一处,属地农户亦可在服从生态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发展出各类为旅游业服务的第三产业,为园区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产业条件。

2.1.3 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资金、高校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及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项目中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该项目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周边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且老龄化程度较高,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是亚洲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水禽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此同时,园区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达成合作关系,为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园区资源的聚集和区位优势为其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

2.1.4 适老宜居。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平均降雨量1 500 mm左右,春季多阴雨,夏雨集中,秋少冬干;全年无霜期在240~256 d,日照时数年均1 900多h。境内主要水系为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升金湖,经黄湓闸与长江贯通,常年水域面积8 666.7 hm2,四周无污染,是天然渔场和数以万计水禽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从气候和环境上来说,非常适合老年人旅居养老。

2.2 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内部条件

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样离不开系统内部条件的有力支撑,完备与成熟的内部条件是促进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2.2.1 资源共享。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资源共享。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区依傍在升金湖畔,属地以原生湿地、珍稀候鸟、水域景观等自然资源独具魅力。园区在依靠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亦可以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养老产业的全面嵌入。一方面,在乡村旅游业态中普通游客可以通过短期观光,实现休闲放松;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养老产业,通过建设老年公寓、农宅养老合作社、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等形式实现老年人的异地居留型休闲养老。

2.2.2 规划协调。规划协调是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区规划有“一心三片九区五十景”,以尖山核心区规划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休闲养生3个片区,片区之间相互贯通、资源共享,并分别借助自然人文景观设置了9个特色景区,在养老产业嵌入方面,休闲养生片区设置有缸窑古木景区和同安桥景区,分别培育了农家乐、度假别墅等乡村旅游业态,为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打下了基础。

2.2.3 要素流动。乡村旅游和养老产业之间的要素流通,是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可持续运作的重要前提。从园区整体规划上来讲,乡村旅游业态中的人力、场地、资金和信息流等要素,均可以无缝衔接到养老产业当中去。具体而言,园区中居民点的居民可以通过培训成为专业的为老服务人才,用于观光旅游的场地在旅游淡季可以开展相关老年活动,而园区经营主体亦可以牵头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为园区内经营养老产业小型业态拆借资金。

2.2.4 管理统一。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之间更有助于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区,在实现管理统一上具有一定优势。具体而言,由于园区覆盖面积较大,涵盖各项资源丰富,在规划上能够做到统一调配,因此在现有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嵌入养老产业比较容易。而园区内居民点受大业态的影响自发发展相关产业,但必须服从园区的统一领导。这样一来,园区能够做到在建筑风格、服务水平上基本一致,发挥出管理统一的优势。

2.3 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要素

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二者聚合起来之所以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根本原因。

2.3.1 关系密切。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之所以能够在聚合起来之后产生协同效应的化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者的关系密切。从生成条件上讲,乡村旅游的兴起源于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以及不平衡、不充分地发展造成经济水平、居民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城市环境遭污染、生态被破坏,城市旅游者对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乡村地区产生的向往[8]。而乡村养老产业的发生实际上与乡村旅游类似,是在城市地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物,发端于城市老人对于乡村健康生活的向往。因此,二者的目标客户来源一致,联系十分密切,为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2.3.2 耦合发展。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能够实现协同发展的又一基本要素,是二者的耦合发展关系。在二者的聚合运作过程当中,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扩大园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而通过发展养老产业又可以补足因旅游产业季节性因素造成的空窗期。由此得见,乡村旅游产业与养老产业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朴素的耦合关系,二者之间能够实现互补互促、协同发展,进而实现“1+1>2”的效果。

2.4 理论框架搭建

综上,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升金湖秀林生态园区的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基于协同发展理论可将该框架概括为由内至外的3个圈层(图1)。首先是内核层的要素协同,即二者协同发展的2个基本要素,关系密切和耦合发展;其次是外围层的条件协同,即要实现二者的协同的关键条件,包括资源共享、规划协调、要素流动、管理统一;最后是边缘层的环境协同,即二者协同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支持、业态支撑、资源丰富和适老宜居。

图1 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3 现存问题

协同理论表明,要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的协同效应,必须保证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养老产业2个子系统的协同合作。这要求首先要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内耗,其次这需要找到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主导因素。以安徽省升金湖秀林园区为典型个案,目前该项目上存在以下几个现实困境:

3.1 协同理念相对滞后

以协同发展理念为指导是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二者发生协同效应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升金湖秀林园区的协同理念还相对滞后,尚未认识到二者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也没有针对二者协同发展做出特殊规划,而是仅仅依靠园区内小产业的自发行动,园区没有针对性地对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也没有在养老产业上进行重大投资,因此目前园区乡村养老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对二者的协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2 整体规划仍待协调

整体规划是实现乡村养老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二者聚合运作、持续增长的必要准备。但目前升金湖秀林园区对于养老产业的整体布局尚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具体而言,园区并没有针对养老产业做出特殊布局,而是散落于休闲养生片区。此外,也没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合老人休闲养老的项目,而是寄希望于老人自发寻找适合自身的养老场域,这对于养老产业的持续运作是不利的。

3.3 配套设施尚待完善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老年人在园区休闲娱乐和长期留居养老的重要保障。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目前升金湖秀林园区尚未针对老年人开发出适合老年人的相关设施、服务,周边的医疗、康复条件也比较差,相关业态还比较原始、朴素,并未针对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老化改造。这对老年人的长期居留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不利于吸引老年人长期居留养老,更不利于园区养老产业的长期发展。

3.4 服务专业程度不高

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是保障老年人在异地长期留居养老的关键环节,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园区发展养老产业不可能仅仅针对健康老年人开放,一些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甚至半失能的老人亦是园区养老产业的目标客户。但从目前来看,园区养老产业的相关业态表现形式尚停留在零散的农家乐、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等形式上,在养老服务上专业化程度较低,基本上不具备接待半失能老人的能力。

4 推进策略

虽然以上提出现实问题仅仅是针对安徽升金湖秀林园区这一典型个案,但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于初创型的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聚合发展的案例当中的。由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推进策略。

4.1 加强整体规划,打造康养小镇

如前文所述,整体规划是实现乡村旅游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促进二者产生协同效应必须要加强整体规划布局,应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力度,开辟出养生养老片区,并配套开发出适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项目,在长期发展方面应该顺应国家政策,着手打造康养小镇。

4.2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目前园区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养老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未来应该抓紧完善配套设施,相关片区和项目进行适老化改造。具体到操作层面,可以深度开发属地居民点的人力资源,对有意愿、有能力的村民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相关配套设施可以尽心招商、招标,引进先进、专业的技术团队全面提高园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康复水平。

4.3 引进先进理念,探索深度融合

针对园区协同理念相对滞后的问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理念,通过柔性引进业内高级人才的办法,革新园区的发展理念,并积极借助外脑与省内外各大高校达成合作关系。全面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探索牵头与属地村民建立合作社,共同开发养老资源,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与园区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9-10]。

猜你喜欢

二者园区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摇曳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Units 13—14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