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分析

2021-06-23王芷茹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表演者演唱者乐曲

邱 天,王芷茹

(长春大学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顾名思义,声乐演唱是一种表演者通过声音感染观众的表演形式。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对自身演出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提升自身情感感受及其表达的考量,在演唱技巧的展现过程中进行融合展现,现已成为多数声乐演唱表演者演唱水平提升的主要考虑问题。因此,本文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声乐演唱概念

声乐表演的重点是声音的最终展现,其整体进行与演唱者体力及脑力的应用无关,更多立于想象力与感受力层面。声乐演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多要求表演者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进行此类艺术形式的深度研讨时,应适当启用哲学思维探寻其中美学的具体含义及含义的直观表现形式,此类深度探寻往往能协助表演者从主观意识上加强乐曲的演唱情感的理解与展现。整体优秀的声乐表演同时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好嗓音及支持演唱的身体条件,后期演唱的练习亦不容忽视。常言所说的“一分天赋,九分努力”,即为鼓励人们通过后天勤勉逐步改变自身技艺的持有水平。由此可见,声乐演唱表演者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艺是艺术表演呈现的两项重要影响因素。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的关系

(一)情感表达需通过演唱技巧展现

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表演者通过自身技艺的展现抒发情感,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向其传达乐曲中包含的含义,实现此类艺术表演的要义。而相对丰厚的演唱功底是此类演唱目的实现的基础,如无此类基础的支持,整体声乐演唱水准便相对较差,不仅听众不会给予关注,其共情与感想亦将无法被触发。声乐演唱本身是要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一项艺术,如在演唱过程中因技艺不精而导致听众丧失聆听兴趣,则后续的情感传递亦会相对不畅。部分声乐演唱演员存在情感感知能力较强,但演唱技艺较弱的情况。为保证优质演出的呈现,应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勤加练习,避免个人声乐演唱发展失衡。

(二)演唱技巧的应用可表达乐曲的情感

声乐演唱表演的目的是将当前乐曲蕴含的情感思想相对完整展现给观众,在演唱过程中,表演者和观众能实现情感同步,便是情感传达的最高境界。此类乐曲深意的理解收获在听众的意料之中,但表演者可通过自身的演唱技巧对其进行加工,使听众每次聆听均有一定的新意感受的产生。由此,声乐演唱表演者需在乐曲演唱学习的过程中保证自身对乐曲含义的有效理解,并融合自身思想适当从演唱技艺角度的进行乐曲展现的“再创作”。此类演唱表演形式不仅实现了声乐演唱的目的,还着重体现了艺术表演形式的共同性。部分声乐演唱者存在情感表达能力的短板,但演唱技艺掌握量大,且技艺相对纯熟的情况。为更好地呈现乐曲中的含义,应加强自身艺术感知能力,多与他人进行交流,从更高的层面审视演唱乐曲,促进自身声乐演唱艺术造诣的提升。

三、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点

(一)把握歌词要义

声乐演唱涉及乐曲的旋律与歌词,其中歌词的含义表达相对具象,其亦是演唱者情感表达的首要切入点。在演唱过程中,应优先保证歌词的清晰演唱。演唱者应在乐曲学习过程中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身世,进而透过歌词“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作品内涵美感及文学层面美感的感知。乐曲的旋律多与歌词相辅相成,演唱者应以歌词为主,旋律为辅,在演唱中尽可能通过自身理解进行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优质声乐演唱表演的呈现。此类情感表达重点因其实现的便捷度,多受诸多声乐演唱者的关注。因此,在技艺提升过程中,亦应注重歌词情感展现与技艺的融合,并为自身演唱水平的提升奠定相对稳固的基础。

(二)迎合情感诉求

不同的声乐作品的情感存在差异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与其创作年代及背景有关。在进行作品情感理解时,表演者往往会感受到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演唱者不妨将自身带入到那个时代中,适当进行角色代换,进而从乐曲创作切入点进行情感诉求的探寻,如在后期的演唱过程中,在情感表述中实现此类乐曲与自身情志的结合表述。如在进行江南水乡女子相关题材乐曲的演唱时,演唱者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理解到曲中女子的诉求,进而结合旋律进行自身视角的切换,在演唱过程中联想自身作为女子会如何思考情感上的问题,并在演绎的过程中触发自身主观的能动性,加强演唱效果对曲中情感诉求的迎合,进而实现优质的声乐演唱效果。

(三)结合自身特色

因部分乐曲或存有“原唱”,后续其他演唱者再进行演唱时,或会产生演唱技巧模仿的情况。因每个人的声乐演唱水平不一,此类模仿往往难以保证最终演唱的效果,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此类乐曲演唱情感的表述。在进行此类乐曲的理解时,声乐演唱表演者可适当进行自身技艺的审视,对自身演唱效果应抱有一定的自信。只有相信自己的乐曲演唱能力,才能在情感表述过程中进行高效的自身特色融合。多次进行此种融合式演唱练习,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演唱水平,进而在后期的声乐演唱表演中,为观众所熟知,提升自身的艺术造诣,进而应用自身演唱特色影响另一代人。

(四)注重呈现美感

声乐演唱是通过声音途径将乐曲艺术审美性有效发挥的表演形式,因此演唱者应注重自身在演唱过程中对作品美感的呈现。部分演唱者尽管通过学习与练习对乐曲的情感含义进行了理解,并将其与自身思想切实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乐曲演唱风格,但在演唱过程中,因自身持有多种乐曲演唱技艺,较易变为“炫技”风格的演唱。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会在呈现后期被人审度,因此其亦存在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概念。为保证观众情感的充分调动,演唱者应加强乐曲情感饱满度的体现,合理应用肢体语言,使当前乐曲演唱表演升级为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向享受。

四、声乐演唱中演唱技巧的提升重点

(一)保证发声的科学

演唱技巧涵盖声乐演唱演员自身嗓音特性的构成,因此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不仅能优化乐曲呈现效果,亦能节省自身发力,为后续的演唱积攒更多的体力。部分乐曲在演唱中需要应用较为特殊的演唱效果,或为穿透力的需求,或为感染力的需求,如发音不当,则会损伤嗓子。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应从相对全面的角度,了解自身感兴趣的乐曲领域需要掌握哪几种唱法,优先进行了解。在自身发展后期,亦要秉承“日学日新”的探索精神,不断扩充声乐发声技艺的知识量,为自身乐曲作品的声乐演出积累演唱相关的能力基础。

(二)把握音色的变化

音色与节奏是演唱技艺涵盖的两个主要方面,加强对二者的控制,可实现多种不同风格演唱技艺的呈现。此类技艺的应用往往需要结合乐曲风格、内容及意境,同时亦应考量听众喜好的侧重。如在进行草原歌曲的演唱时,可适当拉长部分唱段的节奏,使其听感较为悠扬;在进行结合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演唱时,其中音色的变化便显得极为重要。当前,戏韵唱法多应用男女、女女结合形式,调整音色由本音变为相对高且细的女声戏腔相对较难,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此类技巧的应用切忌自行揣摩,声乐演唱者应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指导实现此类演唱技艺的完美呈现,以保证自身声乐演唱表演的专业度。

(三)调整乐曲的速度

演唱速度可由演唱者自行控制,合理应用此类效果,其亦可成为自身演唱技艺的一种呈现。相对于“变调”,演唱速度的变更相对容易达成。部分乐曲为实现曲义及风格的变换,会适当采取慢速的演唱方法,但此种形式相对不常见。多数变速多采用加速方式,以此加强乐曲中情感的强烈表现。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演唱时,后半段重复的唱段可直接进行整段的加速,着重突出乐曲中振奋人心的曲义,简化了前段沉重压抑气氛的呈现。在加速演唱期间,演唱者可采用递进的演唱效果,使速度逐步加快,听众的激动的心情亦会随之逐步递增。为保证此类技巧的效果有效呈现,演唱者需注重渗透效果的递进呈现。

(四)结合情感共同演绎

声乐演唱技艺本身的应用目的,便是对乐曲曲义的切实展示。如乐曲本身并无含义,则亦无应用技艺的意义。通过声乐演唱激发听众情感共鸣,不仅是演唱者自身情感表达的展现,其中多有演唱技艺与之融合的因素。一次成功的声乐演唱演出,往往需要演唱者纯熟的声乐演唱技巧进行铺垫,听众首先被相对直观的刺激带入专心聆听的状态中。后续的表演中,演唱者通过融合自身感悟的情感表达,加深听众对当前乐曲的“入迷”程度,并逐步从思考的角度展开当前乐曲的品评,进而全面领略当前演唱者的整体乐曲呈现效果。

五、结论

总的来说,在声乐表演中,情感表述与演唱技巧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演唱者如欲进行情感表述相关能力的提升,应从把握歌词要义、迎合情感诉求、结合自身特色、注重呈现美感等方面入手;如欲进行演唱技巧相关能力的提升,应从保证发声的科学、把握音色的变化、结合情感共同演绎等角度入手。只有实现情感传达及演唱技艺能力的切实发展,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实力才可在多次乐曲的演唱练习中得到切实的提升。

猜你喜欢

表演者演唱者乐曲
始乱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妙猜两数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