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与思”研究

2021-06-15钮晓华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成效小学科学

钮晓华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认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顺应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做与思”模式的实施。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有效对策促进“做与思”教学模式的融合,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益,为相关研究贡献有益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与思;教学成效

伴随着新课标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取“做与思”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然而,该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做与思”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认知有限,但是对于外部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采取“做与思”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对于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注重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较早的发展阶段帮助小学生养成实践的能力与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解决科学问题,将有助于其在未来的学业过程中迎难而上,攻克科学难关,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做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之后形成主动性思考,使其进行习惯性反思,从而对于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激发起创新精神,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做与思”的现状分析

其一,“做”缺乏足够的规划性与目的性。在小学科学中采取“做”,是为了保证小学生具有充足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课前缺乏足够的规划与准备,课前准备不足,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未能让科学实验得到有效实施,小学生难以充分参与到其中,导致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同时,因为课上教学没有目的性,很多授课内容偏理论性,难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度。

其二,“思”缺乏对过程的关注。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对于科学课程充满了兴趣,学习时能够产生足够的探索精神,但是很多教师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仅关注授课的结果,而缺乏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因此无法调动小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未能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从而影响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其思考能力的培养。

其三,合作交流的机会较为缺乏。小学生的天性是积极乐观,不愿意受到束缚,喜欢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足够影响他们的终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因此任何小学时期的教育行为都足够重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均为开放式问题,并未注重对于结果额讨论,而是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很多老师会认为小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能力与讨论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与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倾听,从而打击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相驰。

三、改善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对策

(一)做好思想的引导,勇于发现问题

小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具有足够的好奇心,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喜欢去探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去做好思想的引导,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好的问题要贴合生活实际,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认知,能够形成充足的思考空间。对于小学科学中的现象与试验,要引导学生把握住矛盾的根源,勇于提出自己内心的疑惑,从而开展研究。比如对于植物果实的认识与观察,可以让小学生们自己在课下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帮助他们思考不同植物的果实具有怎样的差别与特征,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与讨论,深化小学生思想上的认知。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引起小学生的思考,比如纸张的声音,让小学生们思考纸张的声音是否和厚度有关。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先让小学生们在课前做好大胆的假设,并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地思考,由此在课堂上展开验证,真正的发现真想,让小学生具有足够的思考能力。

(二)做好实践引导,培养大胆动手能力

小学生因为刚进入校园的时间较短,对于教师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抵触与害怕情绪。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实践,教师要做好实践的引导,让小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与胆怯。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规性的实验操作,不可过分注重结果,要注重过程的引导,关注小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养成。比如在显微镜的观察与认识中,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入实验中,先进行清晰与正确的显微镜的调试演示,然后给予小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自由动手,当他们的行为出现偏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纠正与指导,并及时进行鼓励与夸奖,以提升小学生动手的自信心,增强其实践的技能。再者,为了更好地提升实践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试验展开前,通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演示实验过程,并对一些动手的步骤详加介绍,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在动手的过程中增加其自信,有助于试验过程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氛围营造,构建良好的“做与思”融合环境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做与思”的结合,要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轻松、自在的动手与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勇于表达自身的观点,当小学生出现偏差性回答时,不可急于纠正,而是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偏差根源,并对此进行耐心地引导,让小学生学会正确的反思与思考,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其次,对于多样化的表达形式要进行鼓励。再者,要学会倾听小学生们的思想。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动手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倾听。小学生是天真的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当他们在动手或者回答问题时,如果教师能够对此表示认可和夸奖,将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鼓励,即使答案出现偏差,教师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并温和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考。

四、结语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都有其道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抓住课程的精髓,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养,贯彻“做与思”的教学理念,让思考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让实践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242-243.

[2]王明贤.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因素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4.

[3]乔金石,顾长明.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做思共生”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51.

猜你喜欢

教学成效小学科学
职校物理教学如何优化整体效果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研究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研究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经管类课程网络交互教学实施的成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