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R-3064-5p 对前列腺癌PC3 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2021-06-22方丹丹路玉祥李西艳楚元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养液荧光素酶引物

方丹丹, 杨 华, 李 元, 路玉祥, 李西艳, 杨 丽, 楚元奎

(1.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银川 750004)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男性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分别位于第2 位和第4 位[1]。2015 年我国PCa 新发病例数约为60300 例,死亡人数约为26600 例,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排在男性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 位[2]。尽管早期PCa 经过局部手术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随着病情进展需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经过18~24 个月雄激素剥夺法治疗后,PCa 最终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PCa,这类患者治疗及预后均较差,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3]。因此,进一步揭示PCa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微小 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保守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长度约为18~25 个核苷酸,可通过与靶基因序列互补结合,从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是基因调控网络中的核心成分。多种miRNAs 参与了PCa 的发生、发展,在PCa 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8]。已有研究[9-11]表明,miR-3064-5p 在肝癌和胃癌细胞生长调控中发挥抑癌作用。目前miR-3064-5p 在PCa 细胞增殖与转移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miR-3064-5p 在PCa 细胞增殖与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以期为PCa 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人PCa 细胞株PC3、DU145、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 及K-SFM 培养液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中国上海)。胎牛血清和RPMI-1640 培养基购自GIBCO 公司;mimic nc 及 miR-3064-5p mimic、靶向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EIF5)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由广州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 购自美国 Invitrogen 公司;Trizol试剂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HiS-cript II Q RT SuperMix for qPCR 和ChamQ SYBR qPCR Master Mix 购自诺唯赞公司;兔抗人EIF5抗体、鼠抗人GAPDH 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羊抗鼠二抗购自美国ProteinTech-Group 公司;总蛋白提取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ual-GloRLuciferase Assay System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 公司;miR-3064-5p 序列来源于NCBI 网站,检测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及转染 PC3 和DU145 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 培养液,RWPE-1 细胞培养于K-SFM 培养液,培养条件为37 ℃、5%CO2的恒温、恒湿环境。选取对数期生长的PC3 细胞以相应密度接种于60 mm 培养皿和6 孔板中,待细胞培养24 h 贴壁后按照Lipofectamine 2000 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转染,将PC3细胞分为转染mimic nc 组及miR-3064-5p mimic 组,48 h 后收集细胞用于后续检测。

1.2.2 qRT-PCR 检测 Trizol 法提取各实验组细胞总RNA 并测定其浓度。按照HiScriptIIQRTSuperMix for qPCR 和ChamQ SYBR qPCR Master Mix 试剂盒说明书对上述RNA 进行反转录和PCR 检测。miR-3064-5p 反转录引物:5′-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 ATACG-3′;miR-3064-5p 上游引物:5′-TGTGGCTGTTGTGGTGTGC-3′,下游引物:5′-CAGTGCAGGGTCCGAGGTAT-3′;U6 上游引物 5′-CTCGCTTCGGCAGCACA-3′,下游引物:5′-AAC GCTTCACGAATTTGCGT-3′;EIF5 上游引物:5′-GTTCTATCGCTACAAGATGCCC-3′,下游引物:5′-CTCCCAGCTCACAACCAAAA-3′;GAPDH上游引物:5′-AAATCCCATCACCATCTTCC-3′,下游引物:5′-ATGACCCTTTTGGCTCCC-3′。反应条件:95 ℃ 5 min;95 ℃ 25 s,58 ℃ 25 s,70 ℃25 s,36 个循环;72 ℃10 min。实验重复 3次,2-ΔΔCt法计算 miR-3064-5p 和 EIF5 的相对表达量,小核RNA U6(U6)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分别作为内参。

1.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取对数生长期的PC3 细胞,0.25%胰酶消化后,以 600 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12 孔板中,细胞继续培养24 h 贴壁后,Lipofectamine 2000 法转染 mimic nc 及miR-3064-5p mimic。细胞继续培养 10~14 d,每隔3 d换1 次液。PBS 清洗细胞3 次,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结晶紫染色 3~4 min,PBS 清洗 3 次,干燥后计数细胞克隆数,并计算克隆形成率。

1.2.4 MTT 实验 将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4个96 孔板中,每组6 个复孔,待细胞贴壁后转染mimic nc 及 miR-3064-5p mimic,分别于转染后24、48、72 和 96 h、每孔加入 30 μL MTT 试剂,37 ℃放置 4 h,弃掉培养液,加入 150 μL 二甲基亚砜,在酶标仪490 nm 处测各孔光密度(OD)值。

1.2.5 划痕愈合实验 取对数生长期的PC3 细胞,0.25%胰酶消化后,以2×105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6 孔板中培养。细胞培养24 h 后转染mimic nc 及 miR-3064-5p mimic,使用 200 μL 黄色枪头各孔平行划3 条线。随后,PBS 清洗3 次,加入RPMI-1640 培养液继续培养。100×光镜下于指定时间在指定位置对各孔进行拍照,测量各组划痕宽度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2.6 Transwell 实验 细胞分组转染mimic nc及miR-3064-5p mimic 后,消化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中,每个小室 5×104个细胞,培养 24 h 后PBS 清洗2 次,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结晶紫染色30 min,PBS 清洗2 次后用棉签擦净小室膜上方细胞,干燥后400×光镜下随机选取5 个视野拍照并计数进行分析。

1.2.7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构建分别含EIF53’-UTR 野生型(EIF5-WT)和突变型(EIF5-Mut)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广州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取对数期生长的293T 细胞以1.5×104/孔的密度接种于 96 孔板中,培养24 h 细胞贴壁后,脂质体法将构建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别与mimic nc 及miR-3064-5p mimic 共转染入293T 细胞。细胞继续培养48 h后,使用 Promega 公司的 Dual-Glo®Luciferase Assay System 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双荧光素酶基因活性,具体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8 Western blot 检测 分别收取转染mimic nc 及 miR-3064-5p mimic 培养 72 h 后的 PC3 细胞,Western blot 法检测 EIF5 和 GAPDH 的表达。蛋白裂解液RIPA 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BCA 法检测其浓度并计算上样量,随后进行SDS-PAGE电泳,浓缩胶70 V 电泳60 min,分离胶100 V 电泳 60 min,湿转法转至 PVDF 膜,300 mA 115 min,5%脱脂奶粉封闭2 h,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一抗4 ℃孵育过夜,PBST 清洗3 遍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1 h。PBS 漂洗后ECL化学发光试剂显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和 Graph Pad Prism 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重复3 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iR-3064-5p 在PCa 细胞中低表达

miR-3064-5p 在 PCa 细胞系 PC3、DU145 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前列腺上皮RWPE-1 细胞(P 均<0.01),见图 1A。miR-3064-5p 的表达在 PC3和DU145 细胞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本研究选择PC3 细胞作为后续研究对象。将PC3细胞分组转染mimic nc 及miR-3064-5p mimic,miR-3064-5p mimic 组 miR-3064-5p 的表达水平较 mimic nc 组升高(P<0.001),见图 1B。

2.2 miR-3064-5p 抑制PC3 细胞的增殖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mimic nc 组相比,miR-3064-5p mimic 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减少(图 2A)。MTT 实验结果显示,mimic nc 组PC3 细胞生长变缓,在 96 h 时 miR-3064-5p mimic 组与mimic nc 组O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 2B。

2.3 miR-3064-5p 抑制PC3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划痕及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与mimic nc组相比,miR-3064-5p mimic 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P 均<0.05),见图 3。

2.4 miR-3064-5p 靶向作用于EIF5 基因

图1 miR-3064-5p 的相对表达水平

图2 miR-3064-5p 对PC3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图3 miR-3064-5p 对PC3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使用Starbase 在线预测miR-3064-5p 潜在靶基因,结果显示,EIF5 可能是miR-3064-5p的一个下游靶标。构建EIF5-WT 和EIF5-Mut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将两者分别与mimic nc 及miR-3064-5p mimic 共转染入PC3 细胞。共转染miR-3064-5p mimic 和EIF5-WT 组荧光素酶活性较共转染 mimic nc 与 EIF5-WT 组降低(P<0.05),而共转染 miR-3064-5p mimic 和 EIF5-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共转染mimic nc 和EIF5-Mut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4A。miR-3064-5p 高表达后,EIF5 在 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图4B、图4C)。

图4 miR-3064-5p 与EIF5 靶向关系验证

3 讨论

miRNAs 广泛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过程[7-11],目前关于miR-3064-5p 在肿瘤发生、发展调控中的作用报道较少。Zhang 等[9]报道,miR-3064-5p 在肝癌组织与细胞系中表达降低,miR-3064-5p 的过表达可通过靶向调节FOXA1/CD24/Src 通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控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Wang 和 Sun 等[10-11]发现,在胃癌中miR-3064-5p 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PTPN14、COL6A3 的表达起到抑癌作用。而miR-3064-5p 在PCa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miR-3064-5p 在PCa 细胞PC3 和DU145 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进一步功能实验验证,过表达miR-3064-5p可抑制PC3 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表明miR-3064-5p 在PC3 细胞生长调控中发挥抑癌作用。

miRNAs 可通过与靶基因序列互补结合,从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明确miR-3064-5p 抑制PCa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通过Starbase 生信分析miR-3064-5p 下游靶点,显示EIF5 为miR-3064-5p 潜在靶基因。EIF5 属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s)家族,该家族成员通过互相配合调控mRNA 翻译的启动,从而影响真核基因表达。现已发现的EIFs 有EIF1、EIF1a、EIF2、EIF2b、EIF3、EIF4a、EIF4e、EIF4g、EIF4b、EIF4h、EIF5 和 EIF5b[12]。EIFs 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许多肿瘤中EIFs 复合物的活性都显示异常,EIFs 的表达异常进而使肿瘤相关蛋白的mRNA 发生选择性翻译[13]。本研究关注的目标基因EIF5 可通过与40S 起始复合物相互作用,并伴随着60S 核糖体亚基与40S 起始复合物的结合,促进结合的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水解。所得的功能性80S 核糖体起始复合物随后在肽基转移和链延长中具有活性[14]。Song 等[15]研究发现,在肾透明细胞癌中,miR-107 靶向结合EIF5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Huang 等[16]发现,circRNA-100338 通过激活mTOR 信号通路促进EIF5 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发生转移。上述研究表明,EIF5 在多种癌症中发挥促癌作用。本研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qRT-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证实 miR-3064-5p 与 EIF5 基因间存在靶向结合位点,同时也证明了miR-3064-5p 在PC3 细胞增殖和转移调控中发挥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EIF5 基因的表达实现。

综上所述,miR-3064-5p 在PCa 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miR-3064-5p 可能通过下调EIF5 的表达抑制PC3 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上述结果可为PCa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培养液荧光素酶引物
甘蔗褐锈病菌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玉米品种德美亚多重SSR-PCR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几种培养液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探究
有关PCR扩增过程中的疑虑与剖析
家兔β干扰素启动子质粒的构建及其启动子活性鉴定
基于CXCR4启动子的中药有效成分高通量筛选细胞模型构建和应用
细菌照明灯
双报告基因标记乳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活体成像研究
刍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