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初中生物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2021-06-10徐艺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初中生物

徐艺宁

【摘要】在山区初中学校,由于实验课程配套设施不足、课本实验资源匮乏等因素,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本文主要从如何在山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山区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山区学校;初中生物;实验资源;开发利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还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然而,山区初中学校因实验课程配套设施不足、实验室仪器设备不齐全,加上山区学校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忽视了生物实验教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实验探究能力难以提升,学习兴趣不浓,思维不深入,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笔者认为,山区初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山区优势,开发利用山区实验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生物实验探究中,才能切实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掘山区优势,丰富生物实验资源

山区学校虽然在实验条件、设备设施上较为落后,却有着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其校内外众多的生物资源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开发山区资源,并充分利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去,这必定会令山区学校打破禁锢而使生物实验方式灵活多样,实验内容丰富多彩,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生物学作为一门与自然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不能脱离对自然界的探索,笔者的学校刚好坐落在香山公园山脚,香山公园内自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正好可以用于七年级新生学习生物第一课《认识我们周围的生物》。课堂上,带领学生走出课室接触、感受大自然,用纸和笔记录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回到课室互相交流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又如,在学习《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时,笔者带学生到校园里的小山岗,寻找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在学习《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时,和学生一起到农地里挖蚯蚓、摸田螺……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和辨认提供直接的经验资源,也为七年级实验课程提供了实验材料。

这样带领学生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开展实验活动,他们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愉悦地汲取生物知识,既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也为以后学好生物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因陋就简,大胆创新实验

笔者的学校是一所山区初中,面对学校实验室配备不足,实验仪器设备不齐全的情况,笔者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弃品,积极开发生物实验仪器,既可以解决由于实验仪器配备不全造成的问题,又能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例如,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中,用藿香正气水的塑胶瓶子代替量筒,用保温杯作为恒温水浴装置,用废弃小药瓶作为试管等。同时大胆对课本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使山区学校生物实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例如,教材只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进行了实验探究,而对维生素没有实验说明,为此,笔者对该课实验进行了创新与改进。当地有一种驰名远近的特产——皇妃贡柑,利用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的原理,通过比较新鲜贡柑和市面上一些果汁维生素C的含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三、结合学生乡村生活,拓展生物实验内容

山区学生家庭基本上都是以种养为生,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田地,因此,学生也就拥有了自然实验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帮父母种植作物、养殖牲口,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让学生收集家里收获的果实或种子(如玉米、花生等),课堂上学生进行对照、观察、辨认、分类、归纳、总结,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结论加以纠正。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因为耗时长而忽略了该实验,其实在山区学校,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地里自主探究。通过对照实验,分别探究不同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劳动的辛苦,增强了社会家庭责任感。

四、利用山区地方资源,开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

山区学校周边资源丰富,像笔者的学校,校内有种植实践基地和开心农场,校外有农户种植的蔬菜稻谷田地、有畜禽养殖场,有农业、林业实践基地,有生物酿酒作坊等,笔者多次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参观,并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开心农场种植当地特产紫淮山等,到周边农户果园里扦插鸡蛋果、嫁接沙糖桔,体验什么是无性生殖。在学校旁边有个村落叫鸦翅涌村,村里种植的苦瓜因口感好而远近闻名,在苦瓜开花时期,笔者组织学生到地里观察苦瓜花的结构,并引导他们进行人工授粉,领略其中的奥秘……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让学生体验了收获的喜悦。

根据本地的生产特点,笔者开展了“酒酿的制作”“风味酸奶的制作”“荔枝树的嫁接”“紫淮山的种植”等校本实验课程。在学习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发酵的原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笔者根据当地特色,在不同时间段里分别设计了三个校本实验:“制作野山葡萄酒”“泡制酸豆角”“沙糖桔风味酸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实验课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八九月份,正是当地野山葡萄刚刚成熟的时候,根据教师的指导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先去当地附近的“生物酒酿作坊”进行参观调研,详细了解酒酿的制作过程。一周后,学生带来了自家种植的野山葡萄和器具,浸泡、清洗沥干、装瓶、加糖……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整个实验将历时三周,在这三周里,学生每天认真地记录观察到的发酵现象以及瓶内变化,满怀期待,期待自己的成果……最后,学生和笔者对葡萄酒进行评定,有人欢喜有人悲,有些学生酿制的葡萄酒酒色澄清透亮,酒味香潤醇厚;有些学生酿制的葡萄酒长出了黑色的霉斑;有些学生酿制的葡萄酒酒味发酸;有些学生酿制的葡萄酒酒味不浓,口感酸涩。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他们认识到酿制失败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和发酵的原理,在自主探究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制作酸奶是教材课后探究的内容,笔者将酸奶与当地特产——沙糖桔相结合,设计了“沙糖桔风味酸奶”校本实验,学生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通过榨成果汁、撕成果肉小颗粒等不同的添加方法将沙糖桔元素融合进去,口感独特,酸中带甜,很受大家的喜爱,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这些结合当地特色开发的校本实验课程,充分体现“科技——技术——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山区学校虽然由于实验设备设施不足、落后等因素而影响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但是只要山区初中学校教师能充分发掘山区优势,开发利用山区实验资源和特色校本实验课程,就可以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习更多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尧芳.浅谈生物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科学教育,2011(11).

[2]周家朴.浅议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8(8):53-54.

[3]王玲.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初中生物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