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1-06-23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内容素养

王 霞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完成德育教学任务,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通过音乐实现德育教育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师并没有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制定的教学计划均存在问题,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德育教育功能。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提高大学生的素养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高校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审美水平以及鉴赏能力。优秀音乐作品中蕴含许多的“真、善、美”,并会以学生们最熟悉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长时间的熏陶,使得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音乐作品中包含很多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作品进行深度分析,用心去感受音乐作品,借助所学作品,帮助学生掌握分清“善恶”的方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进行筛选,剔除那些低俗的音乐元素,为高校学生打下良好的德育素质基础。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是社会“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向大学生更好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不足,为他们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精神文明提供方向。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将《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当作教学内容,再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感受社会正能量,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可以将《文明礼貌歌》、《和谐中国》等作品当作教学内容。而且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取得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内部含有较多的与“真、善、美”有关的内容,并且可借助歌词、旋律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高校学生的心灵被净化后,在面对那些“假、恶、丑”的内容时会有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时,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作品中蕴含着许多优秀文化,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这些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由于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因此为了保证自己可以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学生一定要学会分析、创新。综上所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音乐技巧,忽略德育教育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会选择忽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认为只需要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技巧就可以,而德育教育是思政课程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辅导员的任务,自己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等等。也正是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只重视音乐技巧、音乐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德育教育。高校音乐教育课堂内容非常简单,只包含声乐练习、音乐赏析、乐器学习三项,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那么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将被完全掩盖。除此之外,就绝大多数音乐选修课而言,学生存在的普遍思想是“上课只是为了不挂科”,这导致音乐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正是因为上述现象的存在,使得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被弱化,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素养将会越来越差,缺少创新意识,音乐教育自身的价值也将无法得到彰显。

(二)高校音乐教育娱乐化现象严重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西洋乐占比较大,民乐、红色歌曲占比较小,虽然音乐中蕴含的德育知识都一样,但是由于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思想意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此以往,学生的德育思想也将发生偏移,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之所以高校音乐教育会呈现出娱乐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音乐教师在进行鉴赏教学时,绝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流行歌曲当作教学素材,但是流行歌曲主要是为了帮助大众放松心情的,因此它们内部蕴含的德育内容较少,如果教师长时间利用此类歌曲开展教育,会对德育教学造成困扰。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工作态度存在问题,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会考虑学生的想法,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一情况,那么学生可能会对音乐教育产生厌烦心理,为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增加难度。

(三)教师对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认知存在问题

目前有一部分高校音乐教师的思想存在问题,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德育教育这一种功能,以至于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德育教育会占较大比例,虽然这种做法有效发挥了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但是难免会有“大材小用”的嫌疑。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应只局限在德育教育上,还应借助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即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但是也不要将德育教育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以至于他们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归为一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其他作用。

三、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以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

高校正确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日常教学,学生可以初步掌握音乐技能,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及综合能力,比如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以便于他们进行音乐赏析时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低俗音乐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同时通过音乐赏析,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舒缓自己的负面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下去。

2.参考国内外优秀音乐理念

高校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将国内外优秀音乐理念融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确保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通过分析世界上各种高校音乐教学体系可以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我国的应用频率较高,与其他教学体系相比,这一教学体系的艺术性更强,主要内容有三点,分别是利用“元素性”特点开展日常教学、进行即兴表演以及开展艺术综合训练,具体教学方法包括合作、表演等等。此教学体系非常关注事物间的联系,在运用此体系时,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进行优化

1.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高校教育体系必须进行适当调整。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育调整时有了更多选择。在教学地位上,教师应尝试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它与英语、数学等置于同一高度;在教学内容上,将教材知识系统化,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率;在课程设置上,将教学课程分为实践课与理论课两种,利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关知识,也可以灵活运用,借助音乐知识提高自身德育素养。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高校管理人员要想利用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那么首先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在当今社会,创新是各行各业的核心思想,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然使用传统方法,那么一定会对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造成影响,便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仅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学大纲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展现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应借助培训、交流等机会吸取他人的优秀工作经验,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高校音乐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需要做到上述内容外,还应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的学习氛围,以提升德育教育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内容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