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当今欧美网络亚文化美妆浅析蒂姆·波顿的导演风格

2021-06-23蔡海晴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裘德波顿美妆

蔡海晴

(广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形式上的模仿:黑暗哥特风格

蒂姆·波顿的电影经常被人或赞誉或批评为“成人童话”。他所导演的电影的题材通常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而他的作品始终铭刻着他本人的烙印——黑色的哥特风格。而波顿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无疑启发了一些想要彰显个性、展现自我的美妆博主。在本段落中作为具体案例的两位美妆博主,都是在外表形式上对波顿作品中的黑暗哥特风格的效仿,或者在自己的服饰和妆容中融入了波顿作品中黑暗哥特的部分元素。

美妆博主“茉莉豆”(Jazmin Bean),自称是蒂姆·波顿的超级粉丝,甚至称蒂姆·波顿是“地球上最大的‘坏蛋’”。其妆容风格可以说受到波顿很大的影响。她自称有厌倦人类身份的思想,而且更热衷于“混血生物”的妆容。比如,虽然她会穿着精致漂亮的芭比公主裙或者哥特服饰,但她会通过化妆让自己的五官看起来更像是啮齿类动物或者爬行类动物,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非纯种的、非常理的人类。她经常借鉴蒂姆·波顿《僵尸新娘》中新娘艾米莉的发型,以及《圣诞夜惊魂》中南瓜王杰克如手术针线缝合一般的嘴型。这一点,与蒂姆·波顿在《科学怪狗》等“科幻”题材作品中所体现的“弗兰肯斯坦情结”十分契合。笔者姑且称其为对蒂姆·波顿风格元素的“复合型”效仿。

另外一个案例是美妆博主裘德·贝肖普(Jude Bishop)。与“茉莉豆”多变的“芭比粉、芭比黑”不同,裘德自称“快乐哥特(Cheerful Goth)”。她主打纯黑白化妆风格和纯黑白服装的路线,为的就是营造出酷炫中性的朋克风、未来感与几何美感。裘德的妆容风格明显是受到了蒂姆·波顿的黑暗哥特风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影响。爱德华那凌乱蓬松的黑发、镶嵌着冰冷金属的黑皮衣,以及惨白无血色的皮肤,可以说在这部温馨的彩色片中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份格格不入感染到了裘德。如果现实世界是彩色的,那裘德就是那一抹叛逆的黑白,她也因此乐在其中。

可以说,黑暗哥特童话是蒂姆·波顿导演风格的底色。正是在这层底色之上,波顿尽情挥洒创作,拍摄出了不少经典影视作品。

二、人物上的致敬:夸张女性角色

蒂姆·波顿的作品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中自然不乏许多惊艳荧幕的女性角色。对比上文提到的两位美妆博主,本段落作为例子的美妆博主朱诺·伯奇(Juno Birch),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对蒂姆·波顿的崇拜,直接对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了几近完美的复刻——她模仿还原了《火星人玩转地球!》中女演员丽莎·玛丽的荧幕形象——一个伪装成人类女性的外星人间谍。

朱诺是一名典型的美国家庭主妇,同时也是蒂姆·波顿的忠实粉丝。因为受到了波顿影视作品的影响,她逐渐开始了美妆和雕塑艺术的创作。其雕塑创作的灵感来源,大多来自对他人对自己的刻版印象,还有她自己在外表方面的一些标志性特征——如卡通墨镜、金发、厚嘴唇等等。而且,她的艺术创作喜欢重点突出女性某些身体部位:比如过度丰满的胸部与极度纤细的腰部。而《艾德·伍德》中女演员丽莎·玛丽(也是波顿当时的女友)的荧幕形象,甚至波顿的前妻海伦娜·伯翰·卡特的影视形象,都十分符合这些特征,可见波顿的风格对朱诺风格的影响之大。

总之,蒂姆·波顿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有着一些特殊的“癖好”,而这一点也是他独特导演风格的重要部分。

三、思想上的共通:关联悲惨经历

或许相比于其他好莱坞的导演,蒂姆·波顿显得过于低调。除了早些年他与海伦娜·伯翰·卡特的婚姻,大众似乎对其过去和私生活都一知半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牡蛎男孩忧郁之死》、《文森特》等蒂姆·波顿的早期作品,对其原生家庭或童年经历略微探知一二:在来自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强硬管制之下,作为孩子的波顿没有说话和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他甚至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于是他只得把自己幻想成一个“畸形儿”或者邪恶的怪物,让自己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死去,从而得到情绪上暂时的解脱……在本段落中提及的两位美妆博主,她们也许在形式风格上与蒂姆·波顿大相径庭,但是她们想表达的思想或者隐藏的主旨内涵,却和波顿有惊人的相似。

美国流行歌手海尔西(Halsey),也就是中国歌迷们口中的“猴西”,称自己为“三双”(tri-bi):混血儿(biracial,其父亲是非裔,母亲则是美国白种人)、双性恋(bisexual)以及躁郁症患者(bipolar)。这样的海尔西,必然在社会的主流观念中显得十分“异样”,从而遭受很多来自外部环境的非议和伤害。她的音乐专辑,如《BADLANDS》等等,里面的每首歌都与她在成长中的创伤和阻碍有关。例如,歌曲《Gasoline》结尾的歌词:“Well my heart is gold but my hands are cold.”(我其实有一颗金子般善良温和的心,双手却冰冷的无能为力)这种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无奈感,与波顿的诸多影视作品想要表达的主旨不谋而合。

海尔西从小在色彩运用和绘画笔法上很有天赋,但因为经济压力,未能在大学如愿学习美术专业,只能在社区大学学习创意写作。但她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天赋,在YouTube 视频网站分享自己的美妆视频。她认为,化妆与绘画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她说过:“脸就是画布,用来展示痛苦;发型是艺术表达”、“黑色眼妆与疼痛、创伤和虐待有关”。如音乐专辑《Manic》的封面,海尔西蓝色的闪亮眼妆其实代表了痛苦的淤青。

上文笔者提到,海尔西主要活跃于流行音乐领域,她并非专职美妆博主。这种特殊的身份处境与蒂姆·波顿十分相似:波顿与许多其他好莱坞导演不同,他并非“科班出身”,早年就读于加利福尼亚艺术研究院,之后又在迪士尼担任动画师,他最初是以动画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后来才逐渐转型为动画导演和电影导演。

网易云音乐某位网友对海尔西是这样评价的:“海尔西这个人呀,文艺而颓废,灰败里妖艳。她像是挣扎在灰色地带的玫瑰,泥泞中顽强;她既可以颓然,又可以孤独高傲,像沙漠里的海子,野地里的玫瑰,灰墙上的红砖,灰蒙蒙大地上的骄阳。”也许是因为他们二人都在绘画领域有所造诣,在艺术气质上,海尔西和波顿是相似的。蒂姆·波顿本人及其作品总是体现着一种弗里德里希式的“忧郁”的气质,而这种“忧郁”的气质正是波顿在艺术道路上的路标。孤独、黑暗、神秘、冰冷,却又不失温柔、善良、童真与希望,这就是蒂姆·伯顿的美学标准与审美追求。

另一位美妆博主斯凯· 迈克劳克林(Skye Mclaughlin),过去因为身材肥胖而遭到霸凌,但是热爱艺术的她为了能够克服生活困难,把自己装扮成“活着的娃娃”。她用化妆和时尚重新定义和创造自我形象,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个人美妆风格,并且以一种二次元的风格形象面对和释放以前的害怕和憎恨的负面情绪。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波顿作品中的人物:如剪刀手爱德华、疯帽子、威利·旺卡……他们的外表或显得卡通荒诞、脱离现实,或冷酷得令人敬而远之,即使面对过去的苦难与不幸,他们的内心却依旧是温暖、纯真、善良的。包括波顿本人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的宛如“大艺术家”式的外表,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人生过去创伤的掩饰与疗愈。

有人说“电影就是人生的缩影”。蒂姆·波顿的作品看似是简单美好的童话,但背后蕴含的各种暗示以及主题思想往往却是深刻的。这一点也是波顿导演风格的吸引力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普及、网络亚文化逐渐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从欧美异装美妆博主各式各样的妆容风格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蒂姆·波顿的影子——他以一种略带怪诞色彩的黑暗哥特童话作为表现形式,塑造了许多形象夸张、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角色,同时他也在思想内涵上表达了自己过去的苦痛挣扎,以及他那份对生活的“冰冷的温柔与期望”……上述三点,构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导演风格。

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想引用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某位网友的评论作为结语:“独特的美是展现自我的美,虽然别人可能不会接受,但无法去评判,因为她们(指本文中提到的那些美妆女性博主们)真的很有魅力,而不是为了好看跟风的美。”笔者认为这段话同样适用于蒂姆·波顿本人。也许他的个人风格在有些时候并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受到了批判,但又不得不承认:波顿以及他的作品,即使表现得与众不同,也是散发着魅力与光芒的存在。

猜你喜欢

裘德波顿美妆
波顿历险记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OFFICE LADY之甜美温柔型美妆必备单品
OFFICE LADY之优美雅致型美妆必备单品
蒂姆·波顿:怪物也很美
巨人的小房子
打翻了的美妆Catalog青春萌出色
你的美妆G点
解读哈代《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命运
波顿(东莞)香料项目奠基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