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声乐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2021-06-23平丽华盛绍玺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咬字演唱者声乐

平丽华,盛绍玺

(长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一、声乐演唱基本技巧

声乐演唱有很多技巧,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传统的戏曲演唱技巧和曲艺说唱技巧之上的,戏曲曲艺强调咬字和情感表达,声乐演唱亦是如此。声乐演唱主要侧重于咬字和情感方面的训练,由于不同歌唱家的民族和地域背景不同,因此也会存在演唱技巧的差异,以王昆老师为例,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扔掉了传统歌剧的“紧箍咒”,没有西洋歌剧的条条框框,在王昆老师的演唱中,主要是从民间传统中提取元素,以非常质朴的演唱风格来表现,非常重视语言和咬字方面的表达,并且将声音的位置保持得非常出色,让人听起来专业、亲切、舒服。而郭兰英老师以“山西梆子”逐渐开始其艺术生涯,郭兰英老师更强调丹田之气,有的时候不是单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而是用换气这一技巧,让整体的演唱更加富有感染力,同时加上“山西梆子”的唱法,使得郭兰英老师的音域更宽,真假声的转换也非常平稳。声乐演唱技巧种类繁多,既包含民族唱法,又兼具美声唱法,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应尤为注重咬字、发音、换气、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做到咬字清晰、真假声转换自然、换气顺畅等。

在气息上,吸气的时候像闻花香一样自然饱满,在演唱的过程中,胸腔持续保持松弛的扩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让横膈膜成为中轴和支点,通过韧性强、力量大的横膈膜控制声音。整体共鸣在演唱中所产生的效果能充分展示演唱者声音的磁性和魅力。在咬字上,结合语言运用形成歌唱共鸣,准确起音,重视字的发音,保证元音均匀,辅音清晰自然,音色优美,情感饱满,音与音的连接通透、明净。在共鸣腔体上,中国的声乐演唱基本上延续了美式唱法的特点,发声腔体较小,音色明亮,声音位置靠前,使用的共鸣是局部腔体的共鸣,中低音区和高音区基本听不出换声的感觉。

二、情感表达中的常见问题

(一)演唱“用力过猛”,情感表达效果不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出现“用力过猛”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往往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表达情感,或者说学生在表达情感的时候没有做到位,很多时候都是技巧应用得当了,但是实际的情感表达却不恰当。尤其是一些学生在初学声乐演唱的时候,过于重视声乐演唱的技巧,而没有正视情感的表达,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技巧和情感不能协调统一,导致演唱技巧虽然合理,但是在情感表达上却不突出,宛如一个演唱的机器。

(二)演唱缺乏感情,情感处理不到位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具体技巧对情感进行处理。在环境方面,如果环境较为轻松,情感应该较为活泼、愉悦,如果环境较为压抑,则情感应该较为严肃、沉重;在技巧方面,不同的技巧对应不同的情感表达,如果咬字清晰,则可能情绪高涨,情感积极,如果咬字含糊,则可能情绪低落,情感消极,以至于吐字不清。在演唱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感情,在情感的处理上非常不到位,尤其是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结合演唱的具体环境和具体技巧来协同处理,然而很多学生实际很难做到。这就是技术到位,但是情感不到位,或者是技术不到位情感也不到位,这就涉及一些学生演唱练习方面的问题了。

(三)演唱未能与情感融合,情感理解不恰当

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理解尤为重要,要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部分歌曲情感较为激昂,但是学生会用一些比较舒缓的技巧进行演唱,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同理,部分歌曲情感较为平缓,学生会用一些比较激进的技巧进行演唱,也会影响演唱的效果。尤其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经历过歌曲创作的年代,对于歌曲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并不了解,或者是一些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了解过于肤浅,这都会导致情感表达不突出。一些歌曲情感丰富,并不只有一种情感,而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其只看到了歌曲中的一种或几种情感,无法全面把握歌曲,使得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出现缺陷,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演唱效果。学生在理解歌唱情感的时候不到位,错把一些慷慨激昂的情感运用到一些舒缓的歌曲当中,或者是在一些本来应该抒情的曲段中,融入了磅礴的气势,这样就会导致情感不能有效表达,从而影响实际的演唱效果。

三、声乐演唱中正确处理情感的必要性

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情感的处理对声乐演唱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理解了情感,同时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这样的演唱才算是基本合格的。声乐演唱技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而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演唱者不仅需要接受系统而专业的技巧训练,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学会情感表达,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声乐演唱之中。演唱者不能随意演绎歌曲,需要遵循一定的演唱技巧,并且剖析歌曲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让实际的情感表达更加突出,才能取得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情感表达,声乐演唱更是如此,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无论应用何种演唱技巧,其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都是抒发情感,如果没有情感表达,演唱技巧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有技巧的外壳而没有情感的实质。另外,只有充分表达出情感,才能增强声乐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引起听众的内心共鸣,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演唱者的意图,把握作品的内在精髓。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借助情感表达,能升华演唱内涵,并取得不错的演唱效果。只有有了情感表达,才能提高审美层次,增强审美体验,并理解声乐演唱是一种情感表现活动。

四、优化演唱技巧以促进情感表达的措施

(一)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技巧,打牢声乐演唱基础

要不断加强演唱者的技巧训练,加强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分析,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做到技巧协调统一。演唱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演唱者需要对实际的歌曲演唱技巧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才能实现歌曲演唱效果的升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演唱者应当强化对演唱技巧的日常练习,做好呼吸技巧、发声技巧、共鸣技巧等的训练。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从而将各种技巧协调统一,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际的演唱效果。在实际的演唱练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练、多思考,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得到有效的巩固,从而优化实际的教学效果。要重视换气练习,教会学生呼吸技巧,做好声音共鸣的训练,增强声音的穿透力,使学生通过声乐技巧的练习了解声乐演唱的意义,掌握其中的精髓。

(二)做好情感的处理,科学把握演唱的情绪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训练,尤其是一些学生不懂得应该怎样表达情感,或者是情感表达不恰当,这都会导致声乐演唱实际效果的缺失。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一种体验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是正确的情感表达,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名作,并对其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心理进行揣摩,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之中的情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更容易代入自己的情绪,做出最好的音乐演绎。在情感训练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情感表达的尺度,部分学生尽管已经知道了怎样才是正确的情感表达,却因为过于侧重情感流露,而忽视了技巧的融合,情感表达过于用力,使得整体的演唱显得非常的僵硬、不自然,这是在声乐表演中所要规避的,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需要建立在一种形象具体的表现方法之上,应该运用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形象的乐曲呈现,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情感表达的效果。

(三)处理好技巧和情感的关系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除了要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之外,情感的表达也非常重要,能够通过声乐演唱的方式抒发情感,才是一位合格的声乐演唱者。同时,声乐演唱者借助对情感的把握,实现演唱技巧上的升华,做到技巧与情感的精准结合,实现演唱者演绎水平的提高。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应做好技巧与情感的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比如气息控制技巧,在调节气息时,应该以情感变化为依据,情感较为激昂,则呼吸急促,情感较为平和,则呼吸均匀;又比如节奏掌控技巧,音乐情感较为激进时,则应加快节奏,情感较为舒缓时,则应放慢节奏等等。

五、结语

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相互依存,如何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紧密结合,是现代声乐演唱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做好相关的研究,使声乐演唱“情景”交融,技能打基础,情感筑意境,提高声乐演唱的效果。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呢?因为无论是哪种声乐演唱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表达情感。也就是说,声乐演唱者需要在牢固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融入完美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让演唱作品所承载的价值得到体现,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位听众,让其获得美的熏陶。

猜你喜欢

咬字演唱者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