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金山区水稻侧深施肥减氮试验报告

2021-06-26裴晓红上海市金山区农业科技教育信息中心上海201599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山区分蘖氮肥

裴晓红(上海市金山区农业科技教育信息中心,上海 201599)

王成科(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99)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蘖肥施于秧苗侧边3~5 cm、深5 cm处的一种施肥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不仅能有效减轻传统施肥方式中的肥料挥发和流失,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人工成本,还能为水稻生长前期提供有效营养,促进水稻返青、分蘖,从而提高水稻的根系活力。在此背景下,为了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上海市金山区水稻生产上应用的具体减氮效果,掌握侧深施肥的适宜化学氮肥用量,笔者通过设计不同氮肥减量梯度,开展了水稻侧深施肥减氮试验,以期减轻金山区水稻生产上的化肥流失和挥发,提高化学氮肥利用效率。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金山区上海景廊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生产基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金农香粳1267”,2020年6月10日插秧,11月5日收割测产。供试肥料为42%(N-P-K=30-6-6)缓释肥、尿素(含N46%)、45%(N-P-K=15-15-15)复合肥。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减氮5%、侧深施肥减氮10%、侧深施肥减氮20%,各处理具体的肥料运筹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0 m2,各小区单排单灌,小区之间做好田埂,防止窜水窜肥。

表1 各处理肥料施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水稻苗情和穗粒结构分析

由表2可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水稻高峰苗数、分蘖率呈减少的趋势,而成穗率呈增加的趋势。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分蘖率分别为471.6%、451.5%、444.6%、441.9%,成穗率分别为60.3%、61.9%、63.0%、65.2%。从理论产量来看,处理(1)的理论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49.1 kg;其次为处理(3)和处理(2),其理论产量分别比处理(1)减少2.5%和3.6%;处理(4)的理论产量最低,比处理(1)减少7.9%。从穗粒结构来看,处理(2)的有效穗数最多,其次为处理(1)和处理(3),处理(4)的有效穗数最少;处理(3)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其次为处理(1)和处理(4),处理(2)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少;处理(2)的结实率最高,其次为处理(4)和处理(1),处理(3)的结实率最低。

表2 不同处理的水稻苗情和穗粒结构分析

2.2 不同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处理(1)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599.6 kg,其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4),其每667 m2实际产量分别为593.6、577.1、551.4 kg,分别比处理(1)减产1.0%、3.8%、8.0%。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与处理(3)间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1)与处理(2)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1)与处理(4)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间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4)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4)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3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及方差分析

2.3 不同处理的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处理(1)的经济效益最高,每667 m2经济效益为670.7元,其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4),每667 m2经济效益分别为662.1、611.9、558.4元,分别比处理(1)的每667 m2经济效益减少8.6、58.8、112.3元,减幅分别为1.3%、8.8%、16.7%。

表4 不同处理的水稻经济效益分析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减氮10%的情况下,采用侧深施肥技术的水稻产量仅减少1.0%,每667 m2经济效益减少1.3%,差异均不显著。可见,在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作基肥,且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在较常规施肥减氮10%的情况下,使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与之基本持平,从而达到氮肥用量减少10%且不减产、不减收的效果。

猜你喜欢

金山区分蘖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我与风的故事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彭奕欣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