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肥减量施用对“扬粳80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2021-06-26张晓飞杨胜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崇明分蘖氮肥

张晓飞 杨胜明

(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 20217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以期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减少化肥投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笔者特进行了氮肥减量施用对“扬粳80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提供技术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3队11号北地块内进行。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油菜,秸秆全量还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绿先机复合肥(N 12%,P2O510%,K2O 14%,以下简称复合肥)、尿素(N 46%)。供试水稻品种为“扬粳805”,于2020年5月27日机穴直播,10月13日收割,每667 m2播种量为7.5 kg,行距为20 cm,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1.4万苗。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施肥;处理(1),较CK减氮5%;处理(2),较CK减氮10%;处理(3),较CK减氮20%。每处理区面积为700 m2,各处理区均为单独相连地块,单排单灌。各处理具体施肥方案见表1。

表1 各处理施肥情况 (单位:kg)

1.4 调查项目

每处理定2个面积为0.11 m2的考察点,每周调查记录一次苗情分蘖动态。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及实际产量(各处理单独收割、称重,测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由表2、表3、表4可知,各处理的高峰苗数出现时间均为6月28日,处理(1)和CK的高峰苗数最高,每667 m2均为41.7 万苗;处理(1)的苗数降低幅度小于其他处理,且最终成苗数最高,每667 m2为30.6万苗;处理(3)的最终成苗数最低,每667 m2仅为24.9万苗。处理(1)的叶龄最大,为14.3 叶,植株最高,株高为94 cm;其他处理的水稻也均正常生长。以上结果表明,减氮不会影响水稻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尤其是减氮5%的处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

表2 各处理分蘖动态分析 (单位:万苗)

表3 各处理叶龄动态分析 (单位:叶)

表4 各处理株高动态分析 (单位:cm)

2.2 产量结构及产量

由表5可知,本试验中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随氮肥用量的减少而减少,其中,处理(3)的产量最低,每667 m2实际产量为仅427.0 kg;处理(1)的千粒重最高,为31.2 g,其实际产量仅比CK减少0.7%。以上结果表明,减氮5%有利于水稻千粒重的提高,且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进一步减氮,则会造成产量大幅下降。

表5 各处理产量及其结构比较

2.3 经济效益

由表6可知,各处理的水稻产值和肥料成本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只考虑肥料成本的情况下,处理(1)、处理(2)、处理(3)的每667 m2纯收入比CK分别减少6.3、142.2、239.3元。其中,虽然处理(1)的纯收入较CK略有下降,但由于其减少了肥料用量,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所降低,故在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以及世界级生态农场的背景下,水稻生产中减氮5%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表6 各处理水稻经济效益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崇明西部地区的“扬粳805”生产上,减氮5%仍能保证在水稻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增加千粒重,仅实际产量和纯收入略减,但由于其减少了肥料用量,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所降低。因此,在当前土壤养分含量下,减氮5%有利于推进崇明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及助力崇明区世界级生态农场建设。

上述结果仅为一年的试验结论,该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猜你喜欢

崇明分蘖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My diet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