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棉花安全性研究

2021-06-29赵冰梅朱玉永王林

植物保护 2021年3期
关键词:棉田安全性

赵冰梅 朱玉永 王林

摘要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防除新疆覆膜棉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在新疆南北疆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丙炔氟草胺WP 45~120 g/hm2+33%二甲戊灵EC 742.5/1 237.5 g/hm2对龙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 album、灰绿藜C.glauc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理想,持效期45~60 d,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有一定的防效,但对其生长抑制作用不佳,对榆树Ulmus pumila 苗防效差。50%丙炔氟草胺WP+33%二甲戊灵EC高剂量处理或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对棉花出苗和生长有一定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完善和优化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的田间应用技术,避免和降低除草剂药害风险。

关键词 :丙炔氟草胺; 二甲戊灵; 棉田; 杂草防除;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 451.22; S 482.4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20074

Control effect of mixed use of flumioxazin and pendimethalin

on weeds in cotton fields and safety to cotton

ZHAO Bingmei, ZHU Yuyong, WANG Lin*

(General Station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ear the effect of the mixed use of flumioxazin and pendimethalin in controlling weeds in Xinjiang film-covered cotton fields and its safety to cotton,field efficacy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Xinji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5-120 g/hm2

flumioxazin 50% WP+7425/1 2375 g/hm2

pendimethalin 33% EC had ideal control effect on annual broadleaf weeds such as Solanum nigrum, Chenopodium album, C.glaucum, Amaranthus retroflexus and Echinochloa crus-galli,with duration period of 45-60 d. It had certain control effect on Abutilon theophrasti and Convolvulus arvensis but poor growth inhibition effect and poor control effect on Ulmus pumilaseedlings. High dose treatment of flumioxazin 50% WP+pendimethalin 33% EC or continuous low temperature and heavy rain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cott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optimize the fiel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lumioxazin and pendimethalin to avoid and reduce the risk of herbicide damage.

Key words

flumioxazin; pendimethalin; cotton fields; weeds control; safety

棉田除草是保證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因对棉花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大多数一年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效而广泛应用于新疆棉田播前土壤封闭除草[1]。但近年来,龙葵在新疆棉田快速蔓延,已由次要杂草上升为优势杂草种群。龙葵具有生长力旺盛,繁殖力强、生育期短(一年2~3茬)、连续多实性和落粒性等特点,其危害伴随棉花的整个生长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23]。二甲戊灵对龙葵防效较差[45],单一使用二甲戊灵已难满足新疆棉田杂草防除需求。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是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大豆、棉花、葡萄和其他许多农作物阔叶杂草,具有杀草谱广、作用迅速和施药方式灵活、环境友好等特点,对玉米、小麦、大麦、甜菜等后茬作物无影响,土壤处理后敏感杂草的芽坏死,在短暂的日光照射后死亡[67]。杨法辉等[8]、丁健[9]、黄春艳等[10]、何普泉等[11]、辛志梅等[12]、王建国等[13]分别报道了丙炔氟草胺单剂或与乙草胺、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等混配使用土壤处理防除花生田、绿豆田和大豆田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国内将其应用于棉田杂草防除的文献资料很少,仅见谭金妮等[14]通过温室盆栽法对丙炔氟草胺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了测定,王恒智等[15]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同时在山东进行了一年一地的田间药效试验。为探究丙炔氟草胺应用于新疆覆膜棉田防除龙葵等阔叶杂草的可行性,本课题组于2018年开始田间探索性试验,2019年继续开展这两种作用机制不同、杀草谱互补的药剂混配后在棉花田除草的田间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33%二甲戊灵乳油,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分别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南疆)、第六师(北疆)、第八师(北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棉田均为加压滴灌机采棉种植模式。南北疆栽培技术有所不同,南疆试验点采用带茬冬灌、适墒播种,北疆试验点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方式。具体试验地点、供试棉花品种、田间环境条件以及主要杂草种类详见表1。

试验共设6个药剂处理,1个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1个小区,每小区面积50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于棉花播前施药,施药器械为WS-18D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扇形喷头,土壤均匀喷雾,喷液量为 1 000 L/hm2。药后当天采用联合整地机耙地混土,混土深度3~5 cm。药后3 d内采用膜上精量点播机覆膜播种,各试验点均为正封土播种方式,北疆试验点于播种后1周内滴出苗水。试验处理剂量设置如表2。

试验调查参照GB/T 17980.128-2004[16] 进行。施药后定期观察各试验处理对棉花的安全性,每小区查100 穴,记录棉花出苗和生长情况,计算出苗(或死苗)率、保苗率,并于药效发挥充分时进行杂草防除效果调查,每小区随机选取3点,每点0.25 m2,揭膜统计各调查点膜下残留的杂草数量,计算杂草株防效,最后一次调查时,加称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鲜重防效。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 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评价不同药剂处理对棉田杂草的防效。数据分析时,33%二甲戊灵EC 742.5 g/hm2和1 237.5 g/hm2两个剂量视作同处理,后续图表中以742.5/1 237.5 g/hm2来表示。50%丙炔氟草胺WP 45 g/hm2+33%二甲戊靈EC 742.5 g/hm2与50%丙炔氟草胺WP 45 g/hm2+33%二甲戊灵EC 1 237.5 g/hm2也视作同处理,以45+7425/1 237.5 g/hm2表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的其他处理表示方法类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据新疆气象局发布的春季气候影响评价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新疆春季气候异常,气温存在明显的高低温转折变化,4月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幅度居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4月下旬气温由偏高转为偏低,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幅度居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直至6月中旬气温才快速回升。降水呈现由异常偏少转为偏多的变化特征,3月降水量偏少9成左右,偏少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位,4月开始,受冷空气影响,大部地区出现频繁降水降温天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北疆北部等地。各试验点试验期间天气情况详见表3。

2.2 2种药剂不同剂量组合对棉花的安全性

药后定期观察各试验处理对棉花出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出苗率(或死苗率)、保苗率进行了调查(表4)。结果显示,在南疆第一师农科所试验点,50%丙炔氟草胺WP单用60 g/hm2及与33%二甲戊灵EC混配使用45~120 g/hm2+742.5 g/hm2均未见药害现象,棉花出苗、生长正常。在北疆第六师106团试验点,50%丙炔氟草胺WP+33%二甲戊灵EC混用的高剂量处理(90~120 g/hm2+1 237.5 g/hm2)表现出一定的药害,出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10~13.5百分点,保苗率也相比偏低。而在北疆第八师148团试验点,无论50%丙炔氟草胺WP单用还是与33%二甲戊灵EC混用,大部分处理的棉花出苗情况与空白对照相差不大,但死苗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3.8~22.1百分点,保苗率偏低近8~14百分点,药害明显,田间观察,药剂处理区棉花缺苗断垄较明显。分析认为,这与2019年新疆北疆春季气候异常及棉花播种正封土方式有关。由于北疆自4月下旬至5月频繁降温降雨,导致棉花出苗缓慢,第八师148团试验点,出苗时间长达23 d,棉芽接触和吸收较多的除草剂;第六师106团试验点棉花拱土出苗期恰逢连续降雨,雨后没有及时破板结,未出土棉芽被封闭在播种孔内,这些都加重了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导致棉花不出苗或死苗。而第一师农科所试验点所在的南疆地区雨水较少,天气较干燥,且棉花在气温大幅下降前已出苗近90%(4月17日数据),棉苗接触药剂较少,苗齐苗壮,未见药害现象。

2.3 2种药剂不同剂量组合对杂草的防效

新疆南北疆气候和棉花栽培技术差异较大,造成土壤封闭除草剂药效充分发挥的时间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不同试验点调查时间不同,图1为南疆第一师农科所试验点药后15 d、北疆第六师106团和第八师148团试验点药后30 d三个不同试验点的杂草总株防效。数据显示,50%丙炔氟草胺WP 45~120 g/hm2与33%二甲戊灵EC 742.5/1 237.5 g/hm2混配使用在各试验点的总株防效均大幅优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EC 742.5/1 237.5 g/hm2单用,在南疆第一师农科所试验点,混用处理的总株防效还明显优于50%丙炔氟草胺WP 60 g/hm2单用,而在北疆2个试验点虽然阔叶杂草数量尤其是龙葵占绝对优势,混用处理的中高剂量处理防效也好于50%丙炔氟草胺WP单用。

综合3个试验点的平均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及与对照药剂比较结果(表5)显示,50%丙炔氟草胺WP单用及其与33%二甲戊灵EC混用,对草相以龙葵等阔叶杂草为主的棉田杂草防效明显,各剂量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基本达90%以上。50%丙炔氟草胺WP与33%二甲戊灵EC混用的中、高剂量处理防效略优于低剂量的混用处理,但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与两个单剂对照药剂相比,混用处理的总株防效显著高于33%二甲戊灵EC单用,而与50%丙炔氟草胺WP单用相比,混用处理对杂草的防效略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混用处理的杂草鲜重防效结论与株防效基本一致,只是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EC的鲜重防效明显优于株防效,这是因为鲜重防效调查时,该处理已有大量杂草出苗,但长势尚小,与空白对照相比鲜重太轻,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空白对照区的杂草群落生长相当茂盛,以及33%二甲戊灵EC对杂草的封闭作用不佳,持效期较短。

2.4 2种药剂不同剂量组合的持效期

药后15~60 d,不同剂量的50%丙炔氟草胺WP与33%二甲戊灵EC(45~120 g/hm2+742.5/1 237.5 g/hm2)混用处理,各试验点的平均总株防效见图2。由图2可知,混用处理试验剂量内,药后15 d的杂草总株防效在86.5%~91.5%,药后60 d在88.1%~93.8%,可见,50%丙炔氟草胺WP与33%二甲戊灵EC混配使用在药后15 d已表现出较好的防除效果,且持效期在45~60 d,持效期较长。

2.5 2种药剂组合的杂草防治谱

各试验点田间发生杂草主要有龙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 album、灰绿藜C.glauc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凹头苋A.livid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榆树苗Ulmus pumila、扁秆藨草Scripus planiculmis等。田间观察,药后各时间段,50%丙炔氟草胺WP与33%二甲戊灵EC混配使用及丙炔氟草胺单用对榆树苗、扁秆藨草的出苗、生长均未见明显影响,尤其是榆树苗,多生长在棉花种孔周围,与棉花争水争肥,危害较大;对苘麻、田旋花有一定的防效,但对其生长抑制作用不佳,结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用的主要防除对象是龙葵、藜、灰绿藜、反枝苋、凹头苋、马齿苋、稗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我国现有的棉田除草剂中可有效防除阔叶杂草龙葵同时对棉花安全的除草剂品种非常少,因此研发、筛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并明确其使用技术,对满足新疆棉田杂草化学防除需求意义重大。谭金妮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丙炔氟草胺对阔叶杂草马齿苋、反枝苋、龙葵和藜的除草活性均高于二甲戊灵,杀草谱与二甲戊灵具有一定互补性,且对棉花安全。王恒智等[15]研究报道,50%丙炔氟草胺WP 30~50 g/hm2

+33%二甲戊灵EC 495~693 g/hm2对棉田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反枝苋、马齿苋、藜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的总株防效在药后20~40 d 均大于90%,试验剂量下对棉花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50%丙炔氟草胺WP 45~120 g/hm2

+33%二甲戊灵EC 742.5/1 237.5 g/hm2 对新疆棉田龙葵、藜、灰绿藜、反枝苋和稗草等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理想,持效期45~60 d,但高剂量处理(90~120 g/hm2+1 237.5 g/hm2)或持续的低温多雨情况下,对棉花出苗和生长有一定风险,尤其在棉苗拱土期至幼苗期(2片真叶前)如遇连续降雨降温天气会造成不出苗、死苗等现象。

本研究是在2018年对50%丙炔氟草胺WP单剂及其与33%二甲戊灵EC混配使用田间药效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2018年试验地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6团,与2019年在第六师的试验点是同一块地,50%丙炔氟草胺WP单用30~60 g/hm2及与33%二甲戊灵EC混用(30~90 g/hm2+990 g/hm2)各处理均未出现药害现象,应与2018年新疆春季气温偏高、北疆降水接近常年有利于棉种快速发芽出苗有关。两年南北疆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和使用剂量是决定丙炔氟草胺及其与二甲戊灵混用土壤处理会否产生药害的关键因素。

综合考虑,采用50%丙炔氟草胺WP与33%二甲戊灵EC混配使用防除新疆棉田龙葵、藜、灰绿藜、反枝苋、稗草等一年生杂草,推荐50%丙炔氟草胺WP的使用剂量为45~60 g/hm2+33%二甲戊灵EC 742.5~1 485 g/hm2,于精细整地后棉花播前土壤均匀喷雾,鉴于50%丙炔氟草胺WP水溶度偏低,加之新疆春季常干旱多風,兑水量建议900~1 500 L/hm2,药后及时混土,混土深度3~5 cm。

对安全性差的除草剂通过改进施药技术也可获得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产量[17]。为避免和降低药害风险,生产中应高度重视完善和优化50%丙炔氟草胺WP+33%二甲戊灵EC田间应用技术,比如提高整地质量,做到平、齐、松、碎、净;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近年田间草相、杂草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药剂量,均匀喷洒、不重不漏。播种模式推荐侧封土,选用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优质合格棉种,并在常规种子包衣处理的基础上,选用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氨基寡糖素或高质量的海藻肥等拌种以提高棉种对环境的抗逆性,促苗强壮、均匀、早发。出苗期至幼苗期(2片真叶前)如遇暴雨、连续降雨降温天气,雨后应及时中耕松土,散墒增温提高土壤通气性,以促进棉苗根系的有氧呼吸。雨前或雨后可使用赤·吲乙·芸、氨基寡糖素等全田叶面喷雾1~2次,间隔5 d喷1次,以提高棉苗自身抗逆性,增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及除草剂的影响,使棉苗稳健生长等。

新疆地域广阔,各植棉垦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耕作模式、田间管理、杂草种类和除草剂用药水平不尽相同,还需开展更加广泛的田间试验,以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在不同的田间环境条件下的作物安全性、杂草防效、杀草谱及合理科学的使用技术等,为该项技术的高效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冰梅,丁丽丽,张强,等. 42%氟啶草酮悬浮剂桶混二甲戊灵对覆膜棉田恶性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棉花,2018,45(2):3336.

[2] 强胜.杂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718.

[3] 赵冰梅,朱玉永,张强,等.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防除覆膜棉田龙葵效果[J].农药,2017,56(8):616618.

[4] 马小艳,李腾,万素梅,等.不同时期喷施草甘膦和脱吐隆对龙葵生長繁殖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9,46(5):2730.

[5] 梁友,贾会娟,董雪,等.4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龙葵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1):102108.

[6] KWON J,ARMBRUST K,GREY T. Hydrolysis and photolysis of flumioxazin in aqueous buffer solutions [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4,60(9):939943.

[7] 黄华树.丙炔氟草胺述评[J].农药,2016,55(10):778780.

[8] 杨法辉,陈恩昌,刘跃群,等.不同药剂防除花生田阔叶草效果研究[J].种业导刊,2019(2):2124.

[9] 丁健.50%锄青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9(5):89.

[10]黄春艳,王宇,黄元炬,等.几种除草剂对绿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绿豆的安全性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96301.

[11]何普泉,龚国斌,陈克付,等.丙炔氟草胺(速收)及与乙草胺混配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5(2):2627.

[12]辛志梅,刘甲魁.50%丙炔氟草胺(速收)防除花生田杂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6):7980.

[13]王建国,姜兴印,王金信,等.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夏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1):2527.

[14]谭金妮,李琦,郭文磊,等.丙炔氟草胺除草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J].农药学学报,2017,19(2):189194.

[15]王恒智,谭金妮,吕学深,等. 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J].农药学学报,2018,20(3):309315.

[16]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除草剂防治棉花田杂草:GB/T 17980.128-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7]王险峰.除草剂药害与控制[J].现代化农业,2015(10):16.

(责任编辑:田 喆)

猜你喜欢

棉田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鄱阳湖植棉区棉田板地冬种马铃薯的秸秆覆盖研究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土壤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走失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