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初心

2021-06-28刘宇祥何小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文化建设初心

刘宇祥 何小文

[摘要]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将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他们坚持以改造社会为己任,致力于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从而唤醒民众的政治觉悟;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湘赣边界革命文化,围绕创建“红色文化”这根主线,艰辛探索,积极创新,使红色文化融入到军民战斗和生活的同时,用红色文化滋养民心、凝聚民心,从而助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井冈山时期文化建设的实践为红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阐释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文化建设;初心

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将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足湘赣边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围绕创建“红色文化”这根主线,艰辛探索,积极创新,使红色文化融入到军民战斗和生活的同时,用红色文化滋养民心、凝聚民心,从而助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井冈山时期文化建设的实践为红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阐释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今天,学习和探讨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初心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宣传井冈山斗争史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进而为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启示借鉴。

一、坚持以改造社会为己任,致力于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唤醒民众的政治觉醒的同时,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诞生,对灾难深重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唤醒很大,他们点燃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的革命烈火,地处湘赣的井冈山区的民众也深受影响。在一些知识分子的主导下,井冈山区各县的知识分子及进步学生等经常在城镇、学校发表演讲,愤怒声讨帝国主义欺凌瓜分中国的种种罪行,痛斥北洋卖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以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井冈山区知识分子以及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群众在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精神的激励下,有的县区干脆决定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市民罢市。不仅在湘赣边界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也显示了井冈山区青年的革命精神,使民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这些群体在革命运动的洗礼下,更以实际行动参与融入到随后的工人运动以及农会运动中,有力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在湘赣边界落地生根。

一方面,许多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积极影响,把传播革命思想、改造社会作为己任,使得井冈山区民众有了空前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唤起了人民群众反帝爱国的思想热情,而且揭开了学习新文化、吸收新思想的序幕。重要的是,在北京、上海、南昌、吉安等地的学生又趁假期回到地处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区进行讲演。如,宁冈的龙超清、莲花的朱亦岳等共产党员回到家乡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他们讲演的大都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内容,使人耳目一新,对民众的震动很大。

随着湘赣边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社会上反对旧道德、旧思想,提倡新道德、新思想的意识也日益成风。如,宁冈的龙佩云、杨杰组织宣传队深入乡镇对群众进行妇女解放的宣传。由此,封建传统意识和陈规陋习受到无情的挑战,甚至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也慢慢成了时髦。人们讲文明进步,谈论民主自由之风,开始在井冈山区兴起弥漫。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井冈山区各县众多在外求学、深受马列主义熏陶的革命仁人志士纷纷返回家乡,他们把传播革命思想,唤醒工农革命,改造社会作为己任,以各种形式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工农运动。甚至“他们还带回许多进步书刊在井冈山区进行传阅,成为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这些书刊主要有《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共产主义ABC》《资本论入门》《向导》《先驱》《中国青年》等”。①通过他们的宣传、组织和发动,为新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更深入更广泛地在井冈山区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许多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运用和实践在工农运动中,使得带有革命特色的文化在井冈山区落地生根,为根据地的顺利创建奠定了基础。按照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的决议,井冈山区的知识分子以及青年学生不仅积极筹建党团组织,积极组建农民协会,而且还积极推动国共合作,支援北伐战争,广泛开展工农群众运动。如,“遂川特支首先在工人中进行启发教育,将他们发动组织起来。1926年8月,遂川党小组建立后,首先在县城由蒋世良、柏能照等同志建立了店员工会小组,发动工人群众开展革命宣传,参加各种规模的集会游行。以后影响逐步扩大,到了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遂川城后,工人运动便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人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县城和比较大的圩镇,都先后建立了工会组织”。②永新总工会成立后,“通过了‘改善工人待遇‘成立工人糾察队‘工人政治经济要求等十多个决议案,因而促进了包括永新在内的全省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与壮大”。③其次,开展政治经济斗争,广大工人群众在党的领导与工会的支持下,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从政治上、经济上,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区的共产党人一边努力开展和发动农民运动,一边顺应历史潮流,将农民成果直接运用到与反动政府的革命斗争中,从而使得井冈山的革命文化得以落地生根。

如,1926年至1927年,遂川的共产党人胡开甲、王文铮和永新共产党人郭荣良等先后来到井冈山宣传开展农民运动和革命道理。随后,井冈山上的小井和山下的拿山挂起了农民协会的牌子。由于不能忍受地主豪绅压迫,由王佐组织的武装,于1927年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并与宁冈、安福的农民自卫军一起,攻克永新县城,打开国民党监狱,救出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揭开了井冈山人民革命斗争序幕的同时,也使得井冈山区其他群众运动,包括青年学生、商民、妇女运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革命活动均为日后井冈山根据地的顺利创建奠定了重要基础。④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曾在武汉和广东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上千名农民运动骨干力量,其中湘赣边界就有多名学员分布其中,如,被誉为“毛泽东上井冈山创建我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穿针引线人”的宁冈陈慕平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农民运动骨干为日后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文化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坚持民本思想,并用红色文化滋养民心,在助推根据地革命文化的萌生再造和振兴的同时,为井冈山斗争凝聚了伟力,并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党的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胜利法宝。井冈山时期的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思想认识上解决了“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从而始终坚持服务和团结、依靠群众。并在文化建设中形成了独具内涵的民本思想,同时以此作为创建根据地的出发点。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人能够在敌人四面包围的险恶环境下逐渐凝聚力量,使革命星火得以燎原的重要原因。

(一)将初心确立在教育的管理和方针政策上。由于长期受封建统治和军阀压榨,90%以上穷苦农民生活艰难,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之初,根据地党政领导根据实际,决定开创符合苏维埃特点的文化教育事业。

一是制订普及教育管理制度。井冈山时期的教育管理制度一般由县(区)委宣传部负责,乡(镇)由宣传委员负责。学校管理除由县区乡宣传委员兼管学校教育外,各区乡的红色小学、列宁小学、女子工读学校、农民夜校等均由校长负责管理。湘赣根据地时期,县区乡设立文化部负责管理文化教育。

二是确立革命斗争教育方针。为了更好的教育群众,由毛泽东最初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⑤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央苏区时期和湘赣时期进一步完善,即:“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⑥

三是确定共产主义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湘赣边界党组织认为,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它的发展前途,是要转到社会主义,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因此基本原则是共产主义教育,即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

四是提出群众工作教育宣传总任务。即力求通过教育和学习,启发群众觉悟,提高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破除封建迷信和旧社会的传统习惯,能更广泛地动员群众起来,投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参加苏维埃和各项建设活动。

(二)将初心转化为大众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上。1928年5月,毛泽东指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后,要尽快地发展根据地的文教事业,有条件的区、乡要开办学校。”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井冈山区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是首抓红军教育。红军的教育主要是办教导队和整训部队。“1927年11月下旬,工农革命军按照前委书记毛泽东的指示,在宁冈龙市龙江书院创办了军官教导队。教导队主要培养部队连级以下的军官和地方赤卫队、暴动队的负责人,学员均从部队及地方武装中选派。”⑦教导队主要学习军事,同时学习政治和文化。“毛泽东对教学情况十分重视,时常亲临讲课,要求学员做到“三不八能”,即:不嫖、不赌、不偷;能写、能说、能唱、能算、能刻苦耐劳、能打仗、能生产劳动、能诚实可靠。为使学员掌握更多知识,教导队除上课、集中操练外,还组织去乡村调查行政区域、人口、阶级状况、文化风俗,土客籍矛盾和土地占有情况等。”“学员通过学习,进步很快,政治和军事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掌握了建立政权、武装斗争、指挥战斗的知识,懂得了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及其意义。他们回到各自的岗位上,都积极地投入了战斗。”⑧

二是开展普及教育。在普及教育方面,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遵照毛泽东有关“尽快发展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有条件的区、乡要开办学校”的指示,对苏维埃小学教育作了专门的讨论研究,并提出了办学的具体要求。此后,苏维埃政府普遍创办了列宁小学、夜校和半日学校,甚至为了扫除文盲,还创建了机制灵活的识字班(组)。以青少年教育方面为例,苏维埃政府规定年满6周岁以上的儿童均可入学,一般不缴学费;教师一般由本村庄有文化的人担任,其待遇由教师家乡耕田队负责帮助其家属耕种;学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上课时要求军事化。学生必须认真听讲,严禁打闹,要做到尊师爱生,师生同甘苦。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有:国语、算术、唱歌、体育、小手工劳动。文化活动要求活跃:如跳高、跳远、赛跑、拔河和化装演戏等。

三是建立职业学校。为了支持根据地建设和保障军事斗争需求,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组织开办了几所女子工读学校。“学员们一边学习文化,一边做工。做工主要是织袜子、毛巾……”此外,“女子工读学校学员们积极参加社会各项革命活动,宣传妇女解放,破除迷信,废除封建礼教。后因革命战争频繁,學校停办,大家都参加了妇女会,有的到区、乡苏维埃政府从事革命工作”。⑨

四是加强党员教育。“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错误的。”⑩因此,边界特委在进行党员教育中,主要是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思想教育的首要目标,将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为党员思想教育的重点,并高度重视“党群关系”教育。特别是1928年9月以后,边界特委根据实际,对根据地内的所有党员和干部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其主要方法是举办训练班。“基本训练工作,应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

(三)将初心凝聚在革命力量的生成和发展上。新文化运动在井冈山斗争前期对民众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井冈山区毕竟是“土匪散军的窟宅之所”。这些带有时代特性的文化运动却难以撼动其饱受封建文化荼毒、侵蚀之根本。直到毛泽东到井冈山后,边界党组织运用红色文化滋养民心、凝聚民心,在推动根据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井冈山区的文化建设事业真正步入了新时代。

一是播撒文化种子。在“工农武装割据”大好形势的影响下,井冈山区原有的革命性的文化开始逐渐复苏。特别是在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传播和影响下,革命的种子更是在民众心田里开始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红色革命文化之树、之花、之果。在此氛围下,广大群众通过教育洗礼,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更提高了阶级觉悟,在开展土地革命、配合红军作战、扩大红军队伍或保卫红色政权、助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红色文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宣传红色文化。秋收暴动后,湘赣边界各县农民运动又进入高潮。在这个高潮中,边界党组织因势利导,通过大力破除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和新文化,并促使旧文化向新型的红色革命文化转型。如,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团开展破除封建文化活动,发动广大妇女放脚、剪发、参加社会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兹后,红军更是加大了文化宣传力度和实践力度,如,早在三湾改编时,工农红军就成立了娱乐科;对革命军提出了“三大任务”,其中特别规定工农革命军有“宣传群众”的任务;朱毛会师后成立了軍宣队;苏维埃政权建设中也及时成立了宣传部门,等等。随着边界党将文化宣传工作视为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得这种浸润了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开始滋生至兴盛、再升华,并逐渐成为了井冈山区各界文化的主流。

三是以文凝心聚力。红色政权始终把党和军队的思想、组织、民主作风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首要任务,从而纯洁了党和军队的队伍、保持了党和军队的先进性。这种自上而下抓自身建设的职业文化,也造就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不论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不论是全民参与的军事斗争,还是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的崇高品德,无不体现着深深根植于民众心中的革命文化意识。更主要的是,在红色政权的大力培植下,井冈山红色文化不仅呈现出勃勃生机,而且还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凝聚了人心,整合了力量,创建了军民同心协力支持井冈山斗争的生动局面。

四是服务斗争大局。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红色文告,红色歌谣,红色楹联,红色诗赋,红色戏曲等等来架构沟通党群的心灵桥梁。通过文化教育,广大军民坚守理想信念,在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上更是带好头,在围绕根据地创建、服务革命斗争这个大局上带好头,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上带好头,做到全民一股劲,上下一盘棋,“处处表现出军民一家,军政一体,官兵一致的动人景象”。正是因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也是通过文化建设赢得斗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初心,对于进一步培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启示。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党正是继承了井冈山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为人民创造了幸福生活。重温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初心,对于进一步弘扬和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从而培育更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民族文化复兴服务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文化建设必须强化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从而肩负起传承传播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并藉以提升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曾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自信。对于博物馆来说,坚定文化自信,主要通过坚定两种语境来体现:一是历史语境,二是时代语境。井冈山斗争历史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时代使文化交流多样化、多元化。因而,作为新时代下的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历史语境和时代语境,明晰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定位,才能真正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地将井冈山红色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才能肩负起传承传播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使命担当,才能增强公众对井冈山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才能不断地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社会影响力。

第二,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而团结和影响广大群众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同时,文化还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因而,要在传承好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作为文博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当下,更加要利用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个平台,用井冈山斗争中生动的事例来阐述和宣扬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继而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教育好青年,引导好民众,使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团结和影响群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第三,文化建设必须在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从而增强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文化,重在建设,它包含着物质、精神、制度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而博物馆,不单单连接起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串联起文创、宣教、农旅等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描绘全域旅游蓝图的新动能。如今,沉淀近百年的红色文化基因,正融入“大井冈”这片红色土地,迸发它独特而蓬勃的活力。因而在文化建设中,打造精神文化才是博物馆文化建设的目的。因此,井冈山革命红色文化的传承是与历史发展和谐共生,并充分融合时代文化内涵,让每一个人在感受红色文化底蕴、学术研究情怀、政治教育思想等精神熏陶的同时,切实在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乃至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第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既定方向。党在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文博人深深感到,中国博物馆的服务思想萌发于近代,受到时代背景的强烈影响,最初目的是启迪民智、救亡圖存,更多集中于精英群体,不能有效服务大众。当下,博物馆事业处于转型期,越来越倡导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因此,在学习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进行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时,更应着眼未来,更应根据社会需求,坚持红色文化和新时期核心价值文化相结合,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展陈技术,周到的宣讲服务以及卓越的品质引领红色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在加强以纪念井冈山斗争为主的藏品文化的专业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应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博物馆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之中,大力开展文物知识普及,帮助公众进一步了解博物馆藏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意义,使博物馆文化发展更加贴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从而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展的同时,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并以此增强革命传统文化自信和提升服务大众能力。

[注释]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吉安地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吉安文史资料[Z].教育专辑,1999:69.

②中共遂川县党史工作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遂川历史(1919-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0.

③永新县文物局编.红色永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9.

④肖云岭,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⑤⑥毛泽东.苏区文化教育(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三次全苏代表大会的报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藏资料.

⑦中共宁冈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宁冈苏区志[Z].1993:204.

⑧中共宁冈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宁冈苏区志[Z].1993:205.

⑨肖云岭,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31.

⑩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93.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文化建设初心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永远的初心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