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众偏好的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探讨

2021-06-23唐明坤周大松

绿色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康养受访者问卷

刘 亮,王 新,唐明坤,周大松,杨 静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回归自然寻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森林康养产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大陆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走在前列的主要有四川、北京、湖南和黑龙江等省市地区[1~3]。国内现有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康养理论、康养产业发展、康养生态科学等几个方面,从供需侧探讨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4~7]。因此,研究探索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为森林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寻找切合时代背景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众认知与偏好角度出发,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合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2 森林康养基地概述

森林康养基地是指在优质的森林环境中,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服务人员,能提供森林康养产品与服务,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能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场所。近些年来,森林康养在国内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青睐,各级政府也纷纷将森林康养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作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重要方式之一自然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根据2020年3月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卫健委和中医药局四部门联合发文公示信息,我国已建成107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地方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发展也十分迅速,例如:四川省制定了省内森林康养评定办法——《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川林发〔2017〕17号),截至2020年底,根据该办法已评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93处。

目前,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从不同角度分类可以划分为对应的不同模式,如从经营业务分类,可以分为森林休闲旅游、森林养老、森林疗养、森林医疗、森林科普教育等模式;从基地特色分类,可以分为竹林康养、温泉康养、河谷康养等模式;从建设投资主体分类,可以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政企合资、企业投资+政府补助等模式;从经营管理主体分类,可以分为企业经营管理、政府经营管理、政企共同经营管理和委托经营管理等模式。本文选择从投资主体、经营管理主体、经营业务类别三个角度对基地发展模式进行公众偏好分析研究。

3 公众认知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及数据获取方式

本文依据的《森林康养公众调查问卷》以公众森林康养认知及基地发展模式偏好作为调查内容。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相结合的方式,由浅入深分层次的设计调查题目。调查问卷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介绍,包括问卷前置信息和森林康养定义介绍;第二部分为问卷主要调查问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第三部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选项;第四部分是问答题,目的收集受访者对森林康养的建议和意见。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一定量的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汇总获得可以用于分析的基础数据。本次问卷调查地点以成都市为主,一共收回256份有效问卷,其中通过网络微信小程序“接龙统计表”发放问卷获得163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余93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线下调查获得。

3.2 样本特征

受访者基本特征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5个方面进行描述统计,详见表1。在本次受访对象中,男女比列比较均衡;年龄以中青年为主,26~55岁之间的受访者占73.05%;职业以企业工作人员最多,占比为47.72%;平均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了66.02%;家庭收入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由此可见,调查样本能比较客观的反映社会大众现实情况,调查结果具有研究价值。

表1 样本信息统计

3.3 公众认知与建议

3.3.1 公众认知分析

调查问卷从了解程度、参与情况、参与意愿、参与计划、发展预期五个方面获取受访者对森林康养的认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详见表2),受访群体中86%的人在接受问卷调查前没有听说过或不了解森林康养,仅11.7%的受访者参与过森林康养活动,有参与森林康养活动计划的受访者仅占受访群体的14.8%。受访者通过调查问卷介绍对森林康养有一定了解后,51.5%的受访者有参与森林康养活动的意愿,57%的受访者认为森林康养具有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公众认知调查结果,受访群体中大部分受访者对森林康养缺乏了解,但看好森林康养发展前景,希望有机会能够参与森林康养活动。

3.3.2 公众建议汇总分析

受访者对森林康养及其基地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答题设计的方式获得,本次问卷中问答题为选答题,受访对象中有125人(占总人数的48.8%)没有提出看法和意见;77人(占总人数的30.1%)只是对森林康养做出了评论性回答,其中绝大部分都看好森林康养发展前景,没有提出建议;有54人(占总人数的21.1%)对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

表2 受访群体对森林康养认知情况统计

通过问卷资料汇总整理,受访群体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①建议政府加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规范管理,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②发展森林康养应注重为民而不是为利;③将森林康养发展成为大部分人都能参与的大众产业,而不是针对少数人的高端服务业;④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⑤建议进一步加强森林康养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不要急于追求基地规模和数量,关键是要做到有特色,完善配套设施。由上述公众建议汇总情况可知,受访群体认为森林康养应普惠于民,基地建设应结合传统文化、凸显自身特色、完善配套设施。

4 公众偏好研究分析

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它包括传递性、非饱和性、完全性三部分。消费者偏好是消费心理效果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反映消费者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喜好程度的个性化偏好,是影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8]。本文运用消费者偏好理论研究公众(潜在消费者)对不同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偏好情况。具体研究方式为:在受访者对单项分类模式做出偏好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偏好叠加的方式得出受访者对多重组合模式的偏好顺序。

本次调查问卷从基地经营业务、经营管理、投资建设三个方面分别设置了偏好选择题,通过问卷调查让受访者对不同模式作出偏好选择。调查结果详见表3,表中偏好值大小反映受访群体对相应模式的偏好程度。比如通过偏好的传递性可以得出受访群体对经营业务模式偏好程度顺序为:森林疗养>森林休闲和旅游>森林养老>森林科普教育>森林医疗。

4.1 二重组合模式筛选

为研究受访群体对多重组合模式的偏好情况,需要对单项模式偏好进行叠加,叠加方式为服务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偏好值相乘获得对应的二重组合偏好值,二重偏好值的大小顺序即受访群体对二重组合模式的偏好顺序。为规范二重偏好值,在不影响偏好顺序的前提下,本文将二重偏好值的计算公式设计为:PH2=PH×PH/YF(其中PH表示单项模式偏好值、PH2表示二重组合模式偏好值、YF表示样方数)。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对应的二重偏好值(表4),表4中二重偏好值大小顺序即为受访群体对相应二重组合模式的偏好顺序。

表3 偏好调查统计

表4 二重偏好矩阵

4.2 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筛选

根据上述偏好叠加方式,将表3中投资建设模式偏好值与上述二重组合偏好值叠加可得出对应的三重组合模式偏好值。计算公式为:PH3=PH×PH2/YF,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获得公众偏好顺序排名比较靠前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选择二重偏好值大小排名在前5位的二重偏好组合模式与4种不同的投资建设模式进行偏好值叠加。叠加结果详见表5,该表中偏好值大小顺序即为受访群体对相应三重组合模式的偏好顺序,因被调查群体为随机抽选,具有公众代表性,表中偏好值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公众偏好意愿。

表5 三重偏好矩阵

5 结论与建议

根据公众问卷调查结果,公众普遍看好森林康养发展前景,森林康养产业拥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但要将潜在市场需求转变为真实的市场需求,还需提高森林康养的公众认知度,比如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森林康养及相关产品。此外,发展森林康养还需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探索互联网+地方文化特色+森林康养模式,深入挖掘市场潜在需求。

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应以公众(潜在消费者)偏好为导向,本文基于公众偏好角度对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发展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基地建设规划与布局方面,建议不要急于追求基地规模和数量,关键是要做到有特色,完善相关配套设施;②在基地建设打造方面,建议将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营造健康舒适且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康养环境;③在基地投资与经营方面,建议采取以企业投资建设经营为主,政府补助监管为辅的模式;④在基地主营业务方面,建议鼓励发展森林疗养、森林休闲旅游、森林养老等模式;⑤森林康养基地综合发展模式可以参考上述表5中偏好值较大的对应组合模式。

猜你喜欢

康养受访者问卷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