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里的艺术气息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美育工作中的路径探微

2021-06-23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闭馆华服汉服

李 旭

(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00)

1 三月初三华服日

华服,全称“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是以汉服为核心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也包括少数民族服饰。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而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撰文祭奠。 2018 年,经共青团中央发起, 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中国华服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正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汉服复兴运动是自21 世纪起以汉服为载体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之一。 复兴者以“着我汉家霓裳,兴我礼仪之邦”的口号,期待通过复兴在历史中间断的传统汉族服饰——汉服,以达到在当代推广礼乐文化、重塑道德框架的目的[1]。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不仅承载着他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符号,更传递了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汉族为例,在重要场合,人们往往选择穿西服,而不是汉服作为正式服装, 这样的反差逐渐让人们缺乏在民族和身份上的认同感, 而重新传播民族服饰则成为了大势所趋。通过查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推文,作者整理了第一届中国华服日举办的情况, 以及高校在举办的推广汉服活动。

2018 年 4 月 18 至 19 日,首届“中国华服日”线下活动在西安大明宫遗址举办, 包括第一届中国华服文化研讨会、 第一届中国华服秀以及第一届华服日国风音乐盛典。而在线上,B 站开设了供网友上传华服上身照及视频的专题页面,当天观看人数最高达到了2 000万人,微博视频回放达到了966 万次。共青团中央则推出了“穿我华服”H5 页面以及“华服卡片”小程序。

2019 年4 月6 日,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江苏大学汉服社社团在江苏大学梅园共同举办了“中国华服日” 活动, 活动邀请了海外留学生一同参与,绘罗扇,穿汉服,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服饰之美,领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加活动的留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非常喜欢华服,十分愿意甚至十分渴望能体验华服。 活动开始后,留学生们纷纷换上了华服, 并一同与电气学院的学生们绘制罗扇。通过此次活动,使参与者和海外留学生们领略中华文化的精彩魅力,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我们也发出号召,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和国际友人能够深入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富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学校的文化交流中心, 汉服走进图书馆,可以促进图书馆去进一步具备人格化特征,对图书馆树立品牌形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某咖啡店,网友亲切地称他为“星爸爸”,各服饰品牌都有自己的明星代言甚至游戏也推出代表性的英雄人物。 品牌离不开人物形象,而最符合图书馆人格形象的元素莫非汉服。 图书馆举办中国华服日系列活动可以说具有很多优势。 不论在馆员、人员流量、场地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做好前期宣传的基础上,由馆员、志愿者身着汉服引导学生, 在馆舍指定位置做出制定动作,或者汉服进行图书阅览和查找。 还可以安排现场制作罗扇, 后期可以通过微博话题进行最美华服大赛,并准备一套具有本校元素的汉服作为奖品。

2 小剧场:弘扬文化魅力,展现学子风采

20 世纪初期,英国将教育戏剧列入学校课程后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教育戏剧利用戏剧形式演绎所学的知识内容,如通过即兴表演、剧本排演等互动方式,充分发挥参与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深入阅读经典的效果。 经过网络调研,我们发现具有小剧场的大学有:华东师范大学(星光小剧场)、浙江传媒大学、洛阳市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浙江大学(是否属于图书馆管理不详)、上海电机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的思扬读书会连续举办了五届话剧比赛。 湘潭大学图书馆排练《北鸢》话剧,成为读者参与阅读品牌创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读者构成交互共创的品牌成为最有效的阅读推广方式。 读者参与创造的作品,他们也乐于自觉地去进行宣传,从而形成口碑效应,加速阅读品牌的形成过程[2]。 根植校园,高校图书馆在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当在服务方面进一步创新创造,开展更为丰富,更加深入的艺术育人活动。 对于本科生而言,舞台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展现风采。在大学期间扮演一个角色,表演一部话剧,不仅成为大学生活中难忘的记忆,更有助于增进馆读之间的黏性和感情。 阅读推广工作中的话剧,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氛围之中,将会碰撞出深度阅读的火花。 他不仅体现了这个年龄段读者对作品独特的理解,更展现了深度阅读的意义,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成为连接深浅阅读的桥梁,是阅读与表演之间的跨界融合。 这些以空间再造和特色资源为导向的多元服务模式, 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内容,并且可以符合多种用户群体对文化传播的诉求。

3 10 分钟周末闭馆音乐演出

类似于快闪活动,能够为多才多艺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近年来,快闪活动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官媒央视每年国庆节都组织了在各地的国庆快闪。 很多图书馆也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关注。 快闪活动具有震撼力,容易引起大众共鸣和广泛热议。 从传播的角度看, 以快闪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具备以下特点:(1)启动快、表演短、撤离快;(2)更注重现场参与者的互动性。 从文化视角看,它具备碎片化、快餐式的内容获取方式,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的知识获取需求[3]。

经过收集资料,统计了以下高校开展的快闪活动。

福建师大图书馆:2017 年4 月21 日,为了配合第十一届校园读书节活动的开展,福建师大图书馆与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快闪”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2017 年4 月23 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与博士合唱团在闭馆之时为同学们献上了一场惊喜快闪。

图书馆中的网红——东莞图书馆:2019 年4 月27 日,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东莞图书馆将爱国、学习、青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策划了一场“学习强国,青春奋进”阅读快闪活动。美文朗诵和歌曲演唱穿插,让人感受到阅读之美。

活动现场,东莞图书馆大堂突然出现一群拿着乐器或者书本的人,大声诵读美文,正在读书的朋友被大堂发生的这一幕吸引,纷纷聚集观看、拍照。 专业又优美的美文朗诵、《少年中国说》经典段落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大合唱……现场100 多人通过10 分钟的表演,推广阅读。

2020 年10 月1 日, 上海交大图书馆举办快闪朗诵、欢度国庆。

图书馆在举办文化活动方面有着场地上的优势。例如作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图书馆,三角大厅上方是各层走廊,自上方俯瞰有天然剧场感。2019 年考研前夕,图书馆已组织了加油考试周活动,为驻区一千余考研学子加油鼓劲。 这是一次与学生志愿者合作的助考活动,在闭馆前,志愿者身着卡通人物形象服饰,为晚间十点钟后离馆的读者们送上爱的抱抱, 抽取加油信笺。 活动的开展既不影响读者,亦不耽搁宝贵的学习时间,给读者赋予图书馆的信念加持。 个人观点认为,图书馆各类文化活动,应建立在不破坏原有庄重的科研学习氛围的基础之上,仅利用空间,而不改变原有的馆舍布局和结构。 小剧场的演出视频应进行进一步的推广,进一步挖掘更多的用户,从而起到推广的作用。 闭馆演出除上述列举的活动外,还可以是录播的音乐作品、学生现场演奏的音乐作品等,以这些作品来致敬辛勤工作的老师们、努力学习的同学们。

笔者认为,馆员在精神面貌、衣着外观上对读者具有感染与引导的作用,与馆舍环境相得益彰,对应馆舍条件、馆藏布局结构等硬件设施,馆员则是读者服务工作中软件的体现, 馆员整体精神风貌的提升,能够提高图书馆软实力, 与图书馆的环境相得益彰,互相呼应。 图书馆的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闭馆前,图书馆的时间、空间氛围更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也是举办短小、精炼文化活动的最佳时间,十分钟的闭馆演出或文化活动能够覆盖在图书馆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大部分读者。 在图书馆设立小剧场,有助于形成用户黏性,形成熟客效应,利用社团选角优先权,去调动更多读者的积极性,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中来。

美育工作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作者认为,它不是通过馆舍改造或者开辟空间就可以一步到位的,读者必须要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感受艺术气息,从而感受图书馆之美。 图书馆之美,是由图书馆人的热情、与时俱进的学习浇灌而成。

猜你喜欢

闭馆华服汉服
汉服新“江湖”
假日绽放
Fancy Garden
上台说汉服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华服之魅
波斯尼亚博物馆有望重开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