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06-09熊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效能心功能情绪

熊玲

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厦门 361000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终末期表现及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患者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加之长时间的药物治疗给患者经济及心理造成较大的负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及预后[1]。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及信念[2]。研究指出[3],积极提高慢性疾病患者自我效能对调节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认知行为干预是心理干预中的一种,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建立患者正确行为观念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旨在为慢性心功能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诊断标准,NYHA分级 Ⅱ~Ⅳ级,②均为首发患者,既往无慢性心功能不全史,③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老年痴呆、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③中途退出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56.8±3.2)岁;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 18例,Ⅳ级7例;学历:小学10例,初中12例,高中16例,大专或以上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8~78岁,平均(56.4±3.5)岁;NYHA分级: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学历:小学12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专或以上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指导患者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尽量少食多餐。②指导患者按要求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③指导患者戒烟限酒。④指导患者每周定期进行运动锻炼,运动锻炼以慢跑、散步、太极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认知干预:①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交谈,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心理状况,针对患者认知偏差,落实干预措施。②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疑问,并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倾听、微笑、抚触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通过语言诱导启发患者采用积极、正面的方式评价自身行为,使患者重新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从而改变患者不良行为习惯。(2)放松训练:①音乐疗法: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采用MP3播放器、音乐光盘等播放设备,每天于睡前30 min为患者播放。②肌肉放松:指导患者坐着或躺着训练,每块肌肉收缩5~7 s,然后放松20~30 s,每次训练15~20 min,每天训练2次。③冥想呼吸训练:在背景音乐下,由责任护士采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患者通过调整意念、呼吸、姿势等方式达到自然放松的目的。④按摩放松:责任护士根据患者耐受疼痛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法按摩患者肩部及背部,来回按压,每次按摩时间10~15 min,每天按摩2次。(3)健康教育:①组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通过口头讲解、实物模型、宣传资料、宣传展板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原因、并发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同时也邀请心内科专家应用PPT对患者进行集中授课,使患者能高效掌握疾病相关知识。②指导患者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端坐卧位、半坐位、双下肢下垂等位置,以减少回心血量。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效能:应用段泉泉等[5]设计的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价,问卷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越理想。②负性情绪: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7]进行评价,SAS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20~80分,分值>50分为焦虑;SDS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20~80分,分值>50分为抑郁。③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应用张元锋等[8]编制的心内科二级预防知识及执行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知识方面(15个条目)及行为方面(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提示该维度水平越好。④心功能:记录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O2max)。LVEF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VO2max应用穿戴心肺运动功能仪测定。分别于干预前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心内科二级预防知识及执行调查问卷、自我效能量表、SAS量表、SDS量表,共发放问卷90份,有效回收9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比较

两组干预前二级预防知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6MWT、LVEF、VO2max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MWT、LVEF、VO2max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持续存在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能力,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9]。不良的情绪可增加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预后。积极帮助患者适应应激反应,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及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不良的情绪及行为与患者对事物的想法及信念错误的认识有关,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行为及情绪,有助于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11]。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而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增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信心,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考虑可能由于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健康访谈将有助于个体认知重塑,减轻不良认知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有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

研究指出[12],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患者不良饮食及健康行为有关,提高患者二级预防知识及行为将有助于消除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本研究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6MWT、LVEF、VO2max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专业行为训练、压力释放及心理放松疗法等一系列措施,在提高了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基础上,减轻了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因此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将有助于增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自我效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效能心功能情绪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情绪认同