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1-06-23赵文军李新仪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工科比例数量

赵文军 刘 咪 李新仪 徐 戈

(1.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国外创业教育起于1970 年,由42 位专家参加的美国第一次创业学术会议在普度大学召开,主题是对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拆公司、硅谷等极具代表性的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交流,该会议初步涉及了大学在促进创业发展中的作用。 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萌芽,始于1999 年1 月公布的《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有20 余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3 个阶段: 萌芽阶段(1999—2002年)、试点阶段(2002—2008 年)和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至今)。 近些年,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经济创造的新技术、新格式、新模式和新行业不断呈现,新工科逐步受到国家发展的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响应并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计划,一系列国家战略也纷纷出台实施,如“三个面向”“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等,那么如何在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拟在借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 结合新工科的特点,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期推动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 新工科的特点

1.1 学科交叉融合性

面对新经济跨领域和跨行业的特征以及社会的发展,传统工科的培养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经济已经不局限于特定产业,必须打破产业界限和学科界限[1]。 产业的交叉融合性赋予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复合性特点,与传统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不同,“新工科”倡导学科间的互动,以学科核心共融为中心,主张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科间的优化共存[2]。 该学科交叉融合性一方面应注意设置工程教育学科专业时的跨行业性,并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要加强新兴技术与传统工程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工程与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如科学、艺术、人文、历史、经济、管理、环境等)之间的交叉融合,使传统单一的工程教育带有更多的人文色彩[3]。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来呈现真实的科学或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探究其中蕴含的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4]。

1.2 前瞻性

“新工科” 是根据新经济形态而兴起的新型工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新工科”建设的前瞻性特征决定了其内涵必然是变动的、发展的,与时俱进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品格[5]。 随着新一轮的现代技术的不断革新,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未来技术以新形态诞生,例如,根据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教职成〔2016〕9 号)的预测,到 2020 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 万人,到 2025 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 450 万人[1]。 这要求高校能够主动布局,化被动为主动,实施新工科,超前布局,为抓住制高点并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为我国的现代化创造新的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1.3 创新性

当今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新兴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这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新工科”的源头是创新,只有不断掌握并创新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制高点,创造更多新的经济形式,并为未来树立新的典范。 这种创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技术的二次创新和应用创新,而是更加强调在技术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扩大技术的服务面向,实现新技术适应引领新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6]。

1.4 实践应用性

2017 年,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5.7%,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7]。然而,高校专业缺乏创新,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没有竞争力,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产业发展需求。 过去,我们仅仅只是“喂养式”地培养学生,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开设相应专业,没有对社会产业需求做调查,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 因此,教育部门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中,提出了以社会产业需要开设相关专业等问题。 高校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将社会产业需求充分考虑进来,紧跟当今时代潮流,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 善于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中心、学生专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社团活动等平台,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所涵盖的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8]。

2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已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遵循回归教育本身的原则,结合新工科的学科交叉融合性、前瞻性、创新性和专业与产业需求对口四大特点,初步构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课程设置、基础设施、实践师资投入、校企合作、学生表现和课程讲座和活动6 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

课程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数量与种类、技术创新实验课程、课程网络中心性、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种类、产教融合度和产学研协同项目数量。

基础设施:国际工科技术交流平台数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创新创业社团数量、专业化创客空间数和实践经费投入比例。

实践师资投入:综合学科授课教师比例、新经济产业科研教师比例和教师职称结构。

校企合作:企业教师授课比例、在企业完成的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 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的投入经费、企业软硬资源向学生开放的程度和企业满意度。

学生表现: 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比赛获奖比例、申请创新创业实践课题数量、学生创业效果、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数量和复合型研究生比例。

课程讲座与活动: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数和新工科教育讲座次数。

2.2 评价指标说明

该指标体系由课程设置、基础设施、实践师资投入、校企合作、学生表现和课程讲座和活动6 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26 个二级指标组成。

2.2.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关系高校新工科发展方向,包含以下6 个三级评价指标(1)综合实践课程数量与种类,指新工科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懂得技术,还需要对经济、管理和社会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具体综合课程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人口、资源等课程;(2)技术创新实验课程,即以技术为核心,开设机器人应用创新班、智能创新班来培养交叉跨级工程人才;(3)课程网络中心性,指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寻找出与其他学科联系最多的学科作为中心学科;(4)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指为了鼓励学生创业,高校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业的相关能力,提高学生创业的专业知识;(5)产学研协同项目数量,指高校开设产业、教学和研究一体化项目的数量;(6)产教融合度。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

2.2.2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新工科发展的基础,包含以下4 个二级评价指标:(1)国际工科技术交流平台数量,指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到国外新型技术开发,与国外学子进行技术交流,增加阅历的相关平台数量;(2)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指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的平台数量;(3)专业化创客空间数量,指学生向学校申请进行创业活动的房间数量;(4)经费投入比例,对以上的3 个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费用。

2.2.3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高校专业成熟的标志,具体包含以下3 个二级指标。 (1)双师型教师比例,指既具有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比例;(2) 新经济产业科研教师比例,指研究新经济产业发展的教师的比例;(3)教师职称结构,指双师型教师与新经济产业科研教师职称为副教授和教授以上的比例。

2.2.4 校企合作度

与传统工科不同,校企合作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的诸多问题,具体包括5 个二级指标:(1)企业教师授课比例,即高校聘任的行业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的数量与在校授课老师数所占的比例;(2)在企业完成的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即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所占的比例;(3)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的投入经费, 即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委托高校进行的科研项目所投入的经费的额度;(4)企业软硬资源向学生开放的程度,即企业的软资源和硬资源是否向在校学生开放以及开放的程度;(5)企业满意度,指在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对高校以及学生培养的满意度。

2.2.5 学生表现

学生表现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下培养的输出, 可以客观评价高校教育成功与否。 学生表现共设如下5 个二级指标:(1)创新创业实践比赛获奖比例,即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比赛的学生获国家级奖和省级奖在获奖学生中所占的比例;(2)申请创新创业实践课题数量,即学生申请的关于创新创业实践课题数量,学生的创新成果可以由学生申请的创新创业实践课题数量来体现;(3)学生创业效果,指由学生创办的企业运营一年后的存活率;(4) 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数量,即学生参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量。 根据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数量可以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5)复合型研究生比例。复合型研究生是指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2.2.6 讲座与赛事活动

课程讲座与活动可以增强校园创新创业的氛围,其举办频率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新工科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与活动共设如下2 个二级指标:(1)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数,即高校举办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数量和比赛的数量;(2)新工科教育讲座次数, 即高校举办关于新工科教育与知识讲座的次数。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结合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性、前瞻性、创新性、应用实践性的特点,从课程设置、基础设施、实践师资投入、校企合作、学生表现以及讲座与赛事活动6 个方面选取26 个指标,初步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评价工具,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比例数量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体比例知多少
统一数量再比较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