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态传承视域下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路径

2021-06-23王龙生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盾牌活态民间舞蹈

王龙生,罗 悦

(1.井冈山大学 江西 吉安 341000;2.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吉安 341009)

一、永新盾牌舞概述

永新盾牌舞主要流传于永新县龙源口一带的各大村舍,它是集舞蹈、武术、音乐、杂耍于一体的男子群舞,内容多为两军对垒破阵,互相攻守,舞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同持叉、棍者对打,阵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等,表演时间通常在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左右,通常用作庆贺子女婚嫁或升学等事宜。龙源口的南塘村流传着一种“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的说法,通过对永新盾牌舞传承人吴三桂老师的访谈得知当前永新盾牌舞传承的基本状况。在南塘古村,祠堂牌匾下写着“盾牌舞传习基地”,却未见有人打盾牌,耍刀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小孩都上学了,他们也都不爱练这个,逢年过节也没有人舞盾牌了,不像我们小时候了”,吴三桂先生唏嘘到。诚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珍贵的活态文化,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关注其保护与传承,更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保护与传承的相关路径。

二、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充分利用地方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不仅对地方传统舞蹈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地方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力举措。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就这个层面上而言,将盾牌舞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实践和专业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其活态传承的目的,可谓意义重大。

(一)充实民间舞蹈教学内容

地方传统舞蹈文化资源是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地方院校本科舞蹈专业的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族的舞蹈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也是常规的民间舞蹈教学内容体系,但这些常规的民间舞种无法涵盖民间舞蹈的全部,且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相联系,要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依托和载体。永新盾牌舞是江西永新境内的民间民俗舞蹈形式,它勇武有力、粗犷豪迈,舞蹈动作相对丰富,舞蹈形态鲜明,其风格特征主要是——“功架不倒”,指舞姿沉稳、坚实,一招一式都透出锐气;“疾而不乱”,指对打部分,牌丁与叉手要配合得非常默契,动作敏捷机灵;“刚柔相济”,指动作刚时如疾风骤雨,严肃豪壮,柔时如绵绵柳絮,缠绵悱恻,既能拼死杀敌又能排查敌情,匍匐前行。整个舞蹈将古战场再度演绎,真刀真枪对阵杀敌,气氛紧张、热烈,风格勇武、雄浑、豪迈,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将永新盾牌舞引入高校作为地方代表性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充实常规的民间舞蹈教学内容,也可以使学生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利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非遗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许多传统非遗文化资源急剧流失,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如何对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永新盾牌舞是江西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它体现着当地族群的生活方式、民俗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由于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于2006 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永新盾牌舞也日益受到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活态传承”,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区别于科技手段对非遗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可以说这是保护非遗文化的终极目的。将永新盾牌舞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实践实则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活态传承方式,众所周知,高校是文化传承的核心阵地,使永新盾牌舞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方式进入高校、课堂,把永新盾牌舞非遗传承人请进课堂,让青年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和传承,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对非遗文化的敬畏感和认同感,无形中使非遗文化的保护从动作的学习模仿向文化的理解认同转变,最终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

(三)完善地方校本课程建设

地方高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开发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随着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舞蹈课程的设置也越来越完善,其中《民族民间舞蹈》是高校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各大高校几乎都是以传统的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舞蹈教学为主,对于一些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民俗舞蹈则缺乏重视。可以说,地方传统舞蹈文化资源是高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高校应该以当地具有特色的、无可复制的非遗资源为依托,将其纳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实践之中,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加快校本教材开发,使地方传统文化切实成为高校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优质资源。永新盾牌舞舞蹈动作鲜明,具有丰富的舞蹈语言,由八个阵式组成各种花样,动作雄健有力、迅猛矫捷、灵活多变,气势磅礴。在对打时,舞者微微屈膝呈扎马步状,一脚全脚踩地,一脚点地,在作战中可用于绊倒敌军,舞步多为“丁桩步”和“矮桩步”,有时也用“擦桩”“溜马桩”等步伐,上半身体态基本上是含胸前倾,重心放低,坚实沉稳,利于刺击敌人,眼神坚定地跟随着刀叉方向,在打斗过程中不断抖动短刀和铁叉,嘴里发出“呵”、“嘿”等呐喊声,刀叉齐鸣,人嘶马叫,分外壮烈。从以上得知永新盾牌舞已具备纳入地方高校舞蹈专业校本课程的条件,地方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尝试将这种颇具特色的当地舞蹈文化资源引进舞蹈教材,融入民间舞课堂,探索地方校本课程建设。

三、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中的路径

利用非遗舞蹈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将永新盾牌舞与舞蹈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是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对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情怀的舞蹈专业人才和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田野,挖掘永新盾牌舞的本真元素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根植于民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和思维方式。作为地方非遗文化资源的永新盾牌舞,如何进入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之中实现其活态传承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基于这种思考,我们首先要深入田野,对永新盾牌舞的根本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由于民间舞蹈的教学实践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民间舞蹈实践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则是元素教学法,因此,对永新盾牌舞进行“根元素”的挖掘是基本前提。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的两面性,我们要对非遗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识别力,弘扬精华,去其糟粕。应积极组织教师团队深入民间,聘请非遗传承人对永新盾牌舞的表演技艺进行传授和展示,对永新盾牌舞中最为核心的舞蹈动作和形态进行挖掘,提炼出具有典型性、风格性的动作程式,这些根本性的舞蹈动作程式是日后舞蹈校本教材建设的根和源,正所谓木有根、水有源,只有如此才能源远流长、枝繁叶茂。

(二)走进课堂,组织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教学

承上,对永新盾牌舞进行田野调查,进而对其元素进行相应挖掘可以说是活态传承的前提,那么将永新盾牌舞引入课堂,组织永新盾牌舞的传承人进入舞蹈课堂教学,积极利用高校这一人才培养阵地,使地方非遗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便是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永新盾牌舞作为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组织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舞蹈教学实践首先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思维观念,将一些盾牌舞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实践,并作为一种课程进行建设,这样有助于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三)提炼升华,编排永新盾牌舞的实践教学组合

永新盾牌舞作为一种地方非遗文化资源,除了深入田野和走进课堂以外,还要对其素材进行升华提炼、反复实践,编排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组合,这是高校民间舞蹈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民族民间舞蹈实践教学组合的构建既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理性总结,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才能够使教材组合更具科学性、艺术性和系统性,才会有教学实践价值和研究传承意义。在永新盾牌舞实践教学组合创编的过程中,应该要以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为前提,这是民间舞蹈实践教学组合构建的基本原则。所谓“系统性”,实则是指在掌握了永新盾牌舞的素材资料之后,在实践教学组合创编的过程中,结合高校舞蹈教学及学科建设的规律,兼顾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渗透又遵循科学创新的实践理念,实现教材实践价值的提升和达到身心合一的教学目的。而“全面性”是指要最大限度地将永新盾牌舞的典型性动作元素进行教材体现,要使最具地域特色的动作程式和最具风格气质的动作形态在教材创编中得以体现,这些素材的提炼总结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此外,还应将舞蹈技术和情绪、个性、趣味有机结合,即技术技巧与情感在同一时空中相结合进行综合训练。

四、结语

永新盾牌舞是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融合的民俗文化艺术,是人们生活的精神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剧烈冲击下,永新盾牌舞的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故此,将永新盾牌舞融入舞蹈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当前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舞蹈教学实践改革的内在要求,唯有将教学与传承相结合,才能使民间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盾牌活态民间舞蹈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隐形的盾牌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金盾牌”夺金记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