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共建工程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20胡勇冯力贾智朱增勇李先炜冯志明

高教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科校企实训

胡勇 冯力 贾智 朱增勇 李先炜 冯志明

摘  要: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程教育与企业生产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针对工科类高校教学理念和当前实习实训创新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探索整合校-企-协会三者间各自优势,彼此建立长效合作利益机制,共同构建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建设思路和举措。研究结果有助于统筹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示范性平台;挖掘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达标人才;促进多方沟通协调,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企合作方式,促进共建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行业协会;创新平台;协同育人;专创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3-0043-04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practical training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quality, strengthening the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with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of practical train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y integrating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associations,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cooperative interest mechanism, and jointly building an innovative platform of practical training i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helpful to realize the overall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resources, build a demonstration platform, tap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partie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ptimize the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ong-term goal of build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local industry associa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2015年國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1]。该项改革方案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相关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尝试、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教学成果与案例。然而当前教育环节中也暴露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专业教育和实践脱节、创新创业师资人才短缺、指导和实训平台匮乏、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使得与装备制造业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类人才需求不断得到加强[2]。随着工科类高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教学理念和模式支撑下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及创新思维培养的需要,如何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对现有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程教育与企业生产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为此,作者结合近年来实习实训教学心得及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共建工程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开展协同育人促进校企“专创融合”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当前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构思

专业对口,稳固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实践创新平台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为此,各工科类高校都积极加强相关平台的建设。兰州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07年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目前包含铸造和塑性成形两个专业方向。2013年本专业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同年“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自2016年通过首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19年完成第二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依托于我国工业重镇、千年古都洛阳的工业基础,与国内其他工科院校一样一直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铜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对传统制造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很多行业内的重点企业都面临着单位改制和改革的痛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各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能将全部精力聚焦于市场开拓和增加效益等方面,根本无暇承担大学生实习实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缺乏会同学校开展人才多元化培养的积极性。多年的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过分依赖于上述企业提供平台资源只会使实习实训教学变得更加被动。因此,我校充分发挥河南省校友会积极的牵线作用,依托于洛阳市机械制造业协会从学校层面推动双方进行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的建设。

洛阳市机械制造业协会是经洛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行业组织,现有会员300多位(包括个人及企业),其中个人会员由长期从事一线冶炼、铸造、热处理、焊接、探伤、机械加工、液压自动化、设备维修等业界内享有较高声誉的高级工程师和上述专业的高级技工注册组成;其企业会员(国企、央企、合资、民营等)涉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完整生产及加工生态链。协会充分发挥洛阳市机械工业协会会员企业所具有的行业规模化生产技术、装备、人员、产品、服务等优势,秉承:“优质服务,精准对接,成就他人,实现自我”之理念,遵循:“打造企业、个人成长的平台,搭建政府、高校、企业沟通之桥梁”的愿景,在成立之初就将服务工科类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开展实习实践教学、对接校企间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以及促进科研项目合作及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作为协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主要工作。

通过整合校-企-协会三者间各自的优势,彼此建立长效合作利益机制,共同构建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终将在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其平台建设构思如图1所示。

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平台建设主要思路和举措

针对工科类高校教学理念和当前实习实训创新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只有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主体作用,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的需求有效结合,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为此创新平台建设可以采取如下主要思路和举措:

(一)学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间培养目标协同

新的形势下,高校应该牢牢樹立为企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服务意识[3],联合协会和企业共同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相关培训环节在大学四年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和形式,致力于将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理念融入本科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建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发挥指导作用的新模式。在学生培养方面,可以借助平台资源依托于企业联合进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如我校联合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铸锻分公司开展——铸造见习工程师培训,同宁夏共享集团开展卓越工程师班培训计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安排学生分年度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强化其工程背景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切实为企业生产制造解决“燃眉之急”的相关现实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生产企业的特点,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和兴趣,筛选出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类问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引入企业导师联合进行指导,为企业提供毕业即就业的合格人才;同时在联合指导过程中,可以择优推荐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改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洞悉创新创业新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推动企业发展。通过上述“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建立,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顺应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减少企业技术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成本;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创新平台的历练可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劣势,结合企业对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及时定义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

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精神指引下,健全多元化教学体制,强化创新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同高校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共同依托于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开展高校、企业和协会三方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专业、职称和学历限制,从协作育人的角度进行项目设计,彼此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平台师资队伍的协同成长。高校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做访问工程师,支持专业教师深入平台对口企业开展广泛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主动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联合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共同攻关进行技术推广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4]。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遴选出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推荐给学校作为客座教授,定期为高校师生举办与工程实践有关的学术讲座并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上述多元化教育师资人才的智力共享有效降低了企业和高校引进人才的周期成本,补充了企业发展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短板,强化了教师学以致用的职业能力,奠定了校企双方长效合作的利益机制。

(三)促进管理机制协同

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建设与校内“新工科”建设和“专创融合”建设的一体统筹、系统设计和全程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上,以企业内部标准化的管理思想去影响学生对于职场中个人素质提升的向往,以企业鼓励激励制度带动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抽选优秀学生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识别,组织和业务流程的互动创新,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接受工业企业标准化、流程化的运营方式。平台可以以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有效资源,实现技术、知识、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完整对接与融合,在建立资源利益分配制度,保障资源共享各方的合法权益前提下,以自身发展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择优而选,产教深度融合,成就优质的创新创业团队。

三、创新平台实践效果

通过校-企-协会三者间长效合作利益机制的建立,平台在“协作育人”的实施方面取得了如下的实践效果:1. 平台对口学科全面,以协会现有平台筛选更优质的工业企业为校企双方共享资源提供良好机遇,在强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协会组织内部数百家研发生产企业资源,为高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2. 挖掘企业当下技术、管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高校提供协同育人的基础方向建议,以工促学,以学为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了实习实训环节中学生投身企业生产运营的参与度,全面加强了工程应用背景和创新训练;3. 整合企业与学校的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健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标准机制制度。校企跨界融合,资源互补,优势提升,切实整合了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知识产权、软硬设备等资源,面向高校学生培养、教师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等需要,最终实现了产教融合,资源互补,发展共贏的目标;4. 搭建了创新发展信息化平台,在相关企业与高校间架设起信息对接桥梁,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多方深入沟通协调,完善了创新创业建设体系。

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共建工程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将有效解决学生对实习实训平台的向往(通过平台拓宽学生视野,使其对全行业发展有全面的认知,直面行业生产一线,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强化高校对学生培养方向的识别(通过平台牢牢树立为企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OBE服务意识,致力于将CDIO理念融入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增强校企对师资团队建设的规划(通过平台建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双师型”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实践经验[5]);顺应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平台在相关企业与高校间架设信息对接桥梁,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需要从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上做出积极的改变,协会和企业需要站在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的角度勇担社会责任。通过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共建工程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平台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实现统筹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示范性平台;挖掘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达标人才;促进多方沟通协调,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企合作方式,促进共建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学校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企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协作育人工作,通过校-企-协会三者间长效合作利益机制的建立,共同推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到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

ent_2861327.htm.

[2]刘琪,冒国兵.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19(5):25-28.

[3]刘立柱,汤卉,康福伟,等.OBE理念下材料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J].高教学刊,2019(10):36-38.

[4]徐伟丽,何胜华,杨林.研究型高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99(3):82-85.

[5]张海生.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41-55.

猜你喜欢

工科校企实训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