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1-06-23吉晓理罗江宾吉晓天邢爱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患病率三亚检出率

吉晓理,罗江宾,吉晓天,邢爱群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多种脑、心、肾、眼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而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膳食模式的改变和遗传因素等的影响,高血压发病年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4.5%,其中男生占16.1%,女生占12.9%[3]。同时,有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进行高血压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18.4%,其中男生为20.2%,女生为16.3%[4]。李静等[5]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期高血压能增加成年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母昌垒等[6]指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已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降低该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抽样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亚地区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学校各1所,且每所学校均按性别1∶1随机抽取等量(506名)学生,共1 518名学生,进行血压测量,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表。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表由父母填写。

1.2 调查方法 凡参与调查的人员,在调查开始前1周内进行专门的培训。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膳食情况、文化程度、休闲活动等)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腰围、体重、血压等)。

1.3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参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7]。测量前,调查对象需静坐休息5 min,测血压前30 min内禁止吸烟、饮酒、喝咖啡及茶等兴奋性饮料,禁止做剧烈运动,排空膀胱;取坐位,选择右臂测量,上臂位置须与心脏等高,袖带缠绕位置在肘窝上2.5 cm处,测量时禁止隔着衣服、交谈及活动身体任何部位;每位调查对象需连续测量3次并记录读数,每次测量时间间隔至少1 min;电子血压计统一选用欧姆龙,设备型号:HBP-1300。

1.4 评定标准 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8]:收缩压≥P95或舒张压(K5)≥P95诊断为高血压。②超重与肥胖参考中国2~18岁儿童超重以及肥胖体质指数(body massindex,BMI)界值点标准[9]。③腹型肥胖参考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研究[10]:即以同年龄、同性别P75作为诊断腹型肥胖的界值点[10]。④睡眠不足,参照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最新指南建议:初生婴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4~17 h;1~2岁每天睡眠11~14 h;3~5岁每天睡眠10~13 h;6~12岁每天睡眠9~12 h;13~18岁每天睡眠8~10 h[11]。

2 结 果

2.1 患病率及分布特征 本次调查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学生共1 518人,有效问卷1 518份,男生、女生各759人(份),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各506人(份),来自城市613人,乡镇905人,检出高血压248人,患病率16.34%(248/1 518)。高中生的患病率为22.73%(115/506),高于初中生的13.24%(67/506)和小学生的13.04%(66/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患病率为18.31%(139/759),高于女生的14.36%(109/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P<0.05);城市学生患病率为19.09%(117/613),高于乡镇学生的14.48%(13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6,P<0.05)。

2.2 单因素分析 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除了受年龄、性别及城市、乡镇等因素影响外;高血压家族史的检出率为20.97%(139/663),高于无家族史的12.75%(10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46,P<0.05);低强度活动检出率为24.82%(103/415),高于中强度活动的16.03%(92/574)和高强度活动的10.02%(5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60和36.929,P均<0.05);睡眠不足检出率为22.91%(162/707),高于睡眠充足的10.60%(86/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8,P<0.05);肥胖者检出率为20.87%(177/848),高于非肥胖者的10.60%(7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4,P<0.05);食盐量≥6 g/d检出率为29.16%(149/511),高于食盐量<6 g/d者的9.83%(99/1 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43,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高血压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行政区域、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食盐量、休闲活动强度、睡眠行为、体质指数及腰围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盐膳食、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及肥胖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中等和高强度运动、睡眠充足则是保护性因素。详见表1。

表1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谢文杰等[12]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有差异。而从近6年的文献报道来看,抽取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华北、西北、西南不同地区,发现患病率处于4.15%~20.2%。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6.34%,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国家报道的2.2%~5.4%[13],亦高于徐海泉等[14]对6~13岁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率10.8%的报道,但低于陆丽萍等[15]报道的6~18岁在校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的17.9%。对于本次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单一时点调查的高血压检出率偏高问题,不排除与测量的时间、受试者的心理及测量人员的误差等因素有关。

3.2 年龄、性别及地域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关系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在不同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人群的血压研究中均显示出儿童青少年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现象[16]。洪斌等[17]对上海市11~17岁青少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生长发育的伴随现象,这一现象是由于血压本身的变化引起还是生长发育所导致仍未得到一致意见。任杰等[18]将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分成6~8岁、9~11岁、12~14岁和15~17岁4组,其中15~17岁组收缩压最高、6~8岁组收缩压最低,血压偏高检出率依次为20.2%、14.9%、12.7%、13.2%,并未呈现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检出率升高的趋势。仇君等[19-20]研究证实,性别也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且男性的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女性。此外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具体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2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亚地区高中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中生与小学生高血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文献[18]报道的结论基本近似,分析其原因,与高中生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失眠等)密切相关。其次,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部分文献[19-20]结果一致。城市学生患病率高于乡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部分文献[21]观点一致。由此可见,青少年高血压以城市学生、男生及高年级学生为流行病学特征。

3.3 膳食、生活习惯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关系 吸烟、饮酒、喝咖啡、高盐、高糖膳食等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相关。有临床试验表明,高盐或高糖膳食的儿童青少年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低盐或低糖膳食人群[22];吸烟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肺功能,也能增加其患高血压的风险,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及饮酒年限与青少年高血压明显相关[23];肥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24]。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男生、高中生、高盐膳食、低强度运动、睡眠不足、超重和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家族史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盐膳食、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及肥胖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而中等和高强度的运动、睡眠时间充足则是其保护性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或抑制有关。

3.4 遗传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关系 遗传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亦是多基因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相对于无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更高[2]。杨敬源等[25]对贵阳市11~16岁中学生遗传因素与血压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父母亲有高血压病史的青少年血压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青少年。然而,袁保诚等[26]研究未发现父母高血压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相关。本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与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与部分文献[25]报道的结论近似。至于与其他文献报道结论的差异,不排除与样本量、研究方法等有关。

4 小 结

本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年龄、性别、地域、家庭环境等因素,分析三亚地区高中、初中及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现状,发现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其现状不容忽视,相应部门要加强和做好对来自市区学生、男生及高年级学生血压的健康管理。同时影响三亚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因素颇多,主要有城乡镇差异、体质指数、运动强度及睡眠时间等。所以,儿童青少年应当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从而达到积极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猜你喜欢

患病率三亚检出率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被惯坏的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