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竹笛教学分析
——以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

2021-06-23史慧艳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忻州市竹笛教材

史慧艳,王 琼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现阶段对于少儿竹笛教学的研究不少,而对于忻州少儿竹笛教学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便以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从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减轻儿童学习乐器时产生的压力、提高其积极性,为忻州市小学的竹笛教育尽一些微薄之力,并且希望能够将竹笛教学发扬下去。

一、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竹笛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看重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一些音乐学者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教育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传统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等难以适应新的素质教育大纲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对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本调查属于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假设,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有关的文献,了解目前学者专家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报告的调查情况,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本次调查问卷设置了五个问题,共发放问卷240 份,发放情况为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每个年级随机发放40 份。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欠佳,无法较好地完成问卷,所以收回有效问卷200 份,调查问卷的问题不一一进行详细阐述。下面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数据以百分比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具体情况(部分)见表1.1 和表1.2。

表1.1 学习竹笛是否需要固定的教师与教材

表1.2 不同年龄段学生比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5%的学生认为上竹笛课时应该有专业的竹笛教材与固定的教师,50%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而5%的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造成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虽然开设了竹笛社团,但是平时上课并没有专业的竹笛教材,学生没有接受科学的引导,而且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课本的上课模式,在一个相对熟悉的教学环境中不愿意有新的突破。从竹笛社团的学生情况来看,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占15%,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占50%,五至六年级的学生占35%,可以了解到竹笛社团的学生的年龄是不同的,年龄不同接受能力便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不将之分组而是对其进行统一教学,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

二、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竹笛教学中的问题

由于年龄及认知能力所限,少年儿童在竹笛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竹笛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竹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学习教材缺乏或滞后

根据调查显示,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竹笛社团在每周二下午进行一个小时的竹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没有专业的竹笛教材的。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也以基本功为主,竹笛社团的学生有四十人左右,绝大多数都是零基础,本身对竹笛的了解就不够。如果只凭借教师每周一节课的语言授课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够生动直观的。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上音乐课时用的是湘教版的简谱课本,竹笛社团的老师有时会在上面选取一些简单的曲子教授学生或供学生课后练习,但是音乐课堂中所使用的课本对于竹笛来说既不系统也不专业。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是现在中小学初学者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詹永明的《笛子基础教程》以及《笛子练习曲选》等较为传统的教材,这类教材发行年份较早,虽然它具有权威性,但是同样也是由于其权威性,使得书籍中所收录的曲子过于严肃,也过于陈旧,这些传统曲目不太容易吸引年龄较小的孩子,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竹笛的欲望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学习欲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许多竹笛吹奏技法的更新,也是在此种传统教材中很难学习到的。

(二)学生基础不同

根据掌握的资料可知,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选择竹笛这门乐器的学生的基础和年龄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儿童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有的儿童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吸收很快。当然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竹笛演奏基础的,再加上第二课堂的学生来自各个年级,这就影响了竹笛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的统一实施。笔者通过对一些老师的采访得知,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刚能够吹响笛子就急于求成,想要吹奏曲子,最终欲速则不达。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条件也是比较重要的,这些都影响着竹笛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竹笛作为兴趣爱好的业余活动,学校开设的课程量较少,所以想要在短时间内看到学习效果是难以实现的。第二课堂往往都是统一在一个大教室中上课,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细致的辅导。所以,面对这些基础不同、条件不同的学生,应该怎样组织教学、从哪个角度切入以及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才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吸收所学知识,都是需要音乐老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三、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竹笛教学中的方法研究

面对上面的这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解决办法,具体如下:

(一)引进先进的竹笛教材

对于以上的这种情况,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本最为合适的竹笛教材。考虑到古旧老套的竹笛教材已经无法适应国家新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适配竹笛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理论,所以笔者建议选取竹笛教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纸质教材的选取,教师可以参考同样开展竹笛课堂的别的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并根据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对竹笛吹奏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的教材,如《吹响竹笛》《竹笛入门基本教程》等年代较新、内容和曲谱与时代相符的教材,还有王次恒老师的《青少年学竹笛》,这本教材前半部分编写得极为出色,其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开始,融入各个音的指法,里面收录的曲谱也是儿童所喜爱的。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与不同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自己的练习曲谱;其次是视频教材的选取,一般来说每本纸质教材都会配备相应的光盘,但是光盘里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本阶段学生的教学,所以就需要教师在网络中选择一些其他的适合学生观看的教学视频。青少年儿童知识面狭窄,接受能力也有限,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加之视频的辅助,可以使学生对乐曲有更直观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把握。

(二)总结学生的不同问题,因材施教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就像种植花木一样,要了解其不同的生活习性,才能够根据情况给其浇水施肥,每朵花、每片草也才能够健康地茁壮成长。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其实也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即教学内容要层次化。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交流,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热情积极,教学任务才能更愉快更高效地完成。比如在上课时,同一条练习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求便适当放宽松些;而针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除去上课内容外,可以适当讲解一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再比如练习内容也设定不同的要求,针对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在掌握一个指法或者新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额外布置其他作业,帮助其提高竹笛吹奏水平;对待学习进度慢的同学,也不必着急,扎实练好基本功才是重中之重,教师更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竹笛的信心。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模式,将水平接近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小组教学,在给其他小组上课时,另外小组的成员可以自行练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又可以最大化地合理安排教师资源。

四、结语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随处可见竹笛的身影,而竹笛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决定了竹笛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近年来,喜爱竹笛的群体越来越多,社会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在传承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的不断总结和完善,笔者相信一定可以将竹笛这门音乐课程改进得更加健全。当代竹笛教师更是应该不遗余力地推动竹笛教育的发展,对于竹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多与有经验的前辈学习探讨,思考出真正实用的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竹笛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忻州市竹笛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My Mother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的坚守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