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季稻“华浙优1号”在金华市婺城区的机插密度试验简报

2021-06-26祝丽娟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穗数金华市晚稻

祝丽娟

(金华市婺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金华 321000)

“华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杂交籼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4)。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张及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全面推进,种粮大户普遍采用机插秧方式进行水稻种植[1-2]。在此背景下,为探索“华浙优1号”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的合理密度,笔者特对不同机插密度下“华浙优1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进行了研究,以期充分发挥该品种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时的产量、效益和品质优势,从而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8年在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峰边村进行。供试田块前茬为空闲田,土壤为砂质壤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供试水稻品种为“华浙优1号”,种子由浙江勿忘农种业金华分公司提供,采用硬盘半旱育秧,5月24日用播种流水线进行播种,每盘播种量为70 g,6月16日机插,其他管理措施按大田高产栽培进行。插秧机选用行距为25 cm的“雷恩”牌高速插秧机(由星月集团生产)[2]。

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照株距不同(行距均为25 cm)设置23 cm、21 cm、18 cm、17 cm、16 cm、11 cm 6 个不同机插密度处理,处理编号分别为(1)、(2)、(3)、(4)、(5)、(6)。试验为小区对比试验,每处理区面积为200 m2。

1.3 调查项目

水稻机插后,在各处理区定点0.5 m2,每5天观察记载1次各处理的苗情动态和成穗情况。9月22日调查有效穗数,10月25日取样考种,10月27日收割测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有效穗数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大(株距的变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较大,以处理(6)最高,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3.72万穗,处理(3)次之,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8.54万穗,处理(1)最少,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5.41万穗;各处理的分蘖高峰均出现在7月19日;成穗率以处理(2)最低,仅为52.83%,处理(6)的成穗率最高,达77.19%。

表1 “华浙优1号”不同机插密度的分蘖动态

2.2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经济性状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1)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为718.67 kg;其次为处理(2),每667 m2为682.67 kg,比处理(1)减产5.01%;处理(6)的产量最低,每667 m2为552.67 kg,比处理(1)减产23.10%。其他经济性状(如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

表2 “华浙优1号”不同机插密度的经济性状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华浙优1号”在婺城区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机插密度25 cm×(16~23)cm均可,但以25 cm×23 cm为最佳。在此机插密度下,水稻产量最高,表明适当稀栽,有利于充分发挥“华浙优1号”的大穗优势。

猜你喜欢

穗数金华市晚稻
晚稻帖(外一首)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丰收的田野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