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火花闪现时

2021-06-10乔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乔琳

【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应注重从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知识点中挖掘思维养成的着力点,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基。而在阅读课上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笔者就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来阐释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当代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更应注重从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知识点中挖掘思维养成的着力点,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基。众所周知,思维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如何能够从语言文字中寻找自己的观点,树立自己的观念,就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不斷探究文字背后的含义,而在阅读课上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侧重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就是课堂的导师,首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营造好探究的分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并引领学生评价探究的好坏与成败。而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的主人,则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得出探究的结果。因此,可以说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以下就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来阐释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材梗概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的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父亲对鸟的热爱。

二、案例片段设计与反思

(一)片段一:出示判断,寻找证据

师:同学们,这是读过课文的我,总结出来的几点,你们读一读,同意我的看法吗?

课件出示: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些观点吗?给你们5分钟左右的时间,圈画出你找到的证据,并做好批注,来争当大侦探吧!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容易被调动起胜负欲,所以笔者采用了先给出结论,再由学生去课文中寻找证据证明结论的方式,这样学生就会为证明结论或者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主动探究和发掘文本,与文本对话,尝试从中找到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内容,进而掌握探究的方法。

生1:请大家看到第3自然段的这句话“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从中,我能看出父亲对鸟的习性非常了解,他走着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有很多鸟。

生2:我有补充,请大家看到第5自然段,“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从这句话中我能看出父亲对鸟非常了解,因为树林里什么都没有,父亲还能看出来有很多鸟。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当我们看不出任何迹象的时候,父亲却能发现有很多鸟,这更加能体现出父亲对鸟的习性的了解,把刚才两位同学的答案结合在一起,我们发现“我”的所见所闻更加能体现父亲对鸟的了解。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衬托”,也叫“反衬”。来,继续交流。

生3:请大家看到第8自然段“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非常善于观察自然,他能发现叶子在动。

生4:请大家看到第10自然段“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爱鸟,所以他小声说话,怕把鸟吓到。

师:请大家看看刚才两位同学找到的句子,请你们当父亲,老师来当儿子,读一读8-11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5:我发现“我”和父亲的表现是相反的,就是用“我”的行为反衬出父亲对鸟的熟悉。(经过教师提点)

生6:请大家看到第12到第16自然段,这是“我”和父亲的对话,从中我能看出父亲对鸟的习性非常了解,他知道鸟的味道是什么样的,还知道鸟什么时候要唱歌,父亲很厉害。

生7:老师,我想补充生6的回答,从这几个自然段中我还能看出父亲非常善于观察自然,因为只有他细心地观察,他才能知道鸟的味道和什么时候唱歌。

师:太好了!说明你们不但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做出补充。

生8:请大家看到第18自然段,“‘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对鸟非常了解,也能感受到父亲非常热爱鸟、热爱自然。

生9:请大家看到第22自然段,“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从这句话能看出父亲对鸟的习性很了解,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被教师的“争当大侦探”所调动和鼓舞,呈现出十分积极的探究态度。这说明教师营造出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为下面的探究式学习做好基调。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以个人的身份对文本中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文本的深处挖掘内在的信息,并提出佐证自己观点的证据,在这一环节中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大部分学生提出的证据契合了作者的意图,对文本理解非常到位;二是关注到了文本的每个部分,说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在学生分享的时候,更令教师惊喜的是,学生不但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第一次出现了补充他人观点的行为,说明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形成自己的观点、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还在倾听他人看法时不断质疑、探讨,从而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