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的创建和实施

2021-06-10廖小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傅雷家书书信

廖小文

“项目式阅读”以阅读项目为主要载体,以阅读任务为主要驱动,以提升阅读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搭建多样的展示平台、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多元交互体验的真实阅读。

一、《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的构想和创建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书信集,共收入一百三十八封书信,内容涉及学习、工作、艺术、理财、婚姻、处世、爱国等诸多方面,是“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蕴含生活智慧的良师益友篇”。

在开展名著《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之前,笔者对初中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心理特征等影响阅读效果的要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已经具备必备的名著阅读技巧,已经掌握速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已经掌握圈点、勾画和批注等常用阅读技巧;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对阅读书信形式的名著阅读兴趣不大,因为书信往往是以叙事和说理为主,通常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写、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就再也没有家庭亲子阅读经历;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常常与家长存在某些认识方面的分歧,但同时渴望与家长进行平等交流沟通。基于以上学情调查和分析,笔者构想《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项目名称:“真诚沟通与平等对话——《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课程时长:四个星期(前三个星期为寒假亲子阅读,第四个星期为返校成果展示和活动小结);驱动性问题:如何描述傅雷与傅聪的关系?项目综述:项目开展前,学生与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并制定一份详细的家庭阅读计划(阅读时间为三个星期),计划必须包含阅读时间、阅读空间、阅读参与者、过程记录者、成果呈现方式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每个参与阅读的家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和丰富计划内容;项目开展中,家长或学生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向教师做每周至少一次的亲子阅读情况反馈,教师做好班级内各家庭亲子阅读反馈的材料收集,对家庭反馈情况予以及时回复和点评,也可以征得该家庭同意的前提下在班级阅读群内分享典型反馈;项目即将结束时,学生和家长各给对方写一封信,教师将在征得写信双方同意前提下在班级内分享信的内容,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将书信等过程性资料整理成册,制成《真诚沟通与平等对话——《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成果集》,同时,以评价量表为依据,评选出亲子阅读优秀家庭、班级寒假阅读之星若干个。

二、《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整个项目共计用时四个星期,前三周(寒假放假)为家庭亲子阅读阶段,第四周(开学第一周)为成果展示和活动小结。亲子阅读的书籍为“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2月版《傅雷家书》,具体实施及管理如下。

(一)第一阶段(前三周)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二)第一阶段(前三周)项目实施评价量表

(三)第二阶段(第四周)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四)第二阶段(第四周)项目实施评价量表

三、对《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的自评和反思

自我评估,“真诚沟通与平等对话——《傅雷家书》亲子阅读项目”是一项在教师指导下、家校共同参与下开展多元交互体验的真实阅读活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2021年春节期间展开的这次亲子阅读活动,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效果:其一,学生对书信这一古老写作形式更新了认识、产生了新的兴趣;其二,学生在阅读反馈、成果展示中巩固了阅读方法、提升了阅读素养和表达能力;其三,学生和家长在给对方写信过程中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彼此理解、拉近了彼此距离、改善了亲子关系;其四,参与项目的家长普遍意识到初中阶段的親子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

综观整个项目的实施,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让他们尝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幸福感,但也有少量家庭是被动参与的,取得的成效也不太明显,笔者也就此反思,成功的项目规划取决于细节,为此必须做好每个细节的工作:第一、项目开展前要提前做好参与意向调查、分析,动员。第二、考虑到寒假(春节)学习时间的特殊性,要更加细致指导学生和家长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为家庭阅读提供更合理的建议。第三、考虑到每个家庭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更细化的评估方式,调动每个家庭的参与积极性。第四、教师除了给予学生和家长以指导外,最好能亲自示范,全程“下水”阅读和写作。第五、亲子阅读优秀家庭和班级寒假阅读之星的评选名额还可以增加更多,最好是让所有参与者都得到教师的认可,以提升学生及家长阅读的积极性,为类似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傅雷家书书信
傅雷的称赞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春节家书
失窃的书信
一封家书
没有寄出的信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家书( 连载一)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人小鬼大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