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药剂对枸杞棉蚜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2021-06-29王芳陈佳斌刘秉阳牛浩刘畅何嘉张蓉

植物保护 2021年3期
关键词:杀虫剂

王芳 陈佳斌 刘秉阳 牛浩 刘畅 何嘉 张蓉

摘要 :为了明确5种药剂对枸杞棉蚜的适宜施药剂量,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甲维盐EC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最高,50%噻虫嗪WG毒力最低,24 h LC50分别为2.44 mg/L和1 875.69 mg/L。5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甲维盐>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5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的虫口数量均显著下降,施药后7 d,各处理对枸杞棉蚜防效分别达94.13%~99.84%,且各剂量处理均对枸杞树安全。5种药剂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5%啶虫脒EC 25.0 mg/L以上,30%呋虫胺SC 50.0~100.0 mg/L,50%噻虫嗪WG 100.0~125.0 mg/L,25%吡蚜酮WP 83.3~125.0 mg/L,1%甲维盐EC 5.6~8.3 mg/L。

关键词 :杀虫剂; 枸杞棉蚜;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 482.3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20105

Toxicity and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five insecticides against Aphis gossypii

WANG Fang, CHEN Jiabin, LIU Bingyang, NIU Hao, LIU Chang, HE Jia, ZHANG Ro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Yinchuan 75000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dosage of five insecticides against Aphis gossypii Glover, toxicity bioassay and field efficacy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emamectin benzoate 1% EC had the highest toxicity, with LC50 value of 2.44 mg/L after 24 h. Thiamethoxam 50% WG showed the lowest toxicity, with LC50value of 1875.69 mg/L after 24 h. The order of the toxicity of the five insecticides form high to low was emamectin benzoate, acetamiprid, pymetrozine, dinotefuran and thiamethoxam. Field efficacy trial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all tested insecticides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time after application,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five insecticid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field control efficacies of five insecticides were 94.13%-99.84% seven days after application. All treatments of five insecticides were used safely in field. The recommended dosages of five insecticides were above 25.0 mg/L for acetamiprid 5% EC, 500-100.0 mg/L for dinotefuran 30% SC, 100.0-125.0 mg/L for thiamethoxam 50% WG, 83.3-125.0 mg/L for pymetrozine 25% WP and 5.6-8.3 mg/L for emamectin benzoate 1% EC.

Key words

insecticide; Aphis gossypii; toxicity test; field control efficacy

枸杞是我國传统的“药食同源”功能性药材[1],具有无限花序多年生的特性,一直被作为优选的经济林栽种,连年成片的种植模式,加之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致使枸杞成为病虫害种类多、受害重的作物之一[2]。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为害枸杞的蚜虫优势种[3],在不同种植模式中均是重要成灾害虫[4]。棉蚜在枸杞主要种植区每年可发生14~19代[56],常聚集在枸杞嫩梢、叶片、花蕾和果实等部位吸食组织汁液,造成刺吸部位变形萎缩,严重时可导致枸杞枝条生长点死亡、落花落果。棉蚜年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强,扩散蔓延快,为害时间长,最高可使枸杞减产20%左右[8]。化学药剂防治一直是生产中的主要防控措施,随着防治次数和用药年限的增加,宁夏地区枸杞蚜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已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9]。截至2019年12月,针对枸杞蚜虫登记的化学药剂只有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两种,但生产中使用的药剂种类较多,面对这种情况,急需开展生产中常用化学药剂对棉蚜毒力的相关研究,以指导药剂的规范、有效应用。因此,笔者选择生产中大量、多频次使用的5种药剂,开展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这些药剂对枸杞棉蚜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适宜使用剂量,为生产中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棉蚜采自银川市西夏区芦花台园林场枸杞种植区,试验前保证虫源未受任何化学药剂干扰,挑选个体大小一致的无翅成蚜作为供试虫源。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均为市售商品制剂。5%啶虫脒乳油(EC),河北威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30%呋虫胺悬浮剂(SC),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WP),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简称甲维盐,济南绿霸农药有限公司;田间药效试验的对照药剂为5%吡虫啉乳油(EC),济南绿霸农药有限公司。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润德庄园枸杞种植基地,枸杞品种为‘宁杞7号,于2013年栽植,株行距1 m×3 m,667 m2株数为220株,灌溉模式为滴灌,土壤类型为盐碱地砂性土,土壤有机质含量9.50 g/kg,pH 8.74。试验地地势平坦,管理水平较高。

1.4 试验方法

1.4.1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采用浸虫法测定药剂对棉蚜毒力[9]。5种试验药剂的浓度(有效成分,下同)分别设置为:5%啶虫脒EC 25000、12500、6250、3125、1563 mg/L;30%呋虫胺SC 60000、20000、6667、3333、1667 mg/L;50%噻虫嗪WG 3 00000、1 50000、75000、37500、18750 mg/L;25%吡蚜酮WP 1 00000、50000、25000、12500、6250 mg/L;1%甲维盐EC 2000、1000、500、250、125 mg/L。

从田间采回带有棉蚜的新鲜枸杞嫩梢,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无翅棉蚜成蚜,剔除多余棉蚜,每重复基本保持30头左右。分别浸入系列浓度梯度的药液中5 s,取出晾干后,放入已垫有滤纸的直径为90 mm的培养皿中,并加水保湿(每皿加3滴水为宜),处理后将培养皿放入RXZ智能人工光照气候箱中,设温度(25±0.5)℃,L∥D=16 h∥8 h,相对湿度60%。每处理重复3次。24 h后检查各处理死亡虫数,并用Abbott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及LC50。

1.4.2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与施药方法

试验药剂施用剂量均为企业推荐剂量,每种药剂均设3个有效成分用量。其中5%啶虫脒EC设25.0、16.7、12.5 mg/L,30%呋虫胺SC设100.0、66.7、50.0 mg/L,50%噻虫嗪WG设125.0、111.1、100.0 mg/L,25%吡蚜酮WP设125.0、100.0、83.3 mg/L,1%甲维盐EC设8.3、6.7、5.6 mg/L。对照药剂5%吡虫啉EC有效成分用量为41.67 mg/L,另设喷施清水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 m2,包含10株枸杞树,小区随机区组排列。使用山东卫士WS-18D型电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为防止药液飘移,每处理间隔行施药。供试药剂均采用2次稀释法,施药量为1 650 L/hm2。

1.4.3 田间调查及药害观察

参考地方标准[10]的调查方法并稍作调整。每小区随机调查2株枸杞树,每株树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定点调查,分别记录施药前、施药后1、3、7 d每个枝条顶梢30 cm范围内棉蚜数量。施药后1、3、7 d分别观察各处理枸杞树的生长情况,记录有无药害发生,及药害发生程度,药害程度按《NY/T1965.1-2010 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11]记录。

1.4.4 数据统计分析

室内毒力测定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致死中浓度及95%置信区间。田间药效试验根据调查结果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并在DPS软件上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各处理的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0%噻虫嗪WG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最低,LC50为1 875.69 mg/L,以其LC50为基数,计算其他药剂的相对毒力,其中1%甲维盐EC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最高,5%啶虫脒EC次之,25%吡蚜酮WP 和30%呋虫胺SC较差,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768.73、25.78、5.15和4.41(表1)。因此,5种杀虫剂对枸杞棉蚜的室内生物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甲维盐>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2)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枸杞棉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区虫口数量均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其中,5%啶虫脒EC 3个剂量处理12.5、16.7、25.0 mg/L在施药后1~7 d对枸杞棉蚜防治效果分别为65.85%~94.13%、67.80%~95.64%、68.86%~95.91%,對照药剂5%吡虫啉EC 41.67 mg/L剂量处理在施药后1~7 d对枸杞棉蚜的防治效果为72.67%~98.70%,说明对照药剂吡虫啉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啶虫脒优异。经方差分析表明,施药后1~7 d,5%啶虫脒EC 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药后1~7 d

啶虫脒25.0 mg/L与16.7 mg/L处理的防效均无显著差异;啶虫脒12.5 mg/L处理药后1~3 d防效显著低于最高剂量处理,但药后7 d,其防效与两个高剂量处理无显著差异。

30%呋虫胺SC 3个剂量处理50.0、66.7、100.0 mg/L在施药后1~7 d 对枸杞棉蚜防治效果分别为77.23%~99.82%、78.48%~99.78%、80.08%~99.84%,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 41.67 mg/L剂量处理相比较,呋虫胺的速效性优于吡虫啉,持效性与之相当。方差分析表明(表2),施药后1 d,30%呋虫胺SC 3个剂量处理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0.0 mg/L与66.7 mg/L,66.7 mg/L与50.0 mg/L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施药后3 d,100.0 mg/L与66.7 mg/L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50.0 mg/L处理及对照药剂,50.0 mg/L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施药后7 d,呋虫胺3个剂量处理间及与对照药剂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防效相当。

50%噻虫嗪WG 3个剂量处理100.0、111.1、125.0 mg/L在施药后1~7 d 对枸杞棉蚜防治效果分别为79.16%~98.72%、80.07%~98.92%、84.05%~99.09%,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 41.67 mg/L剂量相比较,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优。方差分析表明(表2),施药后1 d,50%噻虫嗪WG 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噻虫嗪100.0 mg/L和111.1 mg/L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125.0 mg/L处理的防效。施药后3 d,111.1 mg/L和125.0 mg/L處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100.0 mg/L和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施药后7 d,噻虫嗪3个剂量处理间及与对照药剂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防效相当。

25%吡蚜酮WP 3个剂量处理83.3、100.0、125.0 mg/L在施药后1~7 d 对枸杞棉蚜防治效果分别为62.24%~99.52%、63.73%~99.72%、68.01%~99.67%,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 41.67 mg/L剂量相比较,其速效性较差,持效性与之相当。经方差分析表明(表2),施药后1 d和3 d,25%吡蚜酮WP 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吡蚜酮83.3 mg/L和100.0 mg/L剂量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125.0 mg/L处理的防效。施药后7 d,吡蚜酮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1%甲维盐EC 3个剂量处理5.56、6.67、8.33 mg/L在施药后1~7 d对枸杞棉蚜防治效果分别为72.45%~98.34%、76.41%~98.99%、77.09%~99.18%,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 41.67 mg/L剂量相比较,其速效性较优,持效性与之相当。方差分析表明(表2),施药后1 d和3 d,甲维盐6.67 mg/L和8.33 mg/L剂量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5.56 mg/L及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施药后7 d,甲维盐3个剂量处理间及与对照药剂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防效相当。

2.3 药害观察

施药后1、3、7 d,供试药剂各剂量处理对枸杞花、果、叶等均无任何药害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棉蚜是枸杞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主栽区的枸杞园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在2016年未确定蚜虫种名以前,通常作为枸杞蚜虫(Aphis sp.)开展相关研究[3]。新烟碱类杀虫剂一直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枸杞蚜虫,相关研究报道较多。南宁丽等[12]在2002年开展了啶虫脒等6种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了啶虫脒对枸杞蚜虫的LC50为0.38 mg/L。王金富等[8]在2008年开展了啶虫脒等7种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了啶虫脒对枸杞蚜虫的LC50为5.09 mg/L。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本试验中啶虫脒对枸杞棉蚜的LC50为72.77 mg/L,数值明显增大,说明随着施药年限的延长,枸杞棉蚜已对啶虫脒产生抗性。

随着化学药剂品种的不断更新,生产中使用的种类也随之丰富。新烟碱类第二代产品噻虫嗪和第三代产品呋虫胺,吡啶类生长抑制剂吡蚜酮,大环内酯类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甲维盐等也广泛应用于枸杞生产中,关于这几种药剂对枸杞蚜虫的生物活性研究报道非常少[13]。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甲维盐EC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最高,50%噻虫嗪WG毒力最低,24 h 的LC50分别为2.44 mg/L和1 875.69 mg/L,5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甲维盐>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5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的虫口数量均显著下降,施药后7 d,各处理对枸杞棉蚜防效分别达94.13%~99.84%,且各剂量处理均对枸杞树安全。5种药剂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5%啶虫脒EC 25.0 mg/L以上,30%呋虫胺SC 50.0~100.0 mg/L,50%噻虫嗪WG 100.0~125.0 mg/L,25%吡蚜酮WP 83.3~125.0 mg/L,1%甲维盐EC 5.56~8.33 mg/L,这些数据为实际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试验中发现,除甲维盐外,其他4种药剂的LC50均显著高于田间推荐剂量。尤其是甲维盐与噻虫嗪室内毒力相差767.73倍,但在施药后7 d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这与不同地区枸杞棉蚜对不同类型药剂抗性水平存在差异有关,本文所用室内生测种群来源于银川市西夏区,而田间试验地点为同心县河西镇, 说明两地枸杞棉蚜田间种群对甲维盐和噻虫嗪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后期需进行深入研究。

棉蚜是典型的r对策害虫,发育历期短,生殖力强,世代重叠,对药剂的抗性发展速度快[14]。建议生产中轮换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可尝试使用新型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吡啶酰胺,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砜亚胺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丙烯类杀虫剂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等[1517],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 徐常青, 刘赛, 徐荣, 等. 我国枸杞主产区生产现状调研及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11): 19791984.

[2] 李建领, 刘赛, 徐常青, 等.宁夏枸杞主要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J].中国现代中药, 2017, 19(11): 15991604.

[3] 张润志, 张蓉. 宁夏危害枸杞的蚜虫种类为棉蚜、桃蚜和豆蚜[J].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53(1): 218222.

[4] 赵紫华, 张蓉, 贺达汉, 等. 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的风险性评估与防治策略[J].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4): 843850.

[5] 李锋, 杨芳, 李云翔, 等. 枸杞蚜蟲发育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测定[J].宁夏农林科技, 2002(3): 1819.

[6] 李亚娟.青海枸杞棉蚜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宁: 青海大学, 2016.

[7] 严林, 郭蕊, 李亚娟, 等. 枸杞棉蚜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昆虫学报, 2017, 60(6): 666680.

[8] 王金富, 马孝林, 邓景丽, 等.7种化学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J].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5): 105107.

[9] 王芳, 刘畅, 何嘉, 等.宁夏地区枸杞蚜虫抗药性测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5(12): 6167.

[10]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DB64/T8522013[S/OL]. 2013.http:∥www.doc88.com/p-7314822754735.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第1部分: 杀菌剂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室内试验方法: NY/T1965.1-2010 [S/OL]. 2010. https:∥www.biaozhun.org/plus/download.php?open=0&aid=2763&cid=3.

[12]南宁丽, 李锋, 吴晓刚, 等. 6种杀虫剂对枸杞蚜虫毒力测定结果[J].甘肃农业科技, 2003(12): 4142.

[13]郭蕊, 严林, 金生英, 等. 德令哈枸杞蚜虫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 2012(10): 148151.

[14]帕提玛·乌木尔汗, 郭佩佩, 马少军, 等. 新疆地区棉蚜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J].植物保护, 2019, 45(6): 273278.

[15]王芳, 杨旭东, 陈佳斌, 等. 溴氰虫酰胺对枸杞蚜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J].农药, 2019, 58(9): 687689.

[16]侯少岩, 王玉洁, 薛健, 等. 农药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对金银花蚜虫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2): 306308.

[17]陈敏, 栾炳辉, 姜法祥, 等. 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效[J].农药, 2018, 57(3): 215216.

(责任编辑:田 喆)

猜你喜欢

杀虫剂
如何减少杀虫剂危害
家用杀(驱)虫剂对健康影响
跟踪导练(一)3
雷人!美国瘾君子磕起杀虫剂
全球75%蜂蜜受杀虫剂污染
正确杀虫 避免污染
杀虫剂也是有毒的
互动小游戏
杀虫剂,别乱喷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虫剂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