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1-06-10沈清乔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实施构建

沈清乔

【摘要】当前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地学校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笔者在本文就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缘由、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藤教育理念;小学校本课程;构建;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从课程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讲,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过去以高度统一为标志的课程管理体制,无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同时也制约着课程自身的进步。“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反映了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理念。它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过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学校顺应教育大潮,从校情出发,尝试构建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本文中,笔者就这一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简要阐述。

一、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缘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

水藤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生源主要是当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于校情和从未来人才的特征着眼,学校确立了“水泽藤青,一同去登攀”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坚韧做人,扎实做事”的青藤学子为目标,并将这一目标渗透于各学科课程目标之中,使课程目标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水墨画、心育和永春拳三大校本课程有文有武、有内有外、有静有动。

把特色项目发展成课程体系,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心理素质。

二、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藤常活——水墨画课程

活,灵动也。水墨画课程当中的体验式水墨,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使之置身于体验的氛围中,并参与激发其创造力和审美力。通过水墨画教学,提高审美情趣,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濡养心性,充满活力。

(二)藤常青——心育课程

青,希望也。以校园心理剧为抓手,从自我认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设置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要像藤一样,攀高望远,理想常青。

(三)藤常健——永春拳课程

健,强身也。顺德永春拳,获颁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我校创建永春校本课程,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弘扬武术精神。本课程通过基本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系列教学,使学生掌握永春拳的技法与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长期的锻炼,强身健体,练就坚韧品行。

三、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的实施

(一)心育课程

心育课程,主要以校园心理剧为抓手深入开展。为了使校园心理剧课程更加系统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校级课程和班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

1.校级心理剧课程

为学校的各类竞赛活动选拔人才,由综合科组的教师及部分有专业特色特长的教师执教。先由任教老师到各年级选拔学生,确定名单再正式开课,剩余学生参加年级或班级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校园心理剧人物分析、剧本创编(剧本格式、台词、人物心理活动)、表演技巧(舞台站位、表情动作、音乐、灯光)、表演分享。

2.班级心理剧课程

根据我校“藤课程”系列《校园心理剧》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心理剧课程。课程内容安排如下表:

(二)水墨画课程

以水墨画为载体,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濡养心性。

1.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国家课程,保证每学期每班上3节水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水墨画的机会。

2.利用好周二、周四的社团活动时间组织活动。抓好日常培训,定期提交作业或作品,学校组织成果评奖。

3.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常态班级比赛,表彰优秀学生,优秀班级,并展出优秀作品,并通过微信推文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

(三)咏春拳课程

1.咏春拳走进体育课堂

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方案计划,让全校学生参与咏春拳学习,传承本土咏春文化。每个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上一节咏春拳课,主要是由专业咏春教练执教,体育教师进行协助配合或教授简单的基本动作。

2.优化咏春拳大课间

大课间是阳光体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展示的大舞台。经过咏春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简单基本的咏春拳术,然后把这些拳术再编排,融入到大课间中,丰富大课间的内容,让学生更热衷参与大课间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千人同场表演咏春的震撼场面,使咏春成为我校大课间的特色。

3.建立咏春拳精英队

通过课堂教学,在各年级挑选优秀苗子,组建和扩大咏春拳精英队,有计划进行长期常规训练,打造成能赛能演的特色队伍,参加各级各部门比赛和相关活动的展示,宣传咏春,推动咏春发展,促进特色成效。

四、基于学校“藤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研究成果

经过数年的打磨,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一)初步编制了心育校本教材

课题组联合心育团队、班主任、骨干教师编写了四到六年级的《校园心理剧》校本教材,开展系列校园心理剧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主,每个年级设置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心理剧。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编写,排演和分享。以班会课堂为辅助,组织全校师生收听广播校园心理剧,由班主任教师带领分享,满足学生发展性心理需求。

(二)初步建立水墨画校本教材的素材库

积极落实水乡儿童水墨教学任务,利用现场拍摄、网络图片资源、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整理有关“藤”的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时间去发现家附近关于家乡的美,并通过摄影或速写的方式记录家乡的构图,便于水墨课程的创作。

(三)初步建立咏春拳学习视频库

陈华顺咏春拳2013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当时是口口相传的祖传武术秘技,没有咏春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起初,我们就咏春进行查阅很多相关资料,走访很多的咏春大师了解,了解咏春发展的背景和历史。之后,根据咏春第五代传人何良兴师傅的拳法,参考其他师傅的技法整理出一套原滋原味的拳法。以学校形象比较好、拳法出色学生为主角,录制成学习视频。

“藤”课程校本教材体系化以及定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如何提升有效实施还可以作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将继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为在中小学构建优秀校本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0(7).

[2]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 2002(7).

[4]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J].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6]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M].教育发展研究, 2004(3).

猜你喜欢

实施构建
品三口而知味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