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球训练在小学羽毛球初学阶段的实验研究

2021-06-10陆润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多球训练羽毛球教学效果

陆润聪

【摘要】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很多中小学也把羽毛球引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在羽毛球技术的初学阶段,利用多球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日常教学的实验对比,发现在羽毛球技術的初学阶段,多球练习比单球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与熟练,对提高击球的质量也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羽毛球;多球训练;教学效果

一、研究目的

多球训练法是我国乒乓球、网球、排球等运动项的日常训练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何谓多球训练法?多球训练法是指连续采用多个球同时进行训练的方法,表现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或陪练者多次向练习者提供球,使练习者反复地击球,以增加训练密度和强度,进而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种方法同样被运用到了羽毛球项目的训练、教学中。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羽毛球运动也从简单地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而演变发展为具有激烈竞争性、较高观赏性的比赛项目。羽毛球运动也因自身的各种优点而成为我国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员,我校更将羽毛球作为校本课程及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及运动队训练时发现:在基本技术的初学阶段,利用单球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在技术动作的掌握、运用和击球质量上效果都不显著。经分析是由于单球训练的练习密度和强度较低造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引入多球训练是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印证多球训练在羽毛球技术初学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及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对比实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多球训练对羽毛球技术教学的影响;实验对象为XX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三年级1至3班为实验班(108人5人为校队成员),4至6班为对照班(107人4人为校队成员),教正手挑球技术。四年级1至3班为实验班(107人5人为校队成员),4至6班为对照班(107人6人为校队成员,教正手击高远球技术)。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和近年来各个项目教学和训练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

走访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及弘达羽毛球俱乐部、德讯阳光羽毛俱乐部,并咨询各培训点主教练关于两项基本技术的教学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时间及地点:2016年9月至12月,三年级每两周一次课共8次课,四年级每周一次课共16次课,每次课40分钟,地点为XX小学体育馆。

实验内容:三年级为正手挑球;四年级为正手击高远球。

三、实验过程

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

通过表1的数据可得出,两个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对正手击球和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的掌握情况大致相同。

2.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单球进行技术动作训练;实验组采用多球训练法。

在实验中,对照组学生采用单球训练方法。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技术动作要求进行,但不安排多球练习。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动作及时纠正、引导,指导学生按正确技术动作练习。实验组学生采用多球训练方法,学生在进行搭档分组练习时,按照多球训练方法进行。给球者和击球者均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做好每一环节。

3.教学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严格把控,两组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除训练方法外,给予相同教学条件,为获得准确有效的实验数据创设良好的条件。

表4:考核成绩对照表(教师送球,每人10球)学生正确动作下击球过网为“及格”;学生正确动作下击球过网并在对方半场为“良好”;学生正确动作下击球过网并落在对方后场为“优秀”。

四、实验结果

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徒手动作的动力性定型”为90.7%,“击球成功率”为88%;对照组学生的“徒手动作的动力性定型”为55.6%,“击球成功率”为43%。

表3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徒手动作的动力性定型”为80.4%,“击球成功率”为74.8%;对照组学生的“徒手动作的动力性定型”36.4%,“击球成功率”为23.4%。

表4显示:在“正手挑球”与“正手击高远球”这个技术动作的考核中,实验组的无论是在“优秀”“良好”还是“及格”率上,都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五、分析讨论

1.在羽毛球技术初学阶段应用多球训练法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快速掌握形成动力性定型

从表1的数据中可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将要学习的技术的掌握情况几乎是一样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得到了表2和表3的数据,从表2和表3的数据上看:正手挑球技术教学上,实验组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的动力性定型为90.7%,而对照组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的动力性定型仅为55.6%;在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教上,实验组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的动力性定型为80.4%,而对照组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动力性定型仅为30.4%。两组的数据差别相当明显,为什么呢?笔者作以下分析:

学生在接触、学习任何一项技术动作的初始阶段,都会出现动作紧张、脱节、不协调等现象。在羽毛球技术的初学阶段,单球练习由于对练习者的技术掌握要求较高,很容易造成初学者在练习时出现基础技术动作不到位或者来不及完成技术动作而草草地将球击回给同伴,影响练习的质量。相反,在羽毛球技术的初学阶段若采用多球练习则会有以下的优点:(1)由于多球练习时,教师或陪练者给予的球在落点和空间上相对固定,则有利于练习者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2)运用多球练习法,单位时间内教师或陪练者给予练习者数量较多的球,这样练习者在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和练习密度都较大,这样就有利于强化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

猜你喜欢

多球训练羽毛球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羽毛球
打羽毛球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飞行的羽毛球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多球训练法对羽毛球初学者技术的影响
实践性、协调性—谈多球训练法在高校网球教学的运用
多球训练对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网前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