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风景,“写”感受

2021-06-10曾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习作小学生

曾平

【摘要】作文可以综合体现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良好的写作习惯既可以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提升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加强小学生听话、说话和阅读的能力。小学生在开展习作时可以很好地促进智力的开发,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本文就实际教学当中的一些体会,简要阐述一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语文教师;习作;小学生

小学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重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写话训练,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在中年级进行系统性的习作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找到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习作,主动学习习作,是提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时,教学的素材应该充分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并考虑到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联系实际生活,增强体验感

语文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小学生近期参与的一些活动开展说、写培养,让小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者近期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在课堂上讲出来,或者写下来,进行初步的习作培养。这些都是小学生亲身的体验,或者是一些亲身的经历。因此,学生都印象深刻,那么,学生描述起来更有感触,更加容易使听和看的人有代入感、画面感。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练某某,在完成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的学习后,家长带领她去植物园进行了游玩。在游玩回来后写了一篇名为《秋天的植物园》的作文。她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入秋后植物园的景象。当她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将这篇作文朗读出来之后,引发了同学们的普遍共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最近也出去游玩了,也要写一篇游玩的作文。

(二)选取优秀范文进行学习

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题材的优秀范文引领小学生展开学习。语文教师在选取优秀范文时应明确,小学生通过范文能够学习到哪些知识——是要小学生掌握对于风景、人物、情怀词语的准确应用,还是需要小学生学会对于句式的初步使用,以实现教会小学生正确借鉴范文的教学目的,从而促进小学生产生写作文的学习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完小学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这两篇课文后,可以选取同类型的优秀范文让小学生进行借鉴学习,在借鉴学习后,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描写本学校的作文。对于写自己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学生描绘起来更有方向,在写作文时更有目的性地借鉴范文中的优秀句式、词语等,使小学生写出的作文更传神、更加立体、更有画面感,更好地抒发自己对于学校的情感。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小学生处于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应该充分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达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小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作文教学当中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将要教授的具体作文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如,游玩情景、绘画情景、运动情景等。合适的教学情景的设立,在帮助小学生更清楚地形成记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体验感,在小学生进行習作时可以更有内容,不再那么空洞无物。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描述“我最喜欢的一种鲜花”作文时,可以让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小学生扮演不同的花朵,同时让分饰不同角色的小学生搜集将要扮演花朵的习性、颜色等相关植物知识。在课堂上创设花园里鸟语花香的情景,先让小学生将自己扮演的鲜花的习性等情况向同学们介绍,然后再进行提问:询问小学生喜欢哪种鲜花,为什么喜欢这种鲜花,喜欢的鲜花具有什么样的寓意。让小学生积极地展开发言,促进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同时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习惯

小学生只有对作文学习感兴趣,才能形成独立、自主等良好的习作行为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又反作用于学习兴趣的提升。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当中尤其如此。

(一)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中年级小学生如果要写好一篇作文,学会观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鼓励小学生善于观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一切,把对生活、社会、他人的最真实的内心感受用文字写下来进行记录。此外,教师要教会小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进行观察,要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要不厌其烦地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

(二)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有些小学生因为词汇量不够丰富,所以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这造成了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畏难心理,而好的课外读物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好的课外读物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词汇量的积累、了解句式的运用。课外读物的学习可以拓宽小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遇到好的词句要进行摘抄记录,如,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等。语文教师还应该教会小学生在习作时,要把自己记录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等加入进来,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小学生对于文学知识进行积累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养成自查修改的习惯

古语有云:“好文不厌百回读,佳作常从改中来。”一篇好的文章大多是经过反复斟酌,不断修改得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明确要求学生,在写作完成之后要进行自查、修改。在自查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用词组句中的一些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意思是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修改的过程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进行作文相互修改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文章,吸取别人的优点。这有利于激发小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促使小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养成时,一定要找对方法。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帮助小学生准确描写景物、书写情怀,以达到培育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基础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慧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21.

[2]梁潇.重“学”、轻“教”  个性学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4):114.

[3]张艳玲.智慧课堂  情趣无限——简析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4):127.

[4]林雪玲.小学语文线上教育基本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3):22-24.

[5]梁宗.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21(9):72-73.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习作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