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氮肥不同用量应用效果试验报告

2021-06-26文平兰陈海波束华琴童华东郦丹薇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穗长句容市全生育期

文平兰 陈海波 束华琴 童华东 郦丹薇

(江苏省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句容 212400)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会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江苏省农业厅从2017年开始就提出了“施肥总量控制、施肥结构调整、肥料运筹科学、施肥方法正确”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措施。该措施以控氮、减磷为重点,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精准高效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化肥使用总量,从而实现绿色兴农、农业生态安全的目标。而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明确江苏省句容市当前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笔者于2019年在句容市边城镇进行了水稻氮肥不同用量应用效果试验,以期在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中为水稻生产合理减氮提供科学依据[1-2]。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供试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6月20日至11月10日设在句容市边城镇赵庄村一农户承包田内进行,试验田块面积为2 133 m2,土壤种类为马肝土,土壤pH为6.1、有机质含量为26.7 g/kg、全氮含量为1.820 g/kg、有效磷含量为34.1 mg/kg、速效钾含量为103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1)配方施肥(CK1);(2)全生育期施氮总量较处理(1)减少5%;(3)全生育期施氮总量较处理(1)减少10%;(4)全生育期施氮总量较处理(1)减少20%;(5)全生育期不施氮肥;(6)全生育期施氮总量较处理(1)增加5%;(7)全生育期施氮总量较处理(1)增加10%;(8)习惯施肥(CK2)。具体施肥纯量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间进行围档隔离,防止窜水窜肥。

表1 各处理施肥总量(折纯) (单位:kg)

1.4 田间管理

于2019年6月18日开始整田,6月20日划分小区、施肥、插秧,6月30日施分蘖肥,8月10日施穗肥。水稻全生育期肥料运筹为:氮肥按基肥60%、分蘖肥16%、穗肥24%进行施用,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按基肥60%、穗肥40%施用,具体的各时期肥料施用量见表2。病虫草害防治及其他农业措施均按常规管理进行。

表2 各处理具体的肥料施用情况 (单位:kg/30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本试验中处理(7)的水稻植株最高,株高达89.2 cm;处理(5)的水稻植株最矮,株高仅为81.9 cm。处理(1)的穗长最长,为15.9 cm;其次为处理(8)和处理(7),其穗长分别为15.8、15.4 cm;处理(5)的穗长最短,仅为13.0 cm。与CK1相比,在株高方面,无论是减氮处理(无氮处理除外)还是增氮处理,其株高均高于CK1,且减氮处理的株高有随氮肥用量的递减呈降低趋势,增氮处理的株高有随氮肥用量的递增呈增高趋势;在穗长方面,无论是减氮处理(无氮处理除外)还是增氮处理,其穗长均低于CK1,但增氮处理的水稻穗长普遍高于减氮处理,且减氮处理的穗长随氮肥用量的递减呈降低的趋势,增氮处理的穗长有随氮肥用量的递增呈增长趋势。与CK2相比,在株高方面,CK1的株高低于CK2,在减氮处理中,除处理(1)的株高比CK2略高外,其他减氮处理的株高均低于CK2,在增氮处理中,各增氮处理的株高均高于CK2;在穗长方面,处理(1)的穗长略高于CK2,其他各处理的穗长均低于CK2。

表3 各处理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构比较

2.2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6)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达19.88万穗;其次是处理(2),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8.76万穗;处理(1)和处理(3)的有效穗数位居第三,每667 m2均为17.92万穗;处理(5)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低,仅为11.76万穗。处理(1)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为169粒;其次是处理(8),每穗实粒数为167粒;处理(5)的每穗实粒数最少,仅为105粒。处理(5)的千粒重最重,达29.7 g;其次是处理(4),千粒重为28.9 g;处理(3)的千粒重位居第三,为28.0 g;总之,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

2.3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处理(6)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561.67 kg;其次是处理(1),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59.06 kg;处理(2)位居第三,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56.48 kg;处理(5)的实际产量最低,每667 m2仅为266.01 kg。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氮5%,能显著增加水稻实际产量,但当氮肥增至10%后产量反而下降;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减氮5%的水稻实际产量较CK1略有下降;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减氮10%以上,则水稻实际产量下降明显。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水稻实际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6)与CK1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K1与处理(2)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处理中,除处理(7)与处理(8)间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4 各处理水稻实际产量比较

2.4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以处理(6)的水稻净收益最高,每667 m2为1 313.72元;其次是处理(1),每667 m2净收益为1 311.73元;处理(2)位居第三,每667 m2净收益为1 309.81元;处理(5)的净收益最低,每667 m2仅为645.68元。与CK1相比,增氮5%的处理(6)的水稻净收益每667 m2增收1.99元;与CK2相比,CK1、减氮5%的处理(2)、增氮5%的处理(6)和增氮10%的处理(7)的水稻净收益均有所增加,分别每667 m2增收126.87、124.95、128.86和28.75元。在产投比方面,不施氮肥的处理(5)的产投比最高,达14.05,但净收益最低;减氮5%的处理(2)的产投比位居第二,为9.56;CK1的产投比位居第三,为9.25;CK2的产投比最低,仅为6.38。

表5 各处理水稻经济效益比较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农艺性状方面,无论是减氮处理(无氮处理除外)还是增氮处理,其株高均高于配方施肥处理,减氮处理的株高随着氮肥用量的递减呈降低趋势,增氮处理的株高随氮肥用量的递增而呈增高趋势;其穗长均低于配方施肥处理,增氮处理的水稻穗长普遍高于减氮处理,且减氮处理的穗长随氮肥用量的递减而呈降低趋势,增氮处理的穗长随氮肥用量的递增呈增长趋势。在水稻产量结构方面,每667 m2有效穗数以增氮5%的处理(6)为最多,其次是减氮5%的处理(2),配方施肥处理与减氮10%的处理(3)位居第三;配方施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最多,其次是习惯施肥处理,最低是不施氮肥的处理(5);处理(5)的千粒重最重,其次是减氮20%的处理(4),减氮10%的处理(3)位居第三,且各处理的千粒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水稻产量方面,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氮5%能显著增加水稻实际产量,但当氮肥增至10%时,实际产量有所下降;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减氮5%的水稻实际产量较配方施肥略有下降,但减氮10%则水稻实际产量明显下降。在经济效益方面,除无氮处理外,减氮5%的处理(2)的产投比较高,其次是配方施肥处理,增氮5%的处理(6)位居第三,习惯施肥的处理(8)的产投比最低;与CK1相比,增氮5%的处理(6)的每667 m2净收益增加1.99元,减氮5%的处理(2)的每667 m2净收益减少1.92元;与CK2相比,增氮5%的处理(6)的每667 m2净收益增加128.86元,减氮5%的处理(2)的每667 m2净收益增加124.95元。综上,在句容市水稻生产中,采用配方施肥能取得较好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且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将氮肥用量减少5%,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仅略有下降,且差异不明显。因此,从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综合考虑,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减氮5%的施肥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另外,句容市今后宜考虑采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以保证或提高水稻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穗长句容市全生育期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学生作品
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学生作品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