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创新深广合作的路径研究

2021-06-15谭燕黄春蓉文卫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3期

谭燕 黄春蓉 文卫

【摘 要】广安市致力于推进深广合作十余年,广深产业园的建设将深广合作推向了高潮。深广合作发展经历了“以在广东省创业有成的广安乡友为主—由商协会、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党政推动,以规划为引领”的阶段,为广安发展开辟了新的合作机制,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但广深产业园面临着融入成渝元素不够、先进的发展理念在广安略显水土不服、规划与本地产业基础切合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党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深广合作应主动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分工,用深圳经验结合广安现状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持发展定力,集中力量培育一个产业。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广深产业园;深广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3-0014-03

1 深广合作的发展历程

2011年,广安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口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推动了两地经济活动频繁往来,大批深圳企业涌入广安考察投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区域发展”明确了“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广安与深圳进一步加大推进深广合作力度。2016年深广两地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广安(深圳)产业园协议》,更是将深广合作推向了高潮。究其发展历程,深广合作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引进的企业主以在广东省创业有成的广安乡友为主,还有一部分是乡友介绍其生意合作伙伴等,如广安经开区引进的先科冰箱项目等。这个阶段转移的项目有3个特点:一是瞄准市场,项目投资的目的性强;二是单体作战,企业投资决策灵活;三是项目与项目之间产业关联度极低。广安产业基础较差,对入驻项目没有更多的选择权,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的配套。基于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政府在招商过程中试图解决产业关联度问题,找到了广东的商协会,于是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由广东四川商会、广东纺织服装协会、广东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等商协会、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它们在广安承接产业转移中看到了商机,投资建设了一些平台,例如在经开区已经宣告失败的广东工业园项目和仍在苦苦挣扎的前锋区西部牛仔城项目。商协会组织引导产业转移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产业链条整合能力,由商协会与政府对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商协会建设的产业转移平台以盈利为目的,对转移的企业收取了不菲的极差地租,导致企业在产业转移中成本大幅度增高,同时要求地方政府按投资到位资金的比例(1%~5%)给予平台招商奖励,政府投入的成本也大大提高。

第三个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党政推动,注重以规划为引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用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指导广安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层面的引导,有选择性地引進广安本地需要的产业项目。其标志性成果就是2016年9月28日在深圳签署《合作共建广安(深圳)产业园协议》,成立了四川深广合作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广安(深圳)产业园(简称“广深产业园”)规划、投资、建设与运营。广深产业园属广安经开区的“园中园”,规划面积为15 km2,秉承“产业化、专业化、资本化、人文化”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以智能电子、新材料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健康医疗、旅游服务为潜力,加速构建“1+2+3”产业体系。

2 广深产业园对广安发展带来的红利

2.1 为广安发展带来了更多关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评价“广安(深圳)产业园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深广合作对接深圳理念与资源的优势,是川粤合作的典范、国家东西部合作的两点”。四川省和深圳市对广深产业园也高度重视,寄予了厚望。自2016年9月28日签署《合作共建广安(深圳)产业园协议》以来,包括省委书记和省长在内的12位省级领导到广深产业园实地视察。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批示:“深圳将继续做好合作共建工作,坚持以广深产业园为抓手,支持产业园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区域合作精彩样板。”

2.2 开辟了新的合作机制

形成了广安·深圳市际联席会机制,两市领导每年就广深产业园的发展问题进行协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在联席会机制指导下,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广安市关于加快广安(深圳)产业园若干支持政策》(广委发〔2017〕10号),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四川深广合作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共建共管机制。

2.3 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

四川深广合作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运营广深产业园时,对标深圳速度、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展示了抢抓机遇、高质高效的理念。在项目合作上更是争分夺秒,1天之内完成了四川深广合作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14天促成了深圳能源集团与广安爱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1天促成了比亚迪与广安市政府、四川铁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28天与四川精准集团签约,300天实现了28万m2的深广·渠江云谷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封顶。

2.4 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

一是快速落地、推进了一批公共配套完善的项目,建成了高标准的奎阁医院和川师大第九附属中学等必要的城市公共配套项目,加快了产城融合发展的配套完善。二是促使了一批深圳的产业项目转移至广安落户。例如,比亚迪云轨云巴、清华启迪、深圳能源集团、招商蛇口、猪八戒网等一大批项目签约落户广安,有效促进广安“对口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在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3 广深产业园面临的问题

3.1 融入成渝元素不够

广深产业园其形似深圳在广安的飞地产业园,本质却是深圳市在帮助广安发展,尽管采取一些市场行为,但过程并不以图利为目的,因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政治干预多过,市场调节作用较弱,在发展理念上过于重视深圳元素与广安融合,对广安周边的产业外部环境重视度不够。“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协同发展,着重突出两大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形成一体化城市圈。广安作为成渝城市群的一员,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必须服从两大中心城市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在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中获得发展机遇 [1]。因此,广安的发展绝对不能缺少成渝元素。

3.2 先进的发展理念在广安略显水土不服

从广深产业园的建设和管理来看,处处体现了深圳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和管理思维,而广安真正着手发展工业起步晚,深圳后工业时代的思维理念在广安的发展现状中略显水土不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端发展愿景面临人才紧缺的尴尬。广深产业园的“1+2”工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以智能电子、新材料为主导,但广安实情是產业基础差,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少。广安的装备制造业产业较为低端,甚至连国内先进技术的成套机床都没有,产业链条不完整;智能电子方面基础较差,仅有一些较为低端的电子终端产品生产和一些非核心技术的电子元器件加工;新材料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发展寄托在四川谦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这一家企业身上,基础薄弱 [1]。同时,广安又是一个人口流出相当大的城市,导致专业技术工人储备不足。高端产业必然是以人才为基础,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将寸步难行。二是全要素配套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广深产业园筑巢引凤的理念非常先进,对于产业发展所需的全要素都思虑周详,如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产业配套等诸多方面全覆盖,这为广安发展产业带来新的思路和理念的同时,也面临着广安资金短缺的现实尴尬。

3.3 规划与本地产业基础切合度不够

从广深产业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来看,深广产业园初期启动发展区域是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其规划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必不可少的“表面处理”工艺只能落在二类工业用地上,而产业园内和周边均没有做表面处理的企业,这让入驻企业面临无产业配套又无法自我配套的窘境。

4 “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深广合作的创新路径选择

4.1 主动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分工

在国家整体发展部署中,“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并列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2]。在西部地区,成都、重庆有着绝对的人才、资金、技术集聚优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产业辐射能力可延伸至东南亚地区。成渝地区具有区位、经济、产业、创新四大优势,具备成为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基础,是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现有合作的重要支撑 [3]。深广合作应该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因地制宜,将深圳的发展理念、广安的产业基础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分工需求相结合,主动为成渝城市群服务,积极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分工,提升整个城市群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只有成渝城市群整体在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中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广安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4.2 用深圳经验结合广安现状促进高质量发展

发展高端产业并不意味着就是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代表学者林毅夫认为,市场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根本机制,当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相匹配时,经济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因此,产业基础不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也不同。深圳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积聚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着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之间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 [4]。广安人才、技术、资金任何一方面的优势都不具备,深广合作促发展必须在遵循这一事实的基础上,用深圳的高效管理,改革创新的思维,对标深圳质量和速度,为广安及西部发展提质、提速。

4.3 保持发展定力先集中力量培育一个产业

从产业培育成本的角度来看,每个产业从发展之初,培育过程都有一个沉没成本。只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投入的资金才会产生效益。尽管每个产业培育的沉没成本不尽相同,要大产出就必定有大投入。例如,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化工产业,从产业规划测算,若培育产值达到500亿元,其沉没成本约157亿元。2019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85.7亿元,公共财政支出为304.8亿元 [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安的财政资金压力很大,即便广深产业园有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注入资金,加上广安财政支持,也难以支撑多个产业同时培育成型。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项目引进的速度与该产业现有关联企业或项目聚集数量多少成正比,即在产业发展达到市场饱和之前是呈加速度发展的,并且关联企业入驻越多,会促使所有企业经营成本整体下降,产业整体竞争优势越发凸显。多个产业同时发展,在前期引入项目时会有一些优势,但因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不够,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会导致园区入驻项目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发展后继乏力。

5 结语

总之,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走在了前列,取得了巨大成就,证明了其发展经验正确且先进。但在与广安本地发展相融合之后却有些水土不服,说明发展因地制宜才是实事求是的先决条件。区域协同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趋势,广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广深、广渝、广蓉合作建设的三大产业园,邻水的高滩茨竹产业园和岳池双飞地产业园,本身就是积极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具备城市群发展的先天优势,而深广合作的标志性产物——广深产业园必须在发展理念上有所革命。

参 考 文 献

[1]秦鹏,刘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探索——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EB/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01029.0859.002.html,2021-03-10.

[2]黄庆华,时培豪.着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N].重庆日报,2020-10-08(003).

[3]辜学斌.协同唱好“双城记” 坚定走好“东进路”[J].先锋,2020(9):54-55.

[4]陈曦,朱建华.制造业产业关联对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18(2):257-261.

[5]魏良益,李后强.从博弈论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J].经济体制改革,2020(4):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