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干预效果

2021-06-09张述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性化重症依从性

张述坤

开封市中心医院小儿科 475000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尚且不具备完全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医疗过程中难以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诉求〔1〕。再者,患儿身心尚且不够成熟,对疾病、疼痛等耐受能力较弱,病痛发生或临床治疗不舒适时,往往会出现哭闹、逃避等抗拒行为,治疗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到最终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人性化护理作为当前临床护理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张关心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等多重因素,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为探究人性化护理在PICU中的干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5.2±1.2)岁;重症流感21例,重症肺炎12例,重症癫痫3例,重症脑炎2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5.3±1.1)岁;重症流感22例,重症肺炎10例,重症癫痫4例,重症脑炎2例,其他2例。两组患儿在身高、体重、年龄、疾病状况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方式,要求在进入病房以后,护理人员应该就患儿的病情、身心状况等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从多方面减轻患儿及家属的负面情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按照医嘱密切观察、记录患儿生命体征,以便于及时发现患儿异常状况,并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治疗;护理人员还应当严格遵循医嘱和无菌操作规范。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为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工作方法为:①要求做好相关的病情指导工作,开展早期的预警评分活动,合理的了解病情状态,建立相关的评分表格,用来记录身体的各种指标以及体温(每个指标2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危险);由护士长或高级护师为患儿进行日常病情评分,对得分较低的患儿每隔2 h进行一次重新评分,对得分在5~7分的患儿加强病情监护和日常巡视次数;对得分>7分的患儿,说明其处于极度危险状态,需要通知医生进行监护抢救〔3〕。②体位护理:患儿进入PICU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舒适的体位,以减轻患儿病痛,促进病情康复为基本准则;护理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应首先检查患儿是否存在皮肤损伤、压力性损伤等不良症状;针对病痛严重、经常哭闹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患儿采取自由体位,以有效提升患儿舒适度,减轻其负面情绪。③环境护理:为调节患儿情绪,PICU墙壁、窗帘等设施应尽量布置成暖色调(浅黄、米白等),监护室灯光应当柔和、不刺眼,白天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晚上应当安静、温和,护理人员应当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在合适的时间短还可以播放一些童话故事、儿童音乐,尽量为患儿打造一个富有童趣、温暖舒适的病房环境,以此将儿童生理和心理调节至最佳状态〔4〕。④心理护理:首先应安排具有丰富心理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在PICU从事护理工作,其次工作人员需要与患儿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并遵循人文性的原则,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此减少不适的问题;日常还可以通过抚摸、拥抱、拍背等方式,进行安慰和关怀,使患儿获得身心上的安全感;针对年龄稍大、具有一定沟通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在其临床治疗前,可通过简单的语言或手势与其进行沟通,以降低患儿的恐惧不安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操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感〔5〕。⑤行为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日常护理,如喂水、喂奶、喂食、喂药以及协助其大小便、呼吸等,确保患儿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治疗依从性不高的患儿进行特殊照顾,分析其不愿意配合治疗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在侵入性操作(注射、插管等)方面,护理人员应先安抚患儿的情绪,并为其采取合适的体位,予以触摸、拥抱等安抚行为,最大限度降低疼痛感和不适感〔6〕。⑥出院前指导:患儿治疗结束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护理专业知识,详细告知相关家属,应该合理的了解各类注意事项,正确的针对并发症问题进行防控,要求养成良好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②根据患儿护理依从程度,分为完全依从(95%以上操作可以安静配合),部分依从(60%以上操作配合),不依从(40%左右操作可以配合),护理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③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④两组患儿并发症(红臀、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鹅疮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性和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完全依从19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4例,总依从率90%,对照组患儿完全依从15例,部分依从14例,不依从11例,总依从率7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39例,抢救成功率97.5%,对照组抢救成功32例,抢救成功率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

2.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生红臀1例、肺部感染2例、喂养不耐受0例、鹅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4/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5%(红臀3例,肺部感染3例、喂养不耐受2例、鹅疮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身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相对较差,且缺乏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和与医护人员沟通的能力,因此更加需要关怀与呵护〔7-8〕。PICU所收治儿童的年龄跨度也较大,且儿童所患疾病类型不一,病情严重又复杂,每个患儿都有不同的护理需求〔9〕。所以,在PICU护理中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人性化护理策略,以“患儿”为中心,确保为其提供细致、周到、安全、舒适、科学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此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身心状况,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10〕。

本次研究选择该院PICU所收治的80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40例观察组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PICU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护理依从性,并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人性化重症依从性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