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与专业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跨越
——王丹红扬琴作品《连环扣随想曲》分析与思考

2021-06-23郭佩丽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连环扬琴乐句

郭佩丽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31)

扬琴又称铜线琴、蝴蝶琴等,起源于波斯,于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今日的四大扬琴流派:“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在粤乐扬琴的历史中,其中最突出的作曲家当属严老烈(约1850-1930),他使用粤乐“加花”、“冒头”等手法扩充旋律,改编创作了《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等粤乐名曲。

《连环扣随想曲》是一首为扬琴而作的独奏乐曲,由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王丹红于2007 年根据传统乐曲《连环扣》改编创作而成。乐曲在原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旋律进行展开,风格鲜明。作曲家既沿用了粤乐常用的“加花”的旋律发展手法,保留了原曲的粤乐韵味,又吸收了西洋的多声部写作技法,使音乐层次更为丰富和立体。

一、粤乐扬琴简介

20 世纪20 年代,粤乐家吕文成改革了高胡与扬琴,粤乐迎来了“软弓五架头”的时代。高胡的音域广、音色美,因此取得了“头架”的地位,而扬琴和秦琴则与高胡组成了“三架头”的核心组合。这是20 世纪20 年代最常用、最普遍的乐器组合形式。

扬琴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很好地将乐队中的其他乐器融合在一起,起到调和的作用。琴竹的起落不一,对乐队也起到了一定的指挥作用。粤乐扬琴的加花有疏有密,错落有致,使得扬琴在粤乐合奏中与高胡形成“你疏我密、你繁我简”的组合搭配。

二、从《连环扣》到《连环扣随想曲》

(一)关于《连环扣》

粤乐曲《连环扣》是严老烈在二十世纪初期根据《寡妇诉冤》改编的,出版于《琴弦乐谱第一集》,并有“以扬琴演奏此曲最适宜”的注脚。乐曲保留了《寡妇诉冤》的乙反调式,但作者使用了“冒头”、“加花”等粤乐特色手法,一改原曲中凄凉哀怨的气氛,摇身变成了明快流畅、富有民族革命气息的精悍小曲。

1.音乐结构分析

在结构上,《连环扣》全曲共41 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有三个乐句,第一乐句共4 小节,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第三乐句则是第一乐句的换头合尾。从乐曲的第9 小节第4 拍开始至乐曲结束,是全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清晰结构不同,这一部分的旋律围绕着两个中心乐句不断变化展开,乐句之间似断似连、环环相扣。

在调式上,乐曲以粤乐中最具特色的乙反调式为主,乐曲进行至31 小节处开始转为乙反调式与徵调式相互交替,并在结尾处回归乙反调式。

2.《连环扣》在粤乐中的地位

是否产生代表性人物及作品是判断一个乐种是否形成的重要依据。严老烈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创作粤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连环扣》诞生在粤乐形成初期,对粤乐的历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连环扣随想曲》

《连环扣随想曲》由王丹红女士根据严老烈的《连环扣》改编而成,全曲共101 小节。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保留了《连环扣》的基本音调以及富有粤乐特色的乙反调式,在原曲的音调上进一步地使用“加花”手法对旋律进行横向扩展,又结合多声部写作技巧对音乐进行纵向扩展。

在音乐结构分析方面,笔者从旋律展开方式、音乐织体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考虑,将乐曲分为了五个段落。

乐曲的第一段较大程度地保留了《连环扣》的旋律,小节数与原曲相近,只是在乐句内部对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

乐曲的第二段则对原曲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作曲家对原曲中的旋律进行了进一步的加花处理,旋律从原来的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变为了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进行。

第三段是乐曲中部的对比段,这一段在速度、旋律形态和织体上都与前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悠长的高声部旋律与流动的低声部相互配合,为这个对比段落营造出令人遐想的抒情意境。

第四段是抒情段落后紧接的快速段落,以急板演奏的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连续的八度音程进行以及上下两个八度的大跳等手法,逐步将乐曲推向高潮。

紧接着的第五段使用的是二声部的织体,两个声部之间保持着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速度极快,音乐充满张力,使乐曲的高潮部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乐曲在柔板乐句中缓缓结束。

(三)从《连环扣》到《连环扣随想曲》的变与不变

从《连环扣》到《连环扣随想曲》,乐曲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第一,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乐曲长度上。作曲家对原曲旋律进行了大量的加花和展开处理,使乐曲的音符密度和长度都大大增加,乐曲从原来的41 小节增长至101 小节。

第二,乐曲从单声音乐转化为了单声部与二声部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作曲家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在突出主旋律、着重描绘音乐意境的时候选择使用多声部写作手法,丰富音乐层次;而在推动音乐发展、增强音乐内部动力时则选择单声部写作。

第三,利用速度和织体的变化,在乐曲中部塑造出对比段落,使音乐更具有内部张力。

2.不变之处

尽管我们可以从《连环扣随想曲》中看到许多改变的痕迹,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改编后的作品仍保留有原曲中的精髓,有一些地方是坚持不变的。

首先,作为粤乐中最具特色的调式,乙反调式是这首乐曲的精髓所在,因此无论是《连环扣》还是《连环扣随想曲》,乙反调式始终是作曲家们费尽心思要保留的。

首先,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多媒体设备的维护难度加大。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故障多在上课时发生,且时常会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同时出现问题,导致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往往分身乏术、应接不暇,难以及时排除故障和有效解决问题;其次,大部分高校为了达到上级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要求,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购买和安装多媒体设备,但对多媒体设备日常的维护升级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够;再次,大部分高校在购买多媒体设备时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眼光,而只着眼于当前或者未来几年,而当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致使各种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升级的频率极高,学校原有的多媒体设备往往无法跟上步伐。

其次,《连环扣》中“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特殊结构一直以来都为后人津津乐道,其寓意被认为是宣传民主革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这一思想使《连环扣》具有了承载历史精神的含义。作曲家在改编过程中,也注重保留了《连环扣》的“扣”这一特性。尽管改编后的规模更大,但全曲亦未见有明显停顿,各段之间的转换都是依靠变换速度或旋律织体进行的。

三、关于传统粤乐扬琴曲目创新的思考

从传统乐曲《连环扣》到改编乐曲《连环扣随想曲》,粤乐扬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音乐自身还是乐器的演奏技巧都得到了发展。对《连环扣随想曲》的音乐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后,笔者对粤乐扬琴的传承与创新产生了一些思考。首先是关于粤乐扬琴改编曲的意义与影响的思考,其次是对改编需要把握的原则的思考,其中亦包括对于粤乐扬琴的传承与创新现状的观察。

(一)粤乐扬琴改编曲的影响与意义

如前所述,随着乐曲的改编与创新,扬琴的演奏方式与技法都发生着改变,这是改编曲带给演奏者的最直接的影响。改编曲目的音乐素材更丰富,演奏的技巧难度也有所提升,这就为演奏者们提供了选择曲目和展示个人演奏技巧的机会。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活动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巨大影响,这也激起了作曲家们对民族音乐的专业化、多样化创作的探索。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改编的音乐作品,由于创作思维的改变以及新鲜元素的加入,拥有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气质与艺术价值。

改编曲与传统乐曲的关系并不是新的曲目取代旧的曲目,而是旧的曲目在吸收了新时代的音乐文化后形成了新的版本,就其本质而言,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

(二)改编需要把握的原则

尽管改编是对音乐进行创新的手法之一,但笔者认为,传统的音乐曲目是前人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后人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限度与原则。

一是要尽量保留原曲的音乐主题。传统乐曲经历了时代的冲刷后,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已被听众熟知,在改编作品时,应注意保留原曲中的音乐主题,使传统的音乐作品得到传承。

二是要保留旋律的地方色彩。在音乐语言上,粤乐自身拥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这尤其体现在粤乐的旋律上。所以在改编过程中,应保留原粤乐旋律的特性。如对加花技法的运用,要思考如何加花才能保留粤乐的韵味。

三是应思考改编的目的。从听众的角度而言,改编曲或许会更贴近当代人的音乐欣赏和审美习惯。改编曲除了给音乐以不同的气质外,还进一步地挖掘扬琴的乐器特性和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术。王丹红这一改编版本在乐曲中融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为传统乐曲增添了新鲜感。这样的改编,使得其既有传统粤乐的韵味,又结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四、结语

从最初的《寡妇诉冤》到严老烈的《连环扣》,再到王丹红改编的《连环扣随想曲》,乐曲的规模在逐步扩大,旋律也从简单到极为复杂,速度、力度的设计也更为多样化。改编后的《连环扣随想曲》由于规模大、速度极快、音符密度和跨度大,演奏难度极高,因此被音乐院校扬琴专业用作教学及演出曲目。

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王丹红的《连环扣随想曲》应是对严老烈的《连环扣》的继承与创新,《连环扣随想曲》以传统乐曲作为基础,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法,使传统乐曲在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注释:

①即“粤乐”。

②王丹红,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曾创作多部民族器乐作品,代表作有《云山雁邈》、《乐队扣连环》等。

猜你喜欢

连环扬琴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三连环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法国紧急搜捕连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