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如何推进小学德育管理激励机制

2021-06-10罗世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激励机制积极性

罗世东

【摘要】小学校长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潜能,从而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推进小学德育管理激励机制。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激励机制;积极性

小学校长的首要管理任务就是要将教师作为管理的中心,因为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学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校长应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对教师进行情感沟通,要带着理解和赏识的态度对待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将教师的工作动机转化为为人民教育事业做贡献。推进小学德育管理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面对来自学校、学生、家长三个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在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中反映,半数教师感到压力大,表现出身体疲惫的状态,教师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相对较高,绝大多数教师有职业使命感,但是长时间从事同一份工作,部分老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在工作上缺乏热情。如果一个学校中有大多数教师都产生职业倦怠感,说明这个学校缺乏活力,这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教师在工作中会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学生。和学生一起,教师的心态会非常年轻,教师整体的工作态度较为积极,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容易引起心理焦虑。校长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掌握教师的心理和情感状态,灵活运用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谈话、日常联系,不断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教职工的心理特点,从而及时开导,对症下药。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将教师作为中心位置,围绕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管理目标,推动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在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靠人、发展人——这是学校管理的新理念;第二,尊重每一个人,这是学校的最高行为标准;第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第四,开发教师的潜能,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五,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到以上几点的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標。比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可以广泛采取教师的意见,和教师共同出谋划策,让教师各抒己见,从而为他们创造自主管理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树立一个主人公的意识。

三、发挥校长的带头作用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一些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为很多学校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师,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方面的管理为主。校长素质是保持威信和地位的重要因素。除了提高校长的思想认识,校长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校长是学校关键事务的决策者,是教师的带头人,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将极大地影响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校长必须做出努力,能够和学校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得到教职工的认可和接受,赢得教职工的支持和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给教职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除了有较强的计划决策能力,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校长应该及时做好学校的管理组织计划,有序开展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之中让教师共同合作,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此外,领导与教师应是相互管理的对象,通过相互管理能够真正体现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关系,从而促进校长和教职工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使教职工能够主动做好教学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如今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管理这些非制度化的方式,在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管理体制不仅能增加集体荣誉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有亲和力,沟通效果更好,能够增加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校长可以运用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的方法,加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高效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校长应该及时做好教师的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通过校长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分析力,听取各方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中职业倦怠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做到有远见,利用激励机制提供教师的势气,让教师端正积极的工作状态。

四、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较为敏感,教师应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之中体现出教师的人文关怀,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针对学生的优点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缺点应该耐心给予指导。管理小学生的手段如果过于僵化,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因此,通过激励制度进行管理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学生视为朋友,将他们当成成年人来看待,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其次,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比如,通过设置奖学金、奖状等,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进行奖励。获得表扬、奖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从而能够向他们看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激励制度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外部刺激之下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管理工作之中,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校长的带头作用等方式提高小学管理工作质量,从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晔.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20):99-100.

[2]陆玲.注重个性  关注差异——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1(2):20.

[3]曾艳,郑爱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6.

[4]张海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9):17-18.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激励机制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