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简报

2021-06-26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嘧啶粒剂稻飞虱

王 犇 易 峰 张 平

(1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 202078;2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上海 202171;3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稻飞虱(主要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其中褐飞虱是当地水稻生长后期的防治重点。同时,近年来,崇明区褐飞虱呈现出迁飞时间提前、前期迁入量增多的趋势,这给稻飞虱的后期防控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目前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水稻上的褐飞虱对部分推广药剂的抗性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可供选择的高效防治药剂有限。在此背景下,为配合水稻生产上的“双减”目标,结合高效、低毒药剂的植保新理念,笔者进行了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为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噻虫胺悬浮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南通江山农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20年9月8日在崇明区跃进农场二队进行,试验田肥水管理一致,水稻长势均匀。供试水稻品种为“银香38”,试验期间水稻处于灌浆期,时值稻飞虱盛发期,其中低龄若虫占比为85.3%、成虫占比为14.7%。

试验设处理(药剂每667 m2商品用量):(1)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 g(CK),(2)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 mL,(3)20%噻虫胺悬浮剂50 mL,(4)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10 mL,(5)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 g+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 mL,(6)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 g+20%噻虫胺悬浮剂50 mL,(7)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10 mL。每处理区面积为667 m2,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施药时间为9月8日,预计田间稻飞虱卵块孵化高峰期为9月10日—12日。施药时,各药剂每667 m2兑水40 kg,处理(1)—处理(6)使用工农36型喷雾器施药,处理(7)使用无人机施药,采用无人机防治时,其飞行高度为距离稻穗顶部1.5 m,速度为6 m/s,每667 m2用水量为1.2 L。

1.3 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拍查0.1 m,分别于施药前和施药后6 d、9 d、13 d调查稻飞虱虫量,计算校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为: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量-防治后虫量)÷防治前虫量]×100;校正防效(%)=[(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同时,对各处理区进行药剂安全性调查。

1.4 天气状况

施药当天(9月8日)天气晴,南风3~4级,白天最高气温33 ℃,施药时气温31.2 ℃,气候条件适宜药效正常发挥。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施药后多次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良好,植株和长势均未出现异常现象,且药剂对非靶标生物也无明显影响。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安全性较好。

2.2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见,施药后6 d,各药剂处理间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处理(4)、处理(5)、处理(6)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4.85%、75.48%、75.72%,表明这3个药剂处理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施药后9 d,各药剂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2)、处理(4)、处理(5)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分别为46.45%、64.52%、48.39%。施药后13 d,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5.81%、59.30%、59.07%、66.28%。比较处理(4)与处理(7)对稻飞虱的防效可知,采用无人机飞防稻飞虱的效果差于采用工农36型喷雾器等大水量喷施器械。

表1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3 经济效益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较CK分别增产2.15%、0.74%、5.99%、4.15%、4.46%、3.20%。按目前优质粳稻市场价4.2元/kg计算,在不考虑其他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扣除药剂成本和施药用工成本(600.0元/hm2)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较CK分别增收803.7、293.4、1 999.8、1 474.5、1 587.9、985.5元。

表2 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10 mL或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 g+20%噻虫胺悬浮剂50 mL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其中,每667 m2施用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10 mL对稻飞虱的防效尤为突出,但考虑到该药剂的生产成本,可每667 m2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8 g+20%噻虫胺悬浮剂50 mL,且采用工农36型喷雾器等大水量喷施器械施药。

在水稻生产上,防治稻飞虱要贯彻“前期防治,后期控制”的策略,且防治时应在稻飞虱幼虫低龄高峰期用药。同时,在水稻生长后期由于群体较大,且无人机载水量有限,使飞防时喷施雾花的穿透力降低,导致飞防效果大大降低,故不建议在稻飞虱高虫量时使用无人机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嘧啶粒剂稻飞虱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嘧啶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仔猪拉黄痢用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