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舞蹈教育的复兴
——基于“古代舞蹈教育选修课”的个案研究

2021-06-23武蕾蕾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乐舞舞蹈课程

武蕾蕾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00)

一、古代舞蹈教育简况

舞蹈自人类诞生开始,实用性与功利的目的使舞蹈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最早的舞蹈教育来自原始部落的神话传说。传说赞美伏羲氏的《扶来》、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等记录了舞蹈的发生。夏启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奴隶制的皇帝,舞《韶乐》。原始部落与奴隶制社会虽然没有明确的舞蹈教育机构,但纯粹的舞蹈给民众带来欢乐,教民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感强,不正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自周朝开始,中国封建王朝制礼作乐的制度正式确立下来,贵族子弟的舞蹈教育长达十多年。“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学礼”。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学习不同的舞蹈类型,整个阶段的学习范围涵盖了音乐、舞蹈、诗歌、射御等。作为一门必修课,国子们必须同时学习理论与实践课。另外,礼乐文化教育对于易风俗、教百姓、安统治有莫大的帮助,以至于在中国古代经久流传。

舞蹈教育机构的设立进一步保证舞蹈演出水平的提高。首先,周代设立大司乐,专门教授六大舞、六小舞,确保贵族子弟继承爵位的能力;秦设立了乐府,这一机构一直延续到汉代,用来采集民间歌舞与诗歌等,并且进行大量的筛选整理工作,故促进了百戏综合性的特质。不仅如此,汉代还设立了太乐署,专门管理雅乐舞即宫廷歌舞。古代封建社会受等级制度的影响,民间俗乐舞被采集到宫廷之后,风格会向雅舞靠拢,成为宫廷正声。隋的乐舞机构为太常寺,其始建于秦,为后世所世袭,以至明清时期。到唐朝,乐舞发展到顶峰时期,梨园、宜春院等相继设立,机构的分工更明细,如宜春院是技艺最高、为皇帝表演的机构,梨园为教习法曲的内设机构。宋代民间乐舞兴起,瓦子、勾栏等专为表演民间技艺提供。

二、古代舞蹈教育的价值

(一)现实的社会价值

中国古代运用礼乐这种艺术形式去教化百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在远古仰韶文化时期,尧帝命夔作《大咸》来统治部落,协和万邦。尤其是西周时期的制礼作乐,这种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具有实在的意义。《韶乐》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被孔子称为“尽善尽美”之作,且为历代宫廷所延续。一部乐舞能流传五千年文明之久,经久不衰,可见其影响力。这部《韶》乐舞就好比今天的《义勇军进行曲》,每一位国人听到国歌时,都会肃然起敬,无数优秀中华儿女英勇奋进,抛洒热血,国家的威严在人们心中树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再者,周代有著名的乐舞理论——乐与政通,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与乐舞有密切的联系。当然,这一理论也可能与当时功成作乐的习惯有关,通过记功舞蹈可以反映政治思想。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尧舜之治”为政治清明、圣德如云的典范,可通过乐舞《大章》《大韶》等反映出来。

谈及舞蹈教育的社会价值,环舞可作欢乐之意来理解,部落乐舞作为群舞表演,可以团结整个部族,使社会稳定和谐。

(二)古代舞蹈教育可精进技艺

为什么古代舞蹈教育的舞技更精湛呢?其一,“十三舞勺……二十学礼”,舞蹈教育阶段长达数十年,为夯实舞蹈基本功提供了时间保障。十年寒窗磨一剑,滴水才能穿石,舞蹈艺术集合了中国精深的古典文化,集真善美于一体,岂能在朝夕之间把握其韵致?其二,周代所制定的习舞年龄符合人体的生长规律,从舞蹈解剖学来看,人体会经过两次的骨骼突增期,第二次骨骼突增期为10 岁,男女的性别差异显现出来。10 到15 岁为塑形的最佳年龄段,但在心理认识上略微浅显,故学习文舞武舞。到了二十岁,骨骼最终定型,心理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古代舞人开始学习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如“发乎情,知乎礼”的中庸之道。

(三)古代舞蹈教育的美学价值

在1903 年,王国维先生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中国的美育理论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为百家争鸣的状态,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深刻地影响着乐师,舞蹈教育辐射范围广,涉及贵族与平民。因此,也为汉代民间舞蹈艺术的兴起做了铺垫。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一个全面的人要学习诗歌、礼仪及乐舞。乐指诗、乐、舞三位一体。可见,教育的综合性及乐舞对成人修身养性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乐舞确实可以起到美化德操,提高审美趣味的作用,将舞蹈教育融于人的全面教育之中,推动了美育的发展,形成“古士君子之遗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审美风范。君子、淑女形象的塑造,舞蹈教育功不可没。

三、古代舞蹈教育复兴的可行性分析

以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等综合类大学为调研基础,古代舞蹈教育在专业舞蹈生中采取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对181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涵盖了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三个主要的本科舞蹈专业类型。对学生喜欢的舞蹈类型、学生对古代舞蹈教育的了解程度做了调研,以完善专业舞蹈生的课程体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下为几个关键问题的结果分析。

由“考大学的方式”得知,大学本科舞蹈生步入大学,普高集训的学生共157 人,占86.74%;职业学校步入大学10 人,占5.52%;通过艺校步入大学14 人,占7.73%。综合来看,目前大学本科生在入学前对舞蹈的把握时间较短,一般参加普高集训时间为1年至3年,有的甚至仅3个月,故对舞蹈的学习仅仅是应试的状态,停留在浅层次的接纳阶段。

由“上舞蹈课的动机”可以看出,在目前本科舞蹈专业学生上课的动机方面,认为专业必修的有68 人,占37.57%;为了加强专业能力的有57 人,占31.49%;其他各项包括情感的抒发、自身爱好分别占6.63%、24.31%。由此可知,学生上舞蹈课出于兴趣爱好的占比较小。因此,加强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迫在眉睫。

通过“最喜欢的舞蹈类型”得知,学生喜欢的舞蹈类型情况如下:喜欢民间舞的人数为55,占33.39%;喜欢古典舞的人数为64,占35.36%;喜欢现代舞的人数为57,占31.49%;喜欢芭蕾舞的人数5,占2.76%。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爱好传统舞蹈的学生人数最多,包括民间舞和古典舞。现如今,大多高校都开设了丰富的民间舞课程,而对于古典舞课程的分类较少,仅有身韵等单一的课程。

由“对古代舞人习舞情况的了解”可知,对于古代舞人的学习方式有点了解的有92 人,占50.83%;44.2%的学生完全不知;另外有4.97%的学生对古代舞人的学习方式有全面的了解。通过数据可知,本科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了解知之甚微,还未达到全面、系统的认知。

由“是否会参加古代舞蹈的课程”可见,会参加古代舞蹈课程的人数为144 人,占79.56%;不会参加的人数为37,占20.44%。因此,学生对古代舞蹈教育的课程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说明了古代舞蹈教育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古代舞蹈教育复兴的可行性。

除以上几个问题外,我们还设置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舞蹈的途径、古代舞蹈的类型、学生喜欢的古代舞蹈等问题。综合几个问题来看,古代舞蹈教育在本科涉及的范围较小,学生对于这门课的需求度高。由此,可以发现这门课实施的紧迫性。

四、古代舞蹈选修课的复兴之策

总体来看,拟调研的综合类大学基本未开设古代舞蹈教育的选修课,有的学校有开设舞蹈艺术概论、舞蹈鉴赏等选修课,但并没有专门的古代舞蹈课程。另外,这种选修课的授课方式为网络选课、听课,学生刷课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网络选修课的弊端。此次开设的古代舞蹈教育选修课以实践授课方式进行。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对古代舞蹈教育的认识较为浅薄,部分学生完全不知。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愿意参加这门课。故可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兴趣爱好来考虑开设这门课。

基于舞蹈专业学生理论课基础薄弱的情况,古代礼乐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古代礼乐指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形式来适应一整套古代的礼仪典章制度。理论课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要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感受古人习舞的科学性和综合性,通过体会泱泱国风,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开展古代乐舞实践课程,如模拟古代乐舞表演场景。这门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代宫廷舞蹈,一类是古代民间舞蹈。课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指引与导向作用,学生分组呈现乐舞场景。这种方式旨在加深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理解,体味中国传统舞蹈艺术技艺精深的同时而不乏味。

再者,可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组织舞蹈专业学生观看影像视频资料,建立一个专门浏览古代舞蹈的阅览室或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加有关的杂志、报刊等资料,对学生免费开放,带动其学习热情,推动古代舞蹈教育的复兴。

猜你喜欢

乐舞舞蹈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龟兹乐舞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冰上舞蹈搭档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