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2021-06-23马蕴哲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技巧

马蕴哲

(安阳师范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审美以及情感教育的缺乏,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低下。钢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演奏将弹奏者的思想情感传达出来,欣赏钢琴作品能够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因此,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领悟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最终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对钢琴教学逐渐形成了新的认知,但由于依旧没有认识到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普遍过于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情操的熏陶。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长久以来对教师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钢琴教师在教学中会将学生的弹奏技巧作为第一要务展开教学,所以就会对学生自身的艺术审美以及艺术情操的培养力有不逮,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技能,但却无法具备良好的艺术理解力以及音乐领悟力,所以学生在弹奏的时候无法真实地演绎出音乐的美感。

其次,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所以就会出现教师对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了解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当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之后,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技能进一步提升,就会选择一些难度更高的作品让学生弹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掌握高难度的弹奏技巧,但是往往由于这些曲子的难度过高,学生难以真正诠释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因此,并不能感受到钢琴弹奏所带来的内在情感的体验。并且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味地选择一些较难的曲子让学生练习,但是这些曲子只适合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却难以让学生借此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情感世界。因此,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练习,这对学生的审美以及情感能力的提升有害无利。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自身的审美和情感表达不够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长久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而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反馈不够重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自主,所以学生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情感走向去体会曲子,教师的审美水平则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素养无法提升,最终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在审美层面则没有个性,这对学生的独立成长、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原则

(一)愉悦性原则

钢琴教学跟文化课的教学不同,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天赋,对于音乐的感知以及从小接受的教育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钢琴学习不只是依靠学生的刻苦训练就能够获得成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热情、兴趣才能使之真正地热爱钢琴,从而进入自主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为了通过考试进行被动式学习。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审美与情感的渗透,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愉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与精神层面的满足,这样才能使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钢琴学习。

(二)实践性原则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学习与演奏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审美以及情感表达的效果。如果钢琴学习仅仅依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学生是很难获得实际提升的。由于一些学生的家庭环境不是很优越,学生没有条件进行课外练习,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弹奏、练习钢琴的机会,通过资金的投入以及硬件设施的改善,使学生能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钢琴演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演奏中感受到充沛的情感体验。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小型音乐会,使学生在音乐会上进行钢琴演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提升自身表达情感的能力和技巧。

(二)人性化原则

钢琴演奏能够使演奏者直接表达情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曲子的情感内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更加人性化。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关注。想要更好地进行演奏,演奏者首先需要对演奏带有充沛的情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为主题,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断地通过自身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使学生能够迸发出内心的激情,并带着这些情感进行演奏。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身激情洋溢的演绎给学生进行演奏示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演奏中感受到情感的表达与诠释,最终使学生感受到情感对于演奏的重要性。

三、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自身的一些经历以及对音乐的一些感悟入手,与学生分享,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针对一些较为乏味的乐理知识、理论技巧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有趣的元素,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具体元素运用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也可以借助自身丰富有趣的教学语言,从而使学生能够受到感染。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演奏的时候进行演唱,通过这个过程使自身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到一些演奏的技巧以及情感的处理技巧,最终让学生能够随着自己的演奏过程联想到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感受到音乐自身的魅力与神奇的感染力。

(二)避免盲目与形式化,渗透必要的审美和情感教育

钢琴教学属于艺术教学的范畴,而艺术的意义空间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一地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而也应该通过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升华,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最终能够使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精神的满足以及心灵的愉悦。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需要教师对乐理知识以及钢琴的演奏技巧有着充分全面的了解,并且在教学中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其次,教师要加强对自身职业的热爱,通过情感的投入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钢琴这个乐器,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地进行练习,最终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贝多芬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位著名钢琴曲作者的作品中所饱含的感情,使学生在听到贝多芬的乐曲时就能感受到英雄的豪迈与潇洒。

(三)引领学生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元素

审美教育是钢琴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对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培养,为后续的审美教育打好基础。在钢琴的演奏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对技巧的讲解、示范来体现审美教育。因此,演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美传递的过程。在演奏中,由于弹奏者的心态以及审美经验不同,不同的人就会演奏出不同的作品。比如,肖邦的作品中就有巴赫的身影,所以在对肖邦的作品进行演奏时可以借助多样的审美体验进行演奏,通过这样的方式表演者能够对曲子蕴含的不同情感进行多维度的抒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恬静自然,这样的演奏方式也能给听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四)充分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与想象力

钢琴演奏具有艺术美感,而又是艺术的抽象表达,所以演奏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对学生内心的想法深度挖掘,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感受抒发出来,并产生共鸣,体验到钢琴演奏的情感表达。由于学生的性格、生活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学生就会对同一个作品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审美和情感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引导、启发。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欣赏《秋日私语》(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曲目),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感受这首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发挥想象力提升自身的情感以及审美能力。

(五)深入研习教材内容,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通过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素材资源,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延伸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钢琴只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的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深层次对曲子进行分析,对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容进行挖掘,并使之了解作者的生活、性格、个人习惯以及作品风格,最终获得自身的独到见解,也使自身的审美意识、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语

本文对钢琴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现状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钢琴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思维,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避免流于形式和盲目地开展教学,要引领学生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元素,充分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与想象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进行强化,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钢琴教学的过程提升音乐素养,形成良好的艺术情操。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钢琴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提问的技巧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