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国家精品课程木材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1-06-21郭明辉杜文鑫

高教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郭明辉 杜文鑫

摘  要:以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对基础课程木材学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意义,挖掘木材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改革路径,实现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高素质林业科技人才的总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木材科学与工程;木材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9-0153-04

Abstract: To reform the basic course of wood science under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with the goal of morality education, and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engineering first-class discipline and new engineering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opportunity. By analyzing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f the course, digg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wood science,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reform path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rient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he overall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will be realized.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ood Scienc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推进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对高等院校的要求[1]。以培养学生为中心,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契机,以课程思政为渠道,全面增进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针对性,打造契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精英人才,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意义重大。

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普遍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教学过程中忽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属性没有得到完全体现,价值引领与教学体系脱节[2]。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局限、教学内容抽象孔洞、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授课塞责,学生敷衍应付。要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就必须用课程思政理念为专业知识教学注入“灵魂”,通过丰富课程内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德才统一[3]。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一流学科”下设的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为改革着力点,基于“一流人才”的培养要求,重点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不能同向同行等问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深入挖掘专业国家精品课程木材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全面提升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一、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

(一)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思想价值引领迫切需要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政治思想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在课堂上传递价值,高校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具有教育功能。

改革开放初期,课程思政工作就已经展开。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为了使受过教育的人能够在道德,智力和身体各个方面得到发展,重要的是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1985年,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插在时事教育,文学艺术教育和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外活动中。早期的课程思政理念主要围绕思政课教学,以及向其他课程的渗透,但缺少系统的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1994年,课程思政概念首次被明确,他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教育作用,包括各种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課,使各种学科和课程与德育课程有机结合[5,14]。进入新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方略。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在争创世界一流的同时,社会主义大学切不可遗忘中国特色,重在紧密围绕“四个服务”。传统的“大思政”格局需要巩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更要抓紧推动,近年“三个根本问题”“三全育人”“四个回归”相继被提出,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高等教育的根本标准,旨在开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价值引领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来进行,专业课程则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德”“才”教育普遍脱节。在新时代,加强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建设“课程思政”的运转机制,已经成为一项具有紧迫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工作。近年来“上海方案”实现了“课程思政”试点全覆盖,“中国系列”课程实现了开设多样化,作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当代中国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7]。

(二)开展课程思政是“双一流”建设要求

“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8],“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和保障、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科课程的建设,发挥课程思政,教师起着核心作用。如果教师想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就必须首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9]。高校教师必须坚持德行,以德学习,以德育人,才能承担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无形中也传递给学生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意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巨大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增强自己专业知识,还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真正关注并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利用人格魅力结合实际情况去感染和鼓舞学生,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并引导他们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力量,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美丽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尤其是林业院校的学生。没有农林建设的现代化,就不会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林教育精准助推;实施农村振兴,农林教育责无旁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林教育举足轻重[10]。面对新生态建设的新要求,面对林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新林科学子来更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应具有尊重老师,遵守纪律,勤奋研究,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和全面发展的人文情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想,能够培养农林现代化的领导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中国做出历史性的新贡献。

(三)开展课程思政是创新教学模式要求

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对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与新时代接轨,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工程得以实施的人力基础。同时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新林科学生培养要注重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专业课要着力培养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专业人才,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强化家国情怀、寰球视野、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国际竞争挑战的新林科人才。

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要结合课程特色充分发掘和应用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1],专业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技术发展和实践技术,同时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情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12],最终实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理想信念,又有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

我国木材科学已取得长足进步,有的领域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木材学不仅是一项系统化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具备极强的应用性。结合木材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自然的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不显突兀,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一)教学内容

通过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进行选择和设计,搜索授课内容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例如首先,在讲授“木材学导论”时,要让学生懂得木材是当今世界用途最广的可再生的建筑材料,而它的起源可追溯至距今二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在前人无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展并不断创新,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木材的利用,渗透出不断挑战自然,利用自然,最终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其次,在介绍树木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气候与木材特有宏观构造特征和天然缺陷,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融会贯通;第三,在介绍木材碳储能,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同时渗透正确生态文明观,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意识;第四,基于木材天然特性进行的木材仿生功能材料研究,渗透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崇尚科学、探索自然、尊重科技的思想;再如通过介绍我国木制品生产工业在产能、技术、产品质量等角度均达世界最大木制品生产国行列,传递给学生敬业素养等等,通过综合教育理念,显隐结合培养人才。

(二)实验环节

通过开展实验探索未知,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11-14]。“木材学”课程实用性强,实践环节尤为重要,通过开展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求是、创新、专注等潜能,鼓励学生从实验中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科研情怀。以美国为例,教师常布置给学生一些在课堂内容中没有提及的课外问题,需要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和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汇报展示的形式进行讨论,对于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尤为适合这一模式,通过“布置任务-探索发现-讨论解决”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显著促进教学效果,教师适当为学生提供木材科学最新研究进展,为学生提供实操平台,如在木材微观构造特征实验中,图物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如何利用木材的特性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与教学课程相比气氛更为活跃,课程设计相对更为灵活,师生能够面对面平等的讨论,如木材力学性能实验中讨论在木材、人类与环境、木材改性中的环境问题,论证木材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贡献和作用,从而引申到生态文明及自然歸属感。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多以论文等形式,实践作业则相对欠缺,例如在学习了木材的宏观构造之后,可以开展校园内分组树种识别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竞赛活动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竞赛能够创造出优秀人才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木材学课程培养学生既可以参加科技作品竞赛,也能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例如,邀请学生参加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参赛团队可自主选择工艺改进类、发明制作类和创业类等不同的竞赛内容,学生们从对TRIZ专业知识学习开始,经过功能分析到方案设计,再到试制模型,经过为期数月的准备,最终进入答辩环节。需要不断拓宽思维,以设计每个环节并探索不同的可行方案。学生参加诸如“创意空间”“家居设计竞赛”“挑战杯”等重大比赛,培养了学生专注、努力工作和追求卓越的杰出品质。这些学生是未来行业内的高品控工程师,而这一杰出的理念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木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提升课程组教师的育德意识

课程组教师通常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但综合教育理念略显欠缺,导致讲授专业知识时无法生动地将思政内容引入。这就要求课题组教师要踊跃参加思政培训与交流,拓宽眼界,改变思维,增强协同育人的观念和认识[13];积极开展立体多元的教育改革项目,通过显隐结合的形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水平;有意识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云课和云平台用于在线和课堂一体化教学。课前,发布教学资源,例如结合了思政要素并链接到扩展知识的热门案例视频,使授课内容更丰富,更生动。课上,在传授专业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现场讨论、课堂表演等,便捷灵活地进行教学互动并且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思政教育。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评估,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三)完善考核評价机制和教学分析

为了检验教学改革的效果,必须改变以笔试为基础的传统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引入诸如扩展评估,开放式命题,典型案例分析,交流和讨论等模块,着重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应用和接受能力,以体现价值指导专业课程。通过教学评估分析,可以获得学生参加课程思政学习的主动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信息。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应重视价值指导,良好的教学评估对于教师在专业课程内容和方法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的修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

传统的课程教学环节,基本上将专业知识的掌握度设置为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的视角下,需要对教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将能够渗透和依托的各种思政元素资源涵盖进教学体系,特别要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以便服务于学生,既满足他们“一技之长”的要求,又能够满足他们“为人处世”的必需。现阶段绝大多是课程思政教学,在实现完整的教学原理转化的过程中,都以改进教学活动或丰富教学内容为主,缺少对教学材料的凝练和更新,特别对于国家精品课程木材学,融合了课程思政和新工科理念的教材处于空白,无法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近年来理工类学科课程思政专题、案例集相继问世,值得借鉴和引进,基于此,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教学团队通过整合课程体系,着手出版我国林业工程领域首部课程思政案例集,通过优化教学材料,为相关院校提供示范。

(五)营造品牌化教学环境和学科文化

目前存在着忽略高等教育教学环境的误区,认为教学环境对幼儿成长极为关键,但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象无效,以诞生过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为例,通过环境布置和景观设计,凸显出多样性、友好性、包容性的人文气息和理念,不仅为学者创造了健康的研究环境,带来了轻松的氛围,同时还传承着实验室科研精神,形成了享誉国际的研究成果。标准化教室能够满足日常教学活动,但对于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远不足,最为常见的环境布置仅是几幅名人名言,一方面与学校文化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不能彰显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传统文化。针对以上问题,木材学课程教学团队着力培养学生科研素养,打造品牌化形象,营造了以“林工精神”为代表的个性化课程环境和学术环境,在树立和传承实验室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四、结束语

追溯源头,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指导下,结合“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构建木材学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势在必行。木材学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具象化了以木材学为代表的新的林业教育教学改革,引入了文化素养、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成分。同时重视立德与树人并重,育人与育心并行,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新的重点和突破点,有效地促进了高等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进而培养了肩负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黄少钦,黄少苹,钟春玲.一流本科教学建设背景下双引擎立体式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4.

[2]宋晓明,蔡广新,付鑫涛,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97(04):66-67+98.

[3]陈涛涌,杨明金.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6):35-35.

[4]马恒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3(1):90-91.

[5]蔡晶晶,房春燕,郭锦锦,等.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05(005):14-16.

[6]陈沁,谢海波,黄彩娟.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15-117.

[7]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3(Z3):38-39+42.

[8]邱均平,王菲菲.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01-107.

[9]王建南.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J].求是,2014(08):53-54.

[10]李德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宣言[J].领导科学,2013(34):20-20.

[11]孙汝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与关联性研究[J].新西部,2019(05):147-148.

[12]潘林天.关于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学园,2014(07):67.

[13]杨志刚,薛依婷,张杰.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7):109-110.

[14]闫建新,张志鸿,常争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41-4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