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省道灾后重建工程路面病害处理方法的运用实践

2021-06-12刘冬明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植筋面板水泥

刘冬明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工程概况

灾后重建工程设计起点位于斗门区西部沿海高速白蕉出口,桩号为K173+650,终点位于尖峰桥头(环形路口),桩号为K182+724.733,全长约9.075 km;以连桥路为界,分为两段,双向四车道:K173+650~K176+967,白蕉出口至连桥路交叉口路段,3.317 km;双向六车道:K176+967~K182+724.733,连桥路交叉口至尖峰桥头路段,5.758 km。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部分四车道),设计速度60 km/h,目前已运营约9年时间,产生了部分病害,主要包括碎板、轻度裂缝、中重度裂缝、断角、错台、板边破碎等,直接影响了路网的公路服务水平,制约了沿线的经济发展。台风加速了路面病害的发展。为阻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对省道S272线西部沿海高速出口至尖峰桥头路段病害修补后罩面意义重大。

2 现状道路水泥路面实际状况

现状道路的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为26 cm,基层为厚度为20 cm的6%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厚度为20 cm的4%水泥稳定碎石,具体路面结构层如表1所示。

表1 现状路面结构层表

项目从正式投入运营到现在,路面病害并不多,没有进行过大中修工程改造,只进行了日常性的养护。K173+650~K176+967段:现状道路路幅为双向4车道,道路两侧设置了硬路肩,现状路面板块按双向6块板设置,一般路段单侧路幅11.25 m宽,板块被划分为3×3.75 m的分块形式。K176+967~K182+724.733段:现状道路路幅为双向6车道,道路两侧设置了硬路肩,现状路面板块按双向8块板设置,一般路段单侧路幅15 m宽,板块被划分为4×3.75 m的分块形式。

从交通量观测结果可知,路段日交通量折合标准小汽车已达50 000次/d,现状道路经9年运营,已经出现很多病害,如碎板、轻度裂缝、中重度裂缝、断角、纵缝张开、错台、板边破碎、脱空纵缝张开等。

3 路面病害处理方法

3.1 微裂缝

微裂缝是指缝宽在3 mm以内的裂缝,主要采用YX防裂贴进行处理,50 cm宽骑缝。

3.2 角隅损坏

当板中只存在角隅损坏,其它各部位均保持完整时,将发生断裂的板角清除干净,使面板的板边保持平齐,然后对接缝面进行凿毛处理,如果基层较为松散,则要将松散的基层挖除干净,再用强度等级为C4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回填,直到与原路面高度相同,同时将其振捣至密实状态。

3.3 碎板、修补损坏、胀起、沉陷

对病害板进行整体挖除,同时将松散的基层彻底挖除,在清理干净后,利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回填,直到与基层的顶面保持平齐,完成拉毛后,采用强度等级为C4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面板浇筑。在新、旧板之间采用植筋的方法相连,其横向按照3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45 cm长A32传力杆;在纵线按照6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70 cm长C16拉杆。

3.4 贯穿面板的横缝及纵缝(缝宽在3 mm以上)

在裂缝处向两侧分别偏1 m全深度切除面板,并将松散的基层挖除干净,在清理干净之后使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回填,直到与基层的顶面达到平齐,完成养生后,浇筑C45水泥混凝土面板。在新、旧之间采用植筋的方法相连,在横向按照3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45 cm长A32传力杆;在纵线按照6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70 cm长C16拉杆。如果切除面板范围可移动到板边,而且裂缝依然处在切除范围之内,则可以将处理的范围移动到板边,此时的处理宽度应达到板宽一半以上。

3.5 错台

当错台相对高度在10 mm以内时,用磨平机将其磨平即可;而当错台相对高度超过10 mm时,需切除下沉板1 m之内的面板,同时挖除松散的基层,在清理干净之后使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回填,直到与基层的顶面达到平齐,完成养生后,浇筑C45水泥混凝土面板。在新、旧之间采用植筋的方法相连,在横向按照3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45 cm长A32传力杆;在纵线按照6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70 cm长C16拉杆。

3.6 坑槽

若坑槽只产生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则将坑槽清理干净之后,需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充填和捣实,所用水泥砂浆的砂灰比按照1∶1控制,水灰比按照0.5∶1控制。如果坑槽部位还产生了沉陷与积水,则要遵循圆洞方补的基本原则把坑槽所在范围的面板和松散的基层都清除干净,然后使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回填,直到与基层的顶面达到平齐,完成养生后,浇筑C45水泥混凝土面板。

3.7 纵缝张开

将现状纵缝张开位置的板块每边加宽5 cm开槽,将现状张开宽度扩至10 cm宽,槽深按10 cm控制,此后将缝内混杂的砂石等材料清理干净后灌入AC-5砂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实后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碾压。若纵缝张开伴随着错台,则先处理错台,再进行纵缝张开的处理。

3.8 板边破碎

挖除病害的部位,并将松散的基层挖除,在清理干净之后使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回填,直到与基层的顶面达到平齐,完成养生后,浇筑C45水泥混凝土面板,如果破碎部位的宽度小于50 cm,则需要按照50 cm的宽度进行处理。在新、旧之间采用植筋的方法相连,在横向按照3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45 cm长A32传力杆;在纵线按照60 cm的间隔距离设置70 cm长C16拉杆。

3.9 板底脱空

脱空的板需采用压浆法进行处理,按照五孔方案进行布孔,压浆主要使用添加有粉煤灰和膨胀剂的水泥浆,在注浆过程中,压力按照2 MPa控制,室内流动性能试验Marsh流出时间为20±3 s,在压注浆液的过程中,应缓慢且均匀的施加压力,使压力维持在0.5~1.5 MPa的范围内,若在稳压条件下至少30 s没有注入浆液,则认为该孔被压满。

3.10 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处理

在摊铺沥青混凝土前,应清除填高在31 cm以内路段的旧路面填缝料与其它杂物,同时将其吹扫干净,然后对路面实施认真的清扫,使其达到洁净,锯缝时,深度按照4 cm控制,避免对现有的胀缝与纵缝钢筋造成损坏。

3.11 旧路面铣刨拉毛

为保证沥青面层和混凝土之间良好连接,在摊铺沥青面层以前,应对旧混凝土路面实施铣刨拉毛处理。

3.12 施工注意事项

旧路上的原有钢筋需在挖除和切割旧板的过程中注意加强保护,没有破除部分的钢筋应和新建板块之间形成良好的连接;对旧路上胀缝处的板块进行维修时,应注意对钢筋进行保护,并及时恢复胀缝。

在旧路病害处理过程中的植筋施工中,具体的植筋间隔距离应符合要求,且植筋的位置应准确无误,抗拔能力符合规范要求。钻孔的直径应比植筋外径略大1~2 cm,同时植筋的深度也要达到要求。

在病害维修处理过程中,将原水泥板挖除时可能会使基层产生松散,如果基层中松散的深度没有达到15 cm,则不用必须开挖15 cm,将松散处清理干净后使用强度等级为C15的素混凝土进行回填然后使用强度等级为C45的水泥混凝土进行面层铺设即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面病害处理对恢复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性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以上针对不同病害提出的处理方法均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的病害处理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猜你喜欢

植筋面板水泥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
不同混凝土基体与植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混凝土结构多筋植筋的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植筋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