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2021-06-20李晓兰于丽

上海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李晓兰 于丽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临床各科室上报的362例大环内酯类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累积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处理情况和预后等。结果:所有例病报告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静脉滴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最常见的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炎,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5; R96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09-0039-04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crolides

LI Xiaolan1, YU Li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ozuo, Henan Jiaozuo 454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7th People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macrolides in clinical us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afe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The data from 36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macrolide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basic information, drug usage and dosage, adverse reactions involved in organ-system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ime for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nosi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all case reports, there were slightly more male patients than females, intravenous infusion had mo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 were rash, pruritus, phlebitis, and the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phylactic shock or even life-threatening.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for clinical medical staff so as to ensure clinically safe and rational medication.

KEy WORDS macrolide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ational medication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大环内酯环基本结构的抗生素,自1952年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以来,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具有适用人群广、半衰期长、服用方便、口服吸收好、毒性低微等特点[1],在抗感染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日益增多。明确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对于其临床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药房药库系统资料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3],统计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科室上报的362例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使用Excel软件对这些病例报告进行汇总[4],每一例病例报告包含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通用名称、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信息,并将这些病例信息进行分类统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二部化学药(西药)中收录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为基础,参考《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年第一版等资料,整理本院大环内酯类药品品种。整理后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共计362例,其中联合用药78例,均纳入本次研究的病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判定结果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评价[5]。

1.2 数据分析

将Excel表中患者年龄向上设置均取整,如“9个月”规范为1岁”,以《新编药物学》17版中收录的大环内酯类药品为基础,参考2018年版《國家基本药物目录》等资料进行规范,同一品种剂量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可视为同一规格。

1.3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使用Excel软件设计统计表格,Excel中每一行均代表1例病例报告,对362例大环内酯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在362例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190例,占比52.49%,女性172例,占比47.51%。年龄最大92岁,最小1岁6个月,平均年龄(61.38±15.24)岁,患者年龄呈正相关(表1)。

2.2 联合用药情况

本次研究的362例大环内酯类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联合用药病例91例,占比25.14%,联合用药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中,阿奇霉素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数量居多,阿奇霉素联合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362例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共统计出357例不良反应报告的ADR发生时间,5例报告未记载具体发生时间。其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10 min内的报告数量最多(表3)。

2.4 累及系统-器官分布

纳入本次研究的362例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按照WHOART更新版(2015年版),将各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进行分类[6]。362例ADR报告共累及13个系统-器官。其中,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皮肤附件系统最为常见,主要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为瘙痒、皮疹,其次呼吸困难、血小板减少、恶心、伪膜性肠炎等出现情况也较多(表4)。

2.5 各品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及主要临床表现

362例大环内酯类药品不良反应共包含6个大环内酯类药品,分别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和地红霉素(表5)。

2.6 严重不良反应分布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定义[7],可发现大多不良反应较轻微,严重不良反应共涉及73例,占20.16%。其中,住院或住院時间延长的报告数量最多,共涉及53例,占比14.64%。阿奇霉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最多,为35例,占全部ADR报告的9.67%(表6)。

3 讨论

3.1 发生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362份病例报告中,男性占比略多于女性,21~7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患者年龄呈正态分布,与中国人群的不同年龄段分布基本一致[8]。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比高达40%以上,分析原因可能一是由于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及代偿能力逐渐衰退,导致机体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二是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需要长期服药、联合用药[9]。临床医生在使用该类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注意联合用药情况,避免一次应用多种药物;用药前须详细询问病史,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状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方便,用药前无须做皮试,在儿童中应用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说明书中对该类药物,如注射用阿奇霉素用于16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证实[10]。本次统计的20岁以下人群中,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临床医生应审慎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给药,控制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明确用药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药。

3.2 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布

本次研究的病例报告中,大环内酯类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占比为25.14%。近年来有研究表明[11],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作为重症、难治或者考虑为混合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是合理、有效和安全的。但临床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特别是应尽量取得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以免产生耐药菌增多、不良反应增加、二重感染等不良后果。

3.3 大环内酯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362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给药后10 min以内,口服制剂发生时间多在给药2~3 d。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采用的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评价用药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顺序的合理性。如预防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应避免空腹服药,若反应严重又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可以在用药前0.5 h口服蒙脱石混悬液,或用药时加服维生素B6,可减轻症状而不影响疗效。静脉滴注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浓度和时间要求,该类药物不适宜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

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累及系统-器官

362例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累计6个品种,涵盖近50个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累计13个系统-器官。统计结果显示,全身性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听觉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用药部位损害和肝胆损害构成比明显偏高,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占比较低,与201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报一致。

持续监测不良反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发现药品说明书上没有的、新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药物安全性的监测,综合评价药物的风险与效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 万希润, 马小军, 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4-35.

[2] 归成, 徐红冰, 黄堃. 2005—2007年上海市83家样本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分析[J]. 上海医药, 2008, 29(11): 509-511.

[3] 黄晓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11): 64; 66.

[4] 胡东梅. 1 58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北方药学, 2015, 12(4): 156-158.

[5] 林鑫, 郭进京, 任慧玲. 基于WHOART的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 2019, 16(3): 157-163.

[6] 曹军华, 韩勇, 陈东生. 1 5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 21(9): 431-433.

[7] 姚杰, 韩莉, 魏继福. 463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业, 2014, 23(9): 43-45.

[8] 李萍, 顾建芳. 老年呼吸道感染病人静脉输注阿奇霉素初始阶段速度不同对主要不良反应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7, 31(13): 1603-1605.

[9] 鲁琼, 原海燕. 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探讨[J]. 中南药学, 2012, 10(9): 716-718.

[10] 高明娥, 薛智民, 赵瑞玲, 等. 525例儿科患者注射用阿奇霉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16, 13(2): 355-358.

[11] Etminan M, Westerberg BD, Kozak FK, et al. Risk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macrolide antibiotic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 Laryngoscope, 2017, 127(1): 229-232.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