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2021-06-14李雪陆怡妃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

李雪 陆怡妃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后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艾司西酞普兰单独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自杀意念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自杀意念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从治疗效果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缓解患者的自杀意念评分,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治疗;治疗效果

抑郁症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境障碍,主要特点在于长时间心境低落,该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抑郁症比较常见于老年群体当中,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因该疾病自伤、自杀者不计其数,同时该疾病的发生还会伴随着多种基础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威胁,逐渐得到临床重视[1]。目前,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干预,其中比较常见的药物有艾司西酞普兰,应用后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杀率。但有研究显示:在抗抑郁症药物干预期间患者存在持续自杀倾向,经良好治疗后仍然存在残留症状。因此,在药物干预基础上应该要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2]。本文主要分析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随机抽取80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为65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73.46±3.04)岁。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65岁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73.02±3.42)岁。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单独应用药物治疗,具体内容为:予以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生产厂家: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9;规格:5mg*14s)进行治疗,起始用药剂量为5mg/天,在用药2周内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用药剂量,逐渐增加到10~20mg/天,持续接受8周治疗。对于存在睡眠障碍者,可予以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在治疗期间并不联合应用心静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物,也不能合并其他抗抑郁药物或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内容为:(1)分组。将40例患者分为5组,每周开展1次行为认知疗法,每次2h,需要接受8次治疗。治疗之后需要患者完成家庭作业联系,由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且从事团体治疗的心理治疗师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治疗。在治疗之前,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要接受统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关培训,经过考核之后方能开展相应工作,采用统一内容以及統一环境进行行为认知疗法,开展3个阶段实施。(2)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治疗后第1~2周,这一阶段需要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详细介绍行为认知疗法对疾病的作用与优势,讲解持续接受治疗对疾病的重要性与有效性,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并通过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初步了解患者的思维彼岸花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正念进食葡萄干、躯体扫描等训练。(3)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治疗后第3~4周,在这一阶段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正念呼吸、正念散步、3min呼吸空间、正念觉察想法等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引导患者体会自身的情感变化情况,包括情绪变化、冲动思想、想法等,将自己的思维变化情况详细记录下来;治疗师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纠正错误思维、想法等,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思维活动属于一种内心事件。(4)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就是治疗后第5~8周,根据行为认知疗法训练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其认知行为治疗能力,引导患者进行合理选择。帮助患者客观觉察自身的感受与想法,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自主思维将消极思维打破,促使患者产生的任何思维情绪与想法都能自我接受,进入到正常生活当中。

1.3 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自杀意念评分(掩饰因子、睡眠因子、绝望因子)、治疗效果。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AS量表、SDS量表作为评分标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自杀意念评分:采用SIOSS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掩饰因子、睡眠因子、绝望因子等,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自杀意念越强烈。治疗效果:经治疗后,患者的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相比于治疗前降低75%以上则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HAMD评分相比于治疗前降低30%以上则为显效;经治疗后未能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治疗效果为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互相之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数据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加重,抑郁症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加,而患者本身并不了解抑郁症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大部分患者并不重视抑郁症这一疾病的发生,不能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给社会与患者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3]。目前,临床上通常会应用药物控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方式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抗抑郁药物,不仅能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还能应用于强迫症、忧虑症等疾病当中,药物安全性比较高[4]。艾司西酞普兰当中的有效成分是S-西酞普兰,该成分能促进5-羟色胺运转体与基本位点相结合,从而延长结合时间,最终能够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但是单独用药的副作用难以避免,尤其是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来说,一般在用药时都要从小剂量开始,小剂量应用效果起效速度比较慢,容易出现难治等情况,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行为与思维都有不可预测性与危险性,需要辅助应用其他治疗效果。自杀意念是一种早期心理活动,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就会发展为自杀。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比较严重,自动性思维作为一种负性思维,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患者常常会伴随着内在性、独特思维模式,存在认知过程歪曲情况。为此需要加强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培养正向思维,促使患者能面对各种情緒与想法时保持包容、接纳态度,减轻负面情绪产生的困扰,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提升患者的正面情感体验。从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自杀意念评分相比于参照组低,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自杀意念,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相敏.延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6):103-105.

[2]张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02):64-65.

[3]郭正梅.认知重建技术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4):81-83.

[4]康延海,盛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143-4146.

猜你喜欢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解析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探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