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促卵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不孕症的疗效

2021-06-15李灵巧章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殖系统障碍性肾虚

李灵巧 章勤*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低,我国发病率约为10%,其中因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约占不孕症患者总数的30%[1]。近年来,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现代医学主要以性激素促进排卵为治疗手段,临床上具有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缺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生殖系统激素分泌紊乱的状况,远期效果较差[2]。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3]。肾中阳气不足,胞宫失于温煦,冲任胞脉失养;血瘀痹阻经脉,血不能荣养胞宫,是该病发病的主要病因[4]。本文探讨补肾促卵方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不孕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20例。(1)西医诊断:①夫妇两人婚后同居且性生活频率正常,男方经医院诊断有生殖能力,没有采取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受孕。②基础体温测定(BBT),BBT呈连续单向曲线或双向曲线异常。③超声检查无成熟卵细胞或卵细胞成熟无排卵。④宫颈黏液检查,此次月经至下次月经前宫颈黏液表现呈羊齿植物状结晶,无椭圆体,提示无排卵。⑤月经前一周或来月经12 h内刮取子宫内膜进行显微镜检查,内膜表现为増生期改变,提示无排卵。⑥血、尿孕酮水平与黄体期相比降低。结合患者病史并符合上述任意2项可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中医诊断:久婚不孕且月经不规律,经行腹痛,月经色暗红或紫黑,夹有血块;腰膝酸软无力或腰背部针刺样疼痛、拒按;精神不振,面色晦暗;性欲显著下降、第二性特征不足;平素头晕耳鸣,月经期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粗胀,色青紫、绛或有珠子样结节改变,脉象细弱兼涩。(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为22~40岁,治疗期间,夫妇应同居未避孕,且性生活正常;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排除标准:①患者生殖系统自身发育异常或先天畸形。②患者生殖系统炎症未消除或有器质性病变。③血清免疫抗体检查存在异常。④患者配偶精液医学诊断异常。⑤患者近3个月内有激素治疗。⑥患者合并其他系统性严重疾病或患有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38±2.81)岁,病程1~6年,平均(4.19±1.52)年;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14±3.17)岁,病程1~6年,平均(5.37±1.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片,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5~10 mg/次,1次/d,连续服用5 d;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每隔1天超声监测卵泡的发育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当优质卵泡直径>18 mm时,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促卵方:菟丝子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0 g,泽兰15 g,香附10 g等。水煎服200~30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两组患者需连续治疗4~6个月经周期不可中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在患者月经第3~5天空腹抽取10 ml静脉血,闭经患者则在盆腔超声未出现优势卵泡时抽取血样,检测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卵情况和妊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4.98±2.63)分,低于对照组(9.57±3.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FSH(U/L) LH(U/L) E2(pmol/L) P(nmol/L)T(nmol/L)观察组 治疗前 5.41±1.67 13.31±3.12 97.86±25.23 18.57±2.98 2.98±0.42治疗后 18.82±3.57*33.69±6.17*239.77±43.92*51.02±5.72* 1.98±0.16对照组 治疗前 4.79±1.85 13.76±3.36 98.54±25.71 18.69±2.43 2.65±0.27治疗后 11.33±2.48 25.88±5.48 152.24±39.68 37.65±5.81 2.06±0.35

2.4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子宫内膜厚度(mm)观察组 60 治疗前 6.64±0.21治疗后 8.89±0.38*对照组 60 治疗前 6.86±0.56治疗后 7.58±0.74

2.5 两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强,环境的污染、饮食的不规律导致我国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复杂多样,目前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生殖系统的病变、黄体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排卵障碍而导致不孕[5]。

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引起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因素。经脉不畅、气血壅滞,血行不畅则肾精天癸等精微物质无法输送给卵泡供其发育,也可阻碍其正常功能,影响月经和胎孕[6]。肾虚和血瘀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肾虚血瘀共同影响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生理功能,引起月经失调、不孕[7]。补肾促卵方以补肾为主,兼以活血为基本原则,求肾中阴平阳秘,冲任气血和畅,以达补肾促排卵的作用[8]。

本资料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肾促卵方能显著提高来曲唑片+HCG治疗不孕症的疗效。观察组患者FSH、LH、E2、P水平改善要优于对照组,表明补肾促卵方使患者生殖系统内分泌水平达到受孕条件,为妊娠、胎儿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基础环境。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厚,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肾促卵方能优化子宫内膜的环境,增加受孕几率。

综上所述,补肾促卵方联合来曲唑片+HCG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更加有效,通过改善患者生殖系统内分泌环境,促进患者排卵及受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生殖系统障碍性肾虚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
交配期金雀异黄素暴露对亲代母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
自测肾虚1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