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分类比较思维能力

2021-06-10周静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低年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周静文

【摘要】“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教育热点问题之一,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其中,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由此可见,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科学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低年级;比较分类;思维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最早是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学者提出:在某学科学习过程对学习和生活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以此为理论基础,可以把小学科学能力分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思维是从科学视觉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对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理想模型和经验事实之间关系的理解,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质。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而言,可以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类比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征,主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比较和分类思维能力。所谓比较思维是指通过对两种相近或者相反事物进行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一同及其本质与特性,并按照其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是分类的基础。在低年级学段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渗透很多比较和分类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更好掌握科学概念,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以下根据教科版二年级下册《观察和比较》为例,展开教学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低年级学生比较和分类思维能力。

一、合理选取观察探究的手段,为后续比较和分类做好铺垫

《观察和比较》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节课通过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引导学生合理选取观察探究的手段——借助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为后续进行比较和分类做好铺垫。

二、精心选择观察的对象,在观察活动中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在观察探索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与促进学生的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需要精心选择观察的对象,使得被观察对象具有明显的特征,容易让低年级学生能够直观地借助感官器官进行观察比较。例如,在《比较和观察》一课中,笔者选择了如下的观察对象:

①观察和比较两幅图画,找出两幅图画中5个不同点(视觉);

②观察3个杯子里面的水的颜色(视觉);

③观察听到的声音(金属钥匙、塑料瓶、弹珠、木块等物品掉地上声音)(听觉);

④观察真水果和仿真水果(触觉或嗅觉)。

以上观察物品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因此,学生可以依据生活经验以及借助已经掌握的观察手段进行观察和比较。另外,教师在选取观察对象时需要寻找具有明显外部特征并且區分度较大的物品,更符合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比较思维动机。例如,观察在水杯中滴入不同酱油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和进行比较后能够很快地发现它们的外部特征——三个杯子中的水颜色是不同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三杯水颜色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进而能够把三杯水滴入酱油的多少进行排序分类,从而得出观察结论:第3杯水的颜色最深,所以滴入酱油量最多;第1杯水的颜色最浅,所以滴入酱油量最少。由此看来,在设计观察活动前精心选取外部特征明显的观察对象,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结论,逐步培养了学生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观察探索活动,发展学生比较分类能力

科学观察探索活动不仅是感性活动,还是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相结合的认识活动。精心设计观察探索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比较分类思维能力。

1.合理设计观察比较等级,让比较思维能力螺旋式上升

开展有序和时效的观察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观察探索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教师需要把观察活动中的比较等级进行设定:从简单到挑战,从表层到内在特性。同时,各观察活动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以《观察和比较》为例,本节课设计的四个观察活动从简单到挑战,先是直接给学生两张不同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并指出两副图片的不同点,属于简单的比较层次;进而到观察三杯滴入不同酱油的水并进行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三杯水水的颜色深浅,进而比较并排序,从直观的观察——得出结论到观察——比较——分析——结论,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比较思维能力进而逐步得到提升。

从简单到挑战的等级比较,还有从表层到内在特性的等级比较,使得观察活动更加精细和具体,使得学生比较思维能力能螺旋式上升。例如,观察两幅图片的探索活动属于表层的活动,到观察三杯滴入不同酱油的水的探索活动,最后给出真假水果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和分类,使得本节课的观察活动从表层逐步发展到内在特性的比较,让学生的比较思维得到逐层的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比较的精细度,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语,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例如,在科学课堂观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跟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你是和哪一个物体进行比较?”“从哪方面进行比较会更容易得出结果?”诸如此类的引导语有助于学生找到两者的细微区别,区分它们的类别,在比较中思考获得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低年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