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新时代思考

2021-06-23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在校生代际群体

温 昊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新时代背景下, 中国整体的发展面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目标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环节之间的主要矛盾, 而这一发展目标表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管理环节和各方对于高等教育的期许方面。

1 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新业态

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增速、发展质量的转型,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业态,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的不平衡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接近3 亿,适龄青年群体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可以说,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 对于高中生而言,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高等教育的本科毕业生也由曾经的“天之骄子”被逐渐拉下神坛成为较为普遍的受教育群体。 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之下,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多样化需求也日益明显, 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综合学科性的人才需要比例不断提升,单一职业技能或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日益严重,例如,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之下,各企事业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计算机和编程基础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在很多中小学阶段,与计算机、编程相关的特色兴趣培训已在适龄儿童的群体中兴起;其二,是对新生专业、新生职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统计, 仅2019 年到2021年近三年以来,社会中就已出现56 种新职业,同时近十余种的传统职业在逐步消失。 面对社会的这些多样化需求,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反应较为滞后,在教育管理的环节中尚未形成有效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的管理模式。

1.2 高等教育环节个体需求差异性日益显现

随着高等教育在适龄青年群体中的普及度不断提高,高校在校生每年的毕业人数也在以百万为单位增加。 通过对历年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不同个体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差异也不断显现。总的来说,进入高等教育进行深造的在校生的个体需求大致可分为三种。 其一为学历需求,所谓学历需求即单纯地想要拥有高等教育的学历学位,并享受高等教育学历为其在职业发展、人脉资源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其二为职业需求,所谓职业需求即带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寄希望于高等教育提升自身对于某一行业或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以便在毕业后通过这一专业能力获取物质利益以及社会地位; 其三为学术需求,所谓学术需求即追求某一专业领域理论知识的深度精通,达到自己对于学术、科研等方面的追求。 面对个体的这三种主要需求,大部分的高校在教育管理的环节无法做到兼顾,其学业规划、实践培养、深造渠道或多或少的存在纰漏,专业理论的浅尝辄止,实践培养流于形式,学术环境鱼龙混杂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是面对差异性渐增的个体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高等教育管理对象呈现显著的代际差异

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不断优越,信息获取渠道的不断多元以及社会发展增速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管理对象——大学生的代际差异性也愈发明显。 所谓代际差异性,是指在全日制教育的基础上,以3~5 年为一个完整的培养阶段的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阶段的高校在校生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性。 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思维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为方式上实践经验的缺乏和感性活动的不断增加,以及在高等教育管理环节高度关注自身获得感、高度重视自身参与感以及依靠自身力量影响高等教育管理的具体实践环节等方面。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是高校在校生代际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年级较高或年纪较大的高校在校生相比,越是趋于年轻一代的高校在校生,这样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越明显。

2 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研究

更好地创新高等教育的管理思路,助力新时代的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大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关键在于以目标导向为基础进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以尊重差异为前提践行个性化的管理理念,同时以人文关怀为思路推动“治理”理念融入管理环节。

2.1 目标导向下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新时代之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应坚持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下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以高校在校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育为重要目标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 首先,畅通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渠道,积极开展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的实践活动,让高校在校生更便捷、快速地了解各个企事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现实期许, 同时鼓励高校在校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选修、兼修对于自身发展存在积极意义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课程、专业;其次,完善推动综合学科性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打破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机制,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探索和试行,实现高等教育切实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在校生个体人生成长需要的基本目标;最后, 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情况,抓住社会发展目标飞速变化过程中行业、领域、人才的重大变革期,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节、改革,以形成对于新兴产业、新兴行业较强的适应度。

2.2 尊重差异前提下的个性化管理理念践行

数以百万计的高校在校生,其参加高等教育深造的基本目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中又具有一定普遍性。 例如,在学术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在校生对于学术目标的追求就是其共同的追求目标,而在应用技术型的高等院校,对于自身创业发展、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水平的高度追求就会成为在校生群体奋斗的方向。 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环节中,教育管理的主体应该不断了解所在院校的高校在校生自身对于大学或者高等教育阶段的发展规划,尊重不同学生群体对于高度教育深造目标的差异性, 不断打造个性化的管理理念,形成不同高等院校自身品牌化、特色化的管理机制,形成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色校园文化。 这样不但有利于让自身鲜明的办学优势成为吸引优质生源以及提升办学质量和毕业生整体素质的内在推动力,同时为存在不同发展需要的高校在校生个体提供多样化的道路选择途径, 推动其无论是在职业发展、学术追求还是在学历提升等方面,都可以积蓄实现人生理想的潜在能量。

2.3 人文关怀思路下“治理”理念的融入

高等教育环节的高校在校生,其主要的代际差异性就是体现在自身自我意识的认知程度上,对于高校在校生在这一意识指导下形成的对高等教育管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现实性活动的评价, 我们不置臧否。大学生自身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追求自身获得感、参与度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有时会破坏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有时也能对教育管理的实践形成新的改革思路。 因此,为了青年群体自身心理需求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管理主体在教育管理的环节中需要不断践行人文关怀的管理思路,立足满足在校生合理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地融入“治理”理念。 所谓“治理”理念,即发挥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力的管理效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校生群体也日益成为高校治理过程中的一个主体。 故而,改变传统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建立教育管理主体与在校生之间沟通畅通、高校在校生参与度较高的高校治理机制,是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高校在校生群体显著代际差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新业态,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效能的改革方向。

3 结语

高等教育教育之价值, 对于个体而言功在当代,与国家而言利在千秋。 面向新时代,立足教育管理的新业态,进行教育管理的模式、理念以及思路的创新,是中国高校教育管理能效不断提升的雄关漫道,也是新时代下逐步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这一主要矛盾的动力。

猜你喜欢

在校生代际群体
数说高教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