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乌农产品贸易发展动态及对策分析

2021-06-24姚陈敏徐兴凯

关键词:中乌乌克兰农产品

姚陈敏,王 允,徐兴凯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是中国“一带一路”全球项目的重要一环和打开欧洲市场的重要西进通道,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与乌克兰均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两国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乌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日益升温,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在两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彼此成为各自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据UN Comtrade数据库显示,2018年中国与乌克兰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5.52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了19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4%。虽然中乌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额逐年攀升,但两国农产品贸易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落实,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因此,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乌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诊断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优化中乌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和欧洲农产品贸易合作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以欧洲、中东欧和俄罗斯为主,对中乌经贸合作的研究多为综合性整体情况分析,鲜有农产品双边贸易合作细分领域的研究[1-3]。总体来看,现有研究认为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合作风险与机遇并存。张宏指出,中国与乌克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贸合作面临东欧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合作规模及方向、乌克兰的政治风险、“弱+弱”合作模式等困境[4],但赵会荣认为,中国与乌克兰在经贸合作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5]。考量中国与乌克兰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贸易潜力,乌克兰农产品贸易市场地位不容小觑:一是贸易潜力大。常向阳等指出,中国与东欧地区的农产贸易潜力主要是通过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来实现[6]。二是贸易体量大。2018年中国与乌克兰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比中国与中东欧16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高4.60亿美元,乌克兰为中国在东欧地区的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三是中国重要的粮油产品进口来源地。2018年,乌克兰是中国第四大油脂产品(HS15)、第六大粮食产品(HS10)进口来源国。鉴于乌克兰的重要市场地位,本文拟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HS01-24)章的农产品分类数据,对中国与乌克兰农产品贸易情况展开详述。

一、中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一)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加速扩张,贸易地位出现逆转

中国与乌克兰作为世界重要农产品贸易大国,长期以来,双方致力于农业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其中,农产品贸易在两国商品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提升。2018年,中乌农产品双边贸易额占两国商品贸易总额比重的16.06%,高出2000年近15个百分比。特别是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乌克兰对“一带一路”倡议就持高度欢迎态度,中乌农产品贸易得以快速增长[5]。2018年,中乌农产品双边贸易总额达15.5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06.11%;中国对乌克兰出口农产品1.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83%;中国自乌克兰进口农产品13.74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59.25%。2018年,中国成为乌克兰第二大农产品出口贸易伙伴国[7],乌克兰则为中国在东欧地区的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仅次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两国开展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农业种植等合作项目的支点。近年来,尽管中乌农产品贸易合作取得了一些喜人成绩,但中国、乌克兰向彼此出口的农产品贸易额占各自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仍然较小,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2018年为例,中国对乌克兰农产品出口额、自乌克兰农产品进口额分别占中国、乌克兰农产品对外出口额的0.23%、7.38%。此外,2013年之后中国对乌方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地位转变为逆差地位,2018年中国对乌克兰贸易逆差值达11.96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了近3倍(见图1)。

图1 2006—2018年中国与乌克兰农产品贸易基本情况

(二)双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贸易结构匹配度趋向平衡

受资源禀赋、生产结构和农业技术等因素影响,中国与乌克兰具有农产品出口优势的类别差异显著,中国水产品和蔬菜产品具有极强出口竞争优势,而乌克兰为谷物和油脂类产品,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互补性,且贸易品类比较集中。2013—2018年中国对乌克兰主要出口水产品制品(HS16)、果蔬制品(HS20)、水产品(HS03)和食品工业残渣等(HS23),这4类产品年均占比分别为26.86%、14.92%、13.05%、8.06%;进口则以动植物油脂(HS15)和谷物(HS10)为主,这2类产品年均占比分别为53.56%、41.48%,特别是中国自2013年之后一度成为乌克兰前五大粮油产品进口国(见表1)。从总体上看,乌克兰出口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匹配程度要高于中国出口与乌克兰进口的匹配程度(1)借鉴刘春鹏和肖海峰(2019)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分别从中国出口与乌克兰进口角度、乌克兰出口与中国进口角度,计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乌克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综合指数,且前者与后者的差值在-0.33~-1.07之间波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对乌方农产品出口面临德国、波兰、美国等国的激烈竞争,中国农产品出口受到挤压;另一方面乌克兰是世界粮油产品出口大国且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能够满足中国巨大的粮油进口需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匹配程度差值由2000年的-1.07降至2013年的-0.44,且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2014—2018年两者差值在-0.34~-0.53之间小幅波动。这表明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匹配程度趋向平衡,贸易结构更加优化。

表1 2018年中国与乌克兰农产品贸易主要类别及其占比情况

(三)双方农产品贸易政策对接合作不断强化,贸易种类更加多元

2013年12月,中乌两国签订《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规划(2014—2018)》,强调扩大和深化两国农业领域合作,为双边农产品贸易注入新活力。2014年,两国签署有关乌克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双边议定书,为双方农产品贸易等多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2016年,两国在首届“乌克兰丝绸之路论坛”围绕农业等领域合作进行了交流,共同致力于为双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17年5月,两国签署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领域合作协议,助推包括农产品贸易在内的“标准联通”。同年12月,两国签署《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行动计划》《农工综合体投资合作计划》和《中国-乌克兰农业投资合作规划》,旨在拓展两国在农业种植、农业技术、农业投资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与物流等农业全产业链的合作,为增加双边农产品贸易体量及保障农产品供给带来新的发展契机[5]。自“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以来,中乌陆续签署了玉米、大麦、大豆、油菜籽粕(饼)、冷冻蓝莓、冷冻牛肉、奶制品、羚羊等动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樱桃对华出口检疫要求议定书正在协商中,两国农产品贸易种类日益多元化,中国对乌克兰出口农产品种类由2013年的136种增至2018年的157种,自乌克兰进口农产品种类由2013年的36种增至2018年的69种,这对于保障两国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增加消费者效用具有重要意义(2)这里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是指HS六位数商品编码类别,数据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得出。。

二、中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信息资源不对称,农产品贸易联系松散

中国与乌克兰作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两国农产品出口类别的比较优势各异,贸易互补性强,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理应较为密切,但因受语言、制度、经济水平和地理距离等因素影响,信息搜索成本成为中乌农产品供需有效衔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无形阻力”。尽管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但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世界农业大数据资源开放与共享存在壁垒,从而造成两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结构调整滞后,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致力于打造农产品数字化贸易通道,但中乌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建成时间晚(如壹欧粮跨境商品交易平台于2018年11月才正式上线运营),导致两国农产品供需信息匹配脱节[8]。以粮食产品贸易为例,乌克兰粮食产品价廉质优,但2000—2012年期间,中国自乌方粮食进口贸易额基本为0(2010年除外),2013年之后,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粮食的规模才逐年扩增。

(二)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运输成本高

据WDI数据库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乌克兰物流绩效综合指数(3)物流绩效指数综合评分是根据一国清关效率、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便于安排定价具有竞争力的运输、物流服务质量、货物跟踪和追踪的能力,以及货物在预定时间内抵达收货人的频率的分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该指数取值范围为1~5,分数越高,代表绩效越好。评分为2.83分,较中国低0.78分。长期以来,乌克兰港口和铁路运输设施落后是制约中乌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港口方面,乌克兰粮食港口装载能力小,粮食出口数量受限。乌克兰粮食港口运输设施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修建而成,到21世纪初期,这些港口运输设施已无法满足乌国快速增长的粮食出口需求[9]。就敖德萨州乌粮集团45号泊位而言,该泊位是乌克兰向中国出口粮食的主要码头泊位,因其深度和长度分别仅为11米、160米,无法直接停靠6万吨位以上的船只,极大地限制了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能力(4)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一带一路)栏目第411期节目内容整理。。在铁路方面,乌克兰铁路运力不足,粮食出口缺乏连续性。2015年,乌克兰政府出台卡车货运量不得超过40吨的禁令,自此乌克兰铁路便开始承担该国约2/3的粮食出口运输任务,但因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致使铁路粮食运输延误和中断事件时有发生,推高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如乌克兰小麦国内运输成本占比为18%,是德国、美国的2.25倍和3倍[10-11]。乌克兰港口和铁路设施的落后,不仅损害了乌克兰农产品外贸企业的商业信誉,而且也限制了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的增长[12]。

(三)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产品产出水平低

乌克兰在经济转轨之后,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逐渐减少[9]。根据FAO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知,乌克兰农业农药使用量由1992年的1.59吨/千公顷降至2018年的0.61吨/千公顷。另一方面,政府对农业生产补贴力度明显不足。譬如,2018年乌克兰农业生产补贴仅为4欧元/公顷,而拉脱维亚则高达158欧元/公顷,前者仅为后者的1/40,位居欧洲农业补贴最末位[13]。农业生产投入和补贴力度的不足,直接导致乌克兰农业单产水平较低。以谷物为例,2018年乌克兰谷物产量为4 852.4千克/公顷,而中国、斯洛文尼亚和罗马尼亚分别为6 081.4千克/公顷、6 052.4千克/公顷、6 005.7千克/公顷。与这三国相比,乌克兰谷物产出分别低出20.21%、19.83%、19.20%,其农业产出水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5)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长期以来,乌克兰主要通过引进外资来解决国内农业投入资金短缺问题。虽然中乌双方于2012年就在乌共建化肥厂、除草剂厂和农业机械厂等投资项目达成过共识,但因乌方政治环境不稳定和政策变动频繁,使得中乌农资合作项目难以落地,从而阻碍了乌克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限制了中乌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的提升。

(四)贸易便利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准入难度大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单单涉及经济利益,还关乎一国政治和社会安全,因而其市场准入难度通常要高于制造业和服务业[1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保护程度更甚,农产品最惠国关税直接反映了这一现实[15]。2018年,中国与乌克兰农产品最惠国关税分别为15.6%、9.8%,而美国、新加坡仅为5.3%、0.1%。由此可见,关税仍然是中乌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产品贸易关税作用在削减,但非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增强[16]。在中乌双边农产品贸易中,非关税壁垒是阻碍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在检验检疫标准方面,由于中国与乌克兰卫生检疫标准不统一,乌克兰牛肉直至2017年5月才正式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格[4]。据WDI数据库清关程序耗时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边境合规、文件合规的进口时间分别为48小时、24小时,乌克兰为32小时、96小时。与美国1.5小时、7.5小时相比,中国与乌克兰进口贸易通关耗时长、成本高,不仅严重削弱了两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不利于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的增长。

三、新时期促进中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信息交流平台,消除农产品贸易合作信息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已成为影响一国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构建以政府牵头为主,行业组织协调为辅,“线上+线下”双向驱动的多元化贸易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进一步拓展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空间势在必行。一是建立跨境电商交易与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两国政府领导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下,协商共建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和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及时公布农产品产量、品类、价格、物流、税率和通关等相关信息,以提高双方农产品供求信息匹配精准度,减少农产品贸易交易成本;二是充分发挥农业协会和商会的纽带作用。继续加强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乌克兰中国商会和乌克兰农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为涉农外贸企业和投资企业提供农业生产、关税、保险、物流、消费需求和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提高农业企业贸易、投资效率与质量;三是充分利用会展营销功能。会展因具有联系面广、沟通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一国或企业提高商品知名度的重要平台。两国应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乌克兰国际农业展览会和乌克兰食品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宣传本国特色农产品品牌,了解对方农产品需求动态与消费者偏好,以增加两国农产品贸易机会。

(二)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力度,补齐农产品物流服务短板

长期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乌克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力度被乌克兰政府视为经济发展要务的重中之重。为此,乌克兰提出《2038年前海港发展战略》和《2030年前国家交通战略》,试图将物流基础设施打造成乌克兰经济振兴的重要驱动力[17]。同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因此,乌克兰国家交通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战略契合点,加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世界领先,且具有资金与技术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乌克兰基础设施改造需求。在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方面,2017年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乌克兰南方港粮食码头疏浚项目,项目完工后,乌克兰港口粮食年出口量将新增500万吨,该项目为未来中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18]。由于大型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更新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中乌政府和企业应采取BOT、TOT、PPP和ABS等多种融资模式,加快乌克兰公路、码头、铁路接收站和运输传输设备的更新升级,以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乌改造协议,提高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增加乌克兰对华农产品出口稳定性。

(三)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产品贸易市场运作效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排除极端天气因素影响,农药、化肥、种子和农机具等中间品要素的投入量直接影响农业产出水平与对外出口潜力。乌克兰在经济转轨后,因财政资金缺乏,对农业生产补贴大幅减少,主要通过引进外资来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发展农业国际合作是中国与乌克兰等农业大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切入点,有利于促进两国贸易合作与经济发展。因此,中国与乌克兰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下,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工程承包和农业合作种植等合作项目,促进两国农业资源优势互补与高效配置。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在农业种植、育种、药剂和机械等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应增加对乌克兰农业生产投资和技术援助,推动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在乌克兰转移转化,以提高乌克兰农产品产出水平及对华出口稳定性。从乌克兰方面来看,近年乌克兰因国内政局动荡,导致政策变动频繁,增加了外来资本进入风险。因此,为确保中方投资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中乌农业合作项目尽早落地,乌克兰亟需健全农业国际合作法规,继续开放农业土地市场,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以实现中国企业对乌农业全产业链覆盖,促进中乌双方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

(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农产品市场准入阻力

推动贸易便利化是减少农产品贸易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贸易各方合作共赢的有效举措。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有利于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定发展,优化农产品贸易环境离不开中乌两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首先,加强农产品关税减让磋商。两国应在“一带一路”框架合作协议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紧缺的农产品品类,给予适当的关税优惠政策,以充分发挥两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其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接。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弱化,而农产品安全标准等非关税壁垒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强。因中乌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存在差异,两国农产品生产质量要求并非完全一致,发生贸易争端在所难免。为促进两国农产品交易的顺利进行,两国应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合作,统一有害物质残留标准,共建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打通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链之间的“中阻梗”。最后,加强农产品贸易通关协作。中乌两国要加快推进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合作,积极联合沿线国家共建农产品陆海空国际物流运输“绿色通道”,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模式,缩短农产品通关时间,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

猜你喜欢

中乌乌克兰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浅谈中乌两国钢琴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农产品争奇斗艳
新摩登时代
省着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