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06-10张华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小古文语感兴趣

张华忠

【摘要】语文统编教材自三年级起开始引入小古文(文言文)内容。小古文短小、易懂、韵美、寓意深远,有益于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学生亲近母语的兴趣。但小古文的句式、表达方式与现代文不同,而且创作背景的时间非常久远,造成学生对其中词句、文意等的理解把握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多点开发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的趣味实践中,真正动起来:动嘴、动手、动脑筋、动感情,进而在不断的感觉实践中创造学生个体的文言语感,助其高效学习小古文。

【关键词】小古文;语感;兴趣;教学策略

自2016年起,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开始逐步统一使用统编教材。统编教材不但增加了现代文的课内外阅读量,还增加了古诗文选文比重,旨在引导学生多点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1~6年级共12册的语文统编教材里,共收入古诗文132篇(含小古文13篇),占总课文数的30%。

自三年级起,统编语文教材每学期都会编入1~2篇篇幅短小的小古文(文言文)。如:

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文言句段的表達比现代文阅读难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少有接触,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来教学小古文,让学生“玩”出文言味,“玩”懂文言义。

一、花样诵读,读出语感

语文教学的主要策略是听、说、读、写。其中的“读”是最常用、最基础又最重要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小古文的基本手段就是——诵读。通过诵读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有了语感才能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小古文大多具有音韵美的特点,加之汉字本身有平仄音调的特点,因此,教学小古文,首先可以读着“玩”。

(一)平仄诵读,读出韵律

小古文与古诗词一样属于“古文”,其词句音调上一样有着“平仄”,诵读时就可以利用汉字字音具有的独特声、韵、调,用“平长仄短、平底仄高、平直仄曲”的平仄诵读法来读出小古文的节奏。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中“群儿戏于庭”,“戏”为仄音,读音短促,“庭”字为平声,读音延长,于是就有了“群儿/戏/于庭”的诵读节奏。                   -- ∣ ﹣-

“庭”音稍微延长,读出了孩子们在庭院中游戏的那种轻松愉悦气氛。接着“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瓮、没”是仄声,诵读时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 - - !--

读音短促紧张,立刻读出了现场紧张危险的情景。“众皆/弃去”“众、弃”都

∣- !∣

是仄声,读音短促,而“弃”音稍重,读出了玩伴们的惊慌失措,情势紧张危急。

最后“光/持石/击瓮/破之”“瓮、

- -- -∣  !-

破”为仄声,“破”音稍重,两字一节,节奏快,一口气朗读完,朗读时好像自己就是司马光,必须尽快救出落水的伙伴。为更好地营造气氛,可以连读三遍,一遍一遍地加强力度和节奏。在诵读中感受当时紧迫的情形,感受司马光当时来不及多想而“持石击瓮”的急切救友之心。最终,“水迸,儿/得活。”仄声“迸”,

- ! - ∣-

音短促、重读,读出爆发力,读出瓮中之水奔泻而出的气势,读出击瓮成功的喜悦之情。“儿得活”中“得”为入声字,读音干脆利落,“活”音平缓延长,疏解了先前紧张的气氛,焕发出好友得救后的喜悦之情。

如此抑扬顿挫的诵读,读来节奏感甚强,让文字“活”了起来,帮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小古文韵律节奏的趣味,在诵读中体会人物情感,进入故事情境,进而会意体悟文本内容。

(二)对阵接读,互相学习

在教学中,对阵接读是个有利于互相学习改进的诵读法。诵读时,可以采用师生对阵读,男女生对阵读,小组对阵读,同桌对阵读。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时,可如下图开展师生对阵接读:

师生们彼起此伏的诵读声极具感染性,很容易激发学生们诵读的激情。同时,在诵读中能够无形中调动学生互相比赛竞争,比比谁读得节奏好,读的音准。而读得不好的同学,则能够在对阵接读中,现学现读,学习、改进自己的诵读。如此对阵,便于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让全体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进而高效地引导学生们正确诵读。

(三)学机器人,“潮”味诵读

当今智能时代,各类智能机器人逐步充斥生活,学生对机器人不陌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也有引入智能机器人来演唱、表演,颇受观众喜爱。教学上,我们也可以引入时髦的“机器人读法”,让诵读“潮流”起来。如,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我们就尝试采用“机器人读法”,配上机械动作,立刻就将生涩的小古文“时髦”起来,学生瞬间嗨爆,一个个小“机器人”叽叽喳喳在地诵读起来了。接着再来场“机器人诵读”比赛。这篇小古文就随着各种趣味的“机器人”诵读声和机械动作,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四)回声对阵,重点体悟

文本学习的重点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回声对阵读”的策略来潜移默化地“读”进学生的脑海里。如,教学《司马光》可以采用师生配合“回声对阵读”。教师读括号外的文字,学生读括号内的文字:

通过回声对阵读,让小古文的诵读变得更有趣味,同时让学生在趣味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文章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文意作好了铺垫。

入选教材的小古文都是优秀精品文,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把握文句的语调、韵律、节奏、意蕴等诵读技巧上去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以快板书的方式读、编上曲调唱着读、配上动作表演读、模仿古人从右到左竖列读、述诵混合读……读着玩,玩着读,读出趣味,读出语感,读出文意。

猜你喜欢

小古文语感兴趣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