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女王”黄宗英:上海滩最浪漫“甜姐儿”

2021-06-15二水

妇女 2021年3期
关键词:赵丹情书

二水

从戏剧到文学,从浪漫到现实,它们串起了黄宗英的一生。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先生于2020年12月14日离世,享年95岁。黄宗英的一生,是不断书写传奇的一生:她从红极一时的“顶流”演员,转型成笔耕不辍的优秀作家;她经历4段婚姻、3次丧偶,但始终追寻着爱情的浪漫……在世人眼中,黄宗英一直是率性且自信的。她的儿子总结道:“妈妈一辈子爱舞台、爱电影、爱文学,一辈子爱笑、爱美、爱艺术,一辈子都年轻而蓬勃。”

人间“甜姐儿”有颗爱国心

做演员,是黄宗英从小的梦想。1925年,黄宗英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电话局总工程师。有一次,她和家人到剧院看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给小小的黄宗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她便深深地迷恋上了戏剧,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大舞台。可天有不测风云,黄宗英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此后家道中落,小小年纪的她只好辍学在家,帮母亲料理家务,做针线活贴补家用,“戏剧梦”也渐渐变成了“养家、孝母、供兄弟上学的梦”。

命运的转机在1941年埋下伏笔。当时,16岁的黄宗英只身来到大上海投奔大哥黄宗江,以见习生的身份进入了一个剧团。2年后,她偶然得到机会踏上了话剧舞台,出演著名导演胡道祚的轻喜剧《甜姐儿》,在剧中饰演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没成想,《甜姐儿》瞬间火遍上海滩,排档100多场,场场爆满。自此,“甜姐儿”也成了黄宗英的代名词。演出散场结束后,更有大批粉丝蜂拥后台,争先恐后要给黄宗英送花,请她赏光吃饭。1947年,导演陈鲤庭正筹拍电影《幸福狂想曲》,为女主角的人选伤透脑筋。无意之中在朋友家书桌玻璃板下看到黄宗英的照片,陈导拍桌说:“就是这双眼睛!”就这样,黄宗英被选中,从舞台转至银幕。《幸福狂想曲》上映后颇受好评,黄宗英也成了上海滩的“名角”,但她无暇享受这所谓的歌舞升平。她虽长期在霓虹灯下生活,内心却是向往进步、向往新中国的。彼时,上海滩因国共谈判破裂,被白色恐怖笼罩着。1946年,由多位进步电影工作者合办的昆仑影业邀请黄宗英到昆仑影业拍片,黄宗英无惧被打击、迫害的风险,很快就签订了演员合同,参演昆仑影业的《丽人行》《麻雀与乌鸦》等多部进步影片。她说:“(这些影片是)我们在迎接解放的炮声中拍的,拍得踏踏实实,拍得有根有据、有声有色。”

仅以不学为憾

与从小梦想做演员不同,成为作家是黄宗英自己也没预料到的事情。1946年,21岁的黄宗英在北平拍摄完电影《追》后,受邀回到上海进行义演。空闲时,她喜欢看书、读英语,时不时也练练小楷,但最让她投入的,还是写作。日积月累,写的文章多了,她就把文章汇集起来投给了上海《文汇报》。没想到,这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开始在文艺副刊上以“寒窗走笔”为题进行散文连载。有文艺界人士评价说,黄宗英以女性的细腻、散文抒情的笔调,创作了“散文化的报告文学作品”。

1950年10月,闯入文坛的黄宗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当时,带队的团长是时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团员有张澜、马寅初、盛丕华、巴金等,时年25岁的黄宗英是团里最年轻的一员。会议期间,他们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犹太人居民废墟以及工厂、古城。黄宗英感受到当地人民保卫家国的勇气和建设美丽家园的毅力,心潮起伏下,拿起笔写了多篇随笔。回国后,尽管组织上没有布置过写稿任务,但黄宗英主动交出一摞文章。1952年,由巴金任总编辑的平明出版社将文章编辑,出版了《和平列车向前行》一书。这是黄宗英平生第一本专著,后被列入“新时代文丛”第一辑。逐渐地,黄宗英从电影演员完美转身,变成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这场跨界,当时被不少人看作文化圈轶事。可黄宗英认为,既然当了作家,就要发出该发的声音。她曾给自己立下座右铭:“不以不会为耻,仅以不学为憾。”一路走来,黄宗英始终践行这句话,从未放弃学习。

1983年,黄宗英写了她第一次进藏的报告文学——《小木屋》,讲述的是女科学家徐凤翔致力于建设高原生态研究站的故事。2年后,年过花甲的黄宗英第二次进藏考察,跟随摄制组拍摄了纪录片《小木屋》。第三次进藏时,她已年近七旬,但依然和科学家们一同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结果因严重的高原反应昏迷了两天两夜。

一生为爱而活

演绎过戏剧中的悲欢离合,也用笔亲手描绘过他人生活的黄宗英,一生经历过4段感情,每一段都令人唏嘘。在上海的剧团时,18岁的黄宗英结识了剧团才子异方(本名郭元彤)。这个男人上台能演戏,下台会作曲,还能把整个乐队指挥得像模像样。黄宗英坠入爱河,两人步入婚姻殿堂。但异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结婚当天就病了,婚后第18天离开人世。短暂的婚姻让黄宗英一度很受打击。郁郁寡欢半年后,她重回舞台,加入了南北剧社。同时,她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安定生活,以疗心伤。在哥哥黄宗江的介绍下,南北剧社的社长程述尧走进了黄宗英的生活。但没多久,他们的婚姻出现了矛盾。程家是个大家庭,注重礼节,媳妇嫁进来要相夫教子,吃饭不能上桌,还要給每个人盛饭。更重要的是,程家人不允许黄宗英继续演戏。这样的约束,黄宗英不习惯,也受不了。两人最终以离婚收场。

佳人永远不缺追求者。黄宗英在拍《幸福狂想曲》期间,与演对手戏的赵丹擦出了火花,电影中的“幸福狂想曲”余音未了,现实中的“爱情进行曲”悄然奏响。1948年,黄宗英和赵丹结为夫妇,两人惺惺相惜,也会为对方提出演艺事业上的意见,成为影视圈的“神仙眷侣”。然而,如此幸福的日子并没持续多久。1966年,赵丹锒铛入狱,徒留黄宗英一个人带着赵丹和前妻的两个孩子过日子。但她没有因此放弃生活,而是一边用心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一边等着丈夫归来。1971年,被关5年的赵丹恢复自由。两人本以为历经生活的坎坷,终于可以携手到老,可1980年,赵丹被查出已是癌症晚期,并于同年去世。赵丹离去后,生性活泼的黄宗英形单影只,独自生活了13年。

一次讲座时,台下听众问黄宗英,您还会找对象吗?黄宗英说,我本来是嫁给很宽广的大河的,现在如果再要结婚,我要嫁给学问更好的“大海”。冯亦代就是那个“大海”。1993年,黄宗英赴美国探亲期间,因要翻译一个外国诗人的诗歌,便写信求教哥哥黄宗江的好朋友冯亦代——著名翻译家、出版家,早年便是他把海明威介绍给中国读者。那是一段动人心魄的黄昏恋,68岁的她和80岁的他鱼雁传情8个月,往来情书40余万字。终于在1993年,在北京黄宗英嫁给了她心目中的“大海”冯亦代。后来,有编辑提议,请两位老人将见证了他们幸福黄昏恋的情书做个合集出版,黄宗英和冯亦代欣然应允。可惜的是,就在该书出版之前,冯亦代因病离开人世。2005年8月,见证他们幸福黄昏恋的情书合集《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出版了。黄宗英给远在天堂的爱人写了两相隔的“情书”作为《纯爱》序言。

从戏剧到文学,从浪漫到现实,它们串起了黄宗英的一生。她是演员,也是编剧。生活其中,陶醉其中,感悟其中。黄宗英生前曾说,“当一个梦圆了的时候,我们又开始追求另一个梦。渴望去做另一件力所难及的事。梦的回声唤起新的梦,循环不已,生命不息。”愿她在天堂也有梦可追……

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赵丹情书
伪造名校录取:青春局里有对父母难取悦
母爱播撒舞蹈路
赵丹与庐山
赵丹练字
情书
情书
6万字的情书
暖暖的等
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赵丹:死亡是一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